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
實錄一
“呀,不能放嘴里!”幾個孩子大喊到。“怎么了?”我趕忙走過去。“張老師,小葉要把一顆小珍珠放到嘴里。”琪琪皺起小眉頭說。我看著小葉手里攥著的小珍珠問到:“這是哪兒的小珍珠?咱們班上好像沒有這樣的小珍珠啊?”“這是嘟嘟送給我的,她從褲子上摘下來的。”小葉嘟著小嘴說。
還沒等我開口,幾個小伙伴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
“剛剛她要把小珍珠放到嘴里面,這可不行。”
“就是就是,媽媽說了,不能把這樣的小珠子放進嘴巴里。”
“對,對,奶奶也說過,也不能放到耳朵里。”
針對于像這樣的小珍珠能不能放進我們的身體里,以及如何保護我們自己,孩子們在班上進行了一次熱烈討論。
案例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兒應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發現,針對于著裝方面有些幼兒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知道不能把好看的裝飾拆下來放到身體的小洞中,知道這樣很危險,知道要保護自己的眼耳口鼻。但還是有些幼兒會被這些小裝飾所吸引,自我保護的能力不足。另外通過與幼兒交流得知小葉是因為非常喜歡這個小珍珠,而嘟嘟送給小葉珍珠也是因為她們是好朋友為了與同伴分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對于表達喜愛事物的方式以及與同伴間的交往還需進一步的引導和加強。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為引導幼兒注意活動安全,我們為幼兒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動材料都足夠大,材質安全,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無法避免孩子們對這些危險物品的關注與喜愛,為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們在之后也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如《找找小危險》。
實錄二
孩子們自己找來他們認為存在安全隱患的衣服,如帶有繩子的衣服、帶有亮片的衣服、過長的衣服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這衣服上面的繩子小朋友們要注意,它有可能會纏住小朋友的脖子,很危險。”
“這上面的小亮片,如果不小心的話會劃到小朋友的手。”
“還有這寫亮貼可一定不能扣下來放到身體的小洞中。”
案例分析
根據《指南》結合幼兒年齡特點,他們缺乏對危險事物或行為的認識與判斷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弱,自我保護能力較差,針對幼兒的生活環境與發展需要,從與他人交往的安全、對環境中危險或事物的認識等方面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通過這個案例我們能夠看出孩子們對身邊的危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自我保護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根據《指南》為促進幼兒交往,增加幼兒自信心,讓幼兒體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加強自我保護的認識,在后續的活動中我們一起為小班的弟弟妹妹們介紹我們發現并討論出的著裝安全隱患。
結合家園共育,為幼兒加強鞏固著裝安全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請家長帶幼兒自己挑選安全舒適的服裝。
幼兒活潑好動,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總想親自動手去擺弄嘗試,而自我保護的能力不足,因而意外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幼兒不能總是在成人的保護和照顧下生活,幼兒需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逐漸學會照顧自己,并在生活中安全、健康地成長。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