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一頭濃密的黑發給人信心和力量,而毛發稀少或脫落則會使人產生心理和精神困擾,久而久之影響生活質量,特別是住找工作、找對象時,稀少的頭發容易造成人的嚴重不自信。而住我國約仃1.6億人深受脫發困擾,其中男性有1.3億。
我們的頭發是周期性生長,每根頭發的“一生”可分為3個時期:生長活躍的“生長期”,這個時期,頭發每個月能長1厘米左右,大概可持續3~4年;逐漸退化的“退行期”,生長期結束后,頭發進入退行期,毛囊開始萎縮,頭發不再生長,大約2~3周;休養生息的“休止期”,退行期后,新的毛囊周期還沒開始,中間這段“默默無聞”的時期,便是休止期,頭發一般在這期間自行脫落。休止期大約持續3~4個月,此后,新生的頭發會于同一毛囊上“發芽”,重復下一個生長周期。
20歲左右時,人的頭皮約有10萬根頭發,其中約90%處于生長期、1%處于退行期、8%處于休止期。正常人每天會脫落約50~100根頭發,不過每天也會有大約等量的新生頭發“發芽”。但如果平均每天掉的頭發超過100根,并持續3個月以上,就一定要警惕了,需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
現在告訴大家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輕松檢測脫發情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從頭發根部輕輕捏住約50根頭發,向外捋,如頭發脫落不超過1~2根,代表大致正常;如每次超過6根,則懷疑存在異常的活動性脫發。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該檢查前應至少5天不洗頭。
日常生活中,導致脫發的原因有很多,常見因素主要是以下幾類。
營養缺乏 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與頭發的生長密切相關,節食減肥、偏食等原因造成的營養不良,以及因消化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而導致的營養不均衡或吸收障礙,都會抑制頭發正常生長,出現頭發稀疏、枯焦、早白或脫落。
內分泌因素 臨床常見的雄激素性禿發與雄激素的代謝有密切關系,在這類脫發患者頭皮內,雙氫睪酮(DHT)水平增高,破壞頭發生長周期,使每天脫落的頭發數目超過正常平均值(100根),脫得多長得少,長此以往導致禿發。另外,雌激素水平不足、垂體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失調、腎上腺腫瘤等因素,均可導致頭發脫落。
藥物因素 如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砷制劑、維A酸等藥物可致發稀,尤其是治療癌癥的化療藥,短時間內會造成約九成的頭發脫落,但一般化療停止后頭發會重新生長。
疾病因素 貧血、急性高熱、感染性疾病等,如果干擾了發根部毛母質細胞的功能,則會影響頭發的生長與色澤,甚至使毛母質細胞正常分裂被抑制,因而出現脫發。
精神因素 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競爭環境激烈,帶給青年男性精神壓力過大,再加上一些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熬夜等,都導致年輕人過早脫發。
物理、化學性因素 吹風機吹出的熱風溫度過高,會破壞毛發組織,損傷頭皮,因此要避免經常吹風。燙發、染發次數也不宜過多,燙發劑、染發劑對頭發的影響較大,次數多了會使發根“大傷元氣”。
遺傳因素 國內研究表明,臨床常見的雄激素性禿發患者中51.8%有家族史。國外研究證實,父親、母親或外祖父有脫發的,雄激素性禿發患病率約是無脫發家族史的2.5倍。
調整心態 脫發患者應調整心態,注意休息,經常深呼吸、散步、做松弛體操等,精神放松有利于頭發生長。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
營養均衡 遠離“重口味”食物,增加膳食中谷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增加對頭發有“滋補”作用的高蛋白類食物,如牛奶、瘦肉、家禽和魚類。
適度洗發 洗發太勤或太少對頭發的保養來說都不好;洗發水溫以40℃左右為宜;洗發時輕輕按摩頭皮,既能清潔頭皮,又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洗發劑要選用無刺激性的。洗發后,最好讓頭發自然干。如用吹風機,要注意吹出的風溫度不能太高。
重視梳頭 脫發患者應常備一把好用的梳子,最好是木梳或牛角梳,這類材質可減少靜電對毛發的傷害。經常梳頭既能去除頭屑,增加頭發光澤,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頭發供血。
游泳戴泳帽 公共泳池中會使用大量漂白粉用于殺菌消毒,但長時間接觸漂白粉會使頭發干澀、硬脆,更易脫落,在公共泳池游泳要佩戴硅膠游泳帽。游泳后盡快徹底清洗頭發,并使用護發素加強保養。
另外減少染發、燙發的頻率,最好能戒煙酒,平時避免過度壓迫、牽拉頭發等都會有效改善脫發。
其實,患有脫發不必感到過分沮喪,如能早期診斷并適當治療,相當一部分患者可獲得很明顯的改善。并且,我們的毛發再生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因此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常用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藥、外用藥和毛發移植等,聯合多種治療效果一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