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董事會是現代公司治理制度的核心。我國董事會制度隨著國有企業改制應運而生,經由《公司法》正式確立為我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基本制度之一。多年來,董事會在促進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保障公司長遠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把“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一要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上市公司,高質量的董事會是建設高質量上市公司的重要前提。但目前,我國上市企業的董事會制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短板。
傳統上,董事會是全體股東的代表,要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參與公司經營。而隨著公司發展,其外部性影響越來越大,所影響的群體早已超過股東的范疇,因此,董事會要代表全體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經營。這就要求董事會不能偏向于特定的群體,任何偏袒一方的行為都將使利益相關者群體之間產生利益沖突,從而影響公司的平穩發展。
整體來看,中國上市企業董事會的獨立性不足。這包含兩層。第一層,董事會中內部人比例過高。2001年,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規定,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實踐中,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做到了獨立董事的比例為三分之一,但鮮有公司提高這個比例。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董事會的絕大多數席位被大股東代表把持。隨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的下降,有必要提升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第二層,市場對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存疑。一直以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選聘實際上受到了大股東的干擾,有些獨立董事干脆成為前者的代言人。這嚴重削弱了獨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給市場造成了獨立董事不獨立的印象。有必要在獨立董事選舉時強制采取累計投票制,減少大股東對獨立董事選聘的干擾。
由于董事會在公司中處于戰略決策的中心地位,因此確保其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代表性,能夠反映絕大多數利益相關者的訴求顯得尤為重要?,F代公司所面對的經營環境早已跨產業、跨地域、跨民族,其決策面臨的復雜性和風險性直線上升。這就要求董事會成員的來源必須多樣化,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群體。歐美公司普遍重視董事會成員的多樣性。例如,多數美國公司的董事會中,來自管理層的執行董事比例普遍較低,所聘請的非執行董事是業界、學術界(法律界、金融界、財務界)資深的專家學者,可以為公司發展帶來廣闊的視角。此外,全球金融危機后,越來越多的歐美公司董事會開始重視女性董事的比例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增加女性董事的數量會降低董事會制定激進戰略的概率。同時,有調查指出,女性董事比例高的董事會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業績表現。如湯森路透在2013年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董事會中性別多元化的公司表現優于或近似于等基準指數。
對中國企業而言,由于獨立董事的比例偏低,限制了外部力量進入董事會的機會,多數董事會成員的視野往往僅限于本公司或本行業,所制定的戰略決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交易所對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提出了“具有五年以上法律、經濟、財務、管理或者其他履行獨立董事職責所必需的工作經驗”的要求,但實際上,多數公司的獨立董事組合為“會計+法律+行業專家”。這樣的組合在特定專業領域可以有效履職,但對企業經營方向把握、人才選聘等戰略性問題缺乏必要經驗,難以提出合理化建議,導致公司戰略的制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議鼓勵更多有企業運作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加入獨立董事隊伍,提升董事會多樣性。
現代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往往配備一個大型董事會。大型董事會在面臨諸如財務報告審計、薪酬制定、管理層繼任等問題時,如果采用集體決策的方式,勢必會由于決策人數過多而喪失決策的效率性。采用專門委員會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專門委員會在董事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發揮專業特長。綜觀歐美上市公司,專門委員會成為董事會成功運作的一大助力,在諸多領域依靠其專業性提升董事會運作效率。
專業性還體現在董事會與管理層的有效合作。由于董事會代表股東監督公司的管理層,因此二者天然有敵對關系。能夠有效處理二者關系,在監督的過程中能夠給予管理層有效的支持,是高質量董事會的一個重要標志。董事會要積極支持、配合管理層的工作,大膽授權。一些非關鍵性戰略的制訂應該交給管理層來做,戰略的細化和實施更要充分授權管理層去做。一旦合作被打破,將給公司帶來嚴重傷害。知名醫藥企業美敦力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比爾?喬治在談及董事會與管理層的合作時指出,如果雙方在公司方向、領導權和戰略發展上存在巨大分歧,董事會內部、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就會出現分裂。最壞的結果是,管理層和董事會卷入權力爭斗,陷入癱瘓狀態,導致公司無法迅速正確應對瞬息萬變的金融環境或市場變化。
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專業性整體不足。審計委員會由于必須由會計專業人士擔任主席,可以在公司年報審計中發揮重要,也容易獲得上市公司的認可。但對于薪酬制定、管理層繼任、高管考核、戰略規劃等專業問題,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或相關經驗,專門委員會的作用微乎其微,幾乎淪為擺設。此外,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只有3名獨立董事,專門委員會成員嚴重重疊,即審計、薪酬、提名和戰略四個委員會的成員基本一致,嚴重限制了專門委員會發揮作用。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對除審計委員會以外的其他委員會的作用存疑。此外,在一些企業,董事會與管理層的合作不暢,甚至內斗、內耗嚴重。解決董事會獨立性和多樣性問題,是解決專業性問題的前提。應完善法律規定,進一步理清董事會與管理層的邊界。
高質量的董事會必然是一個能夠進行有效自我評價的組織。董事會是由人構成的,必然存在決策偏差的現象。從過往的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找出不足,才能使董事會未來的發展更加順利。在這個過程中,董事會的自我評價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自我評價,董事會可以優化決策過程,創新決策方式,替換不適任的董事,從而確保董事會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將董事的個人待遇與評價結果掛鉤,這有利于促進優秀董事更加勤勉履職。
目前,國資委、銀監會、保監會等針對各自管理范圍內的企業出臺了相關的董事會績效評價指導。此外,一些研究機構和高校對董事會的運作情況進行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指導的碎片化,評價標準的原則化削弱了董事會評價的功能和作用。針對現狀,建議由證監會牽頭,統一出臺針對所有上市公司董事會的評價指引,從評價標準、評價方法以及評價結果的運用等方面進行指導,上市公司可以據此結合公司實際細化實施措施。同時大力培育第三方評價機構,為部分不具備實施自我評價的公司提供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