易如佳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辨別寶寶是否便秘呢?寶寶便秘常有以下表現:大便干結,排便過程困難以及大便次數減少,排便間隔時間延長等。寶寶從剛出生開始排便的規律及大便的形狀都在改變,剛出生的新生兒在出生2~3天內排墨綠色胎便,若出生后24小時仍無胎便排出,則可能存在先天消化道畸形使糞便無法排出。隨著喂養開始,胎便逐漸變成呈黃色稀糊狀的過渡大便,這時候大便次數一般為每天3~5次。以配方奶或牛乳喂養的寶寶,容易出現大便干結、不易排出、煩躁哭鬧等表現,家長需要注意是否由于水分流失或者乳制品配比不合理而導致寶寶便秘。隨著寶寶的長大,輔食的加入以及排便習慣的養成,家長們需要同時觀察寶寶排便形狀與節律,若每日大便但是干結量少,也會有糞質堆積在腸道內的可能,若2~3天排便一次,但是無腹痛哭鬧表現且排便糞質柔軟,那么可能不存在便秘問題。
歸根究底,寶寶便秘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及功能性便秘。器質性便秘主要是由于先天畸形、代謝性疾病或者繼發性腦癱、腸梗阻、疝氣等導致的,通常發生較急,并且伴隨有其他的癥狀,這一類便秘需要及時求醫,通過外科手術或者病因治療。功能性便秘的原因主要有飲食量少、食物成分不當、腸道功能紊亂、遺傳、精神及藥物因素等,針對這些不同的原因,有許多防治措施。
一、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許多寶寶從嬰幼兒時期直到大齡兒童期均有反復便秘情況發生,追其根源是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家長們在寶寶一歲以后應適當訓練,養成寶寶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同時在寶寶排便時不應用玩具或者書本等分散其注意力。
二、合理的飲食安排。大便的形狀反映了攝入食物的配比。配方奶替代喂養的寶寶較母乳喂養更容易發生便秘問題,由于配方奶配比的特殊性,家長應根據說明合理沖調奶粉,兩餐之間多喂水。在飲食中如果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的配比不當,容易造成大便性狀的改變,從而引起便秘。攝入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過多,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微生態改變而影響大便成型,并容易產生特殊氣味的大便。飲水過少則容易導致大便干結,干硬的糞塊排出困難并可能損傷肛門周圍軟組織,使寶寶產生排便抵觸情緒。有便秘問題的寶寶,家長應糾正其飲食習慣,多攝入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增加五谷雜糧的攝入,并增加飲水量。
三、適當的體育鍛煉。由于早教、幼教的興起,許多孩子從幼兒時期就開始進行學習以及興趣愛好的培養,長期久坐不利于腸道蠕動,應養成適當體育鍛煉的習慣,如跳繩、跑步等,對良好排便有一定幫助。
四、正確的藥物治療。如果孩子出現頑固性的排便問題,應及時求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幫助通便的藥物。常用的輔助通便的藥物有導瀉藥、促進胃腸動力藥、益生菌制劑等。針對兒童便秘的導瀉藥常用的有增加糞便含水量與體積的聚乙二醇(福松),刺激腸胃蠕動的纖維類如果膠,潤滑腸管的石蠟油及甘油,還有酸化糞便促進排泄的乳果糖等,這些藥物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規范地使用。另外常用的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嗎丁啉)等,還有益生菌制劑如含有乳酸桿菌及雙歧桿菌的制劑,幫助調節腸道菌群,均可以起到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便的功效。
觀察到孩子出現排便問題的爸媽不用著急,偶爾的排便減少或者大便形狀改變是正常的。正確辨別孩子便秘的原因,掌握孩子排便的規律,適當引導,適當糾正,及時求助專業的醫生,讓便秘不再成為爸媽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