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艷
摘要: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證幼兒全面發展的前提,能否對幼兒實施適宜的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幼兒當前的健康成長,而且會對其一生的幸福產生深遠影響。《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這意味著健康教育應成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園合作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嬰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對人的影響最深,而且,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二、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的方式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中,與父母親人等朝夕相處,所以,家庭環境、教育方式及家長自身的修養,對孩子個性品質及性格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在任何情況下,都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指導孩子言行時,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多鼓勵、多建議,時時處處言傳身教,言,指言教,行,指身教,兩者一致,孩子才能學有道理,行有榜樣,這是一種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要強烈深刻的多。家長的脾氣、性格、文化、修養、道德觀念、個性特點,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開朗的性格,表現出活潑大方,聰明可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獨立性,有堅強的毅力和優良的品質。而粗暴專治、溺愛等不正確的教育態度,孩子往往表現為任性、依賴,以自我為中心等。很多父母不懂這個道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孩子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常以父母為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所以,父母為孩子創造怎樣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值得我們思考與感悟的問題。
三、家庭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指導,幫助家長指出教育能力。
(一)家庭環境是幼兒成長狀態下最自然的溫床
對于每個幼兒來說,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態環境,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經常的、牢固而深刻的。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在家長的關愛中認識世界,在家長的行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脾氣性格、文化修養、道德觀念、個性特點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善于模仿,模仿產生的效果好壞,取決于他所模仿的對象是怎樣,所以作為家長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家庭這種天倫之樂的生活氛圍是外界所不能給予的,成人經過一天的勞作,修養生息,在家庭中處于一種相對自然放松的狀態,他們所表現出的一言一行都是最真實,最淳樸的一面,同時,它也像一面鏡子,展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學習甚至效仿。所以說,人類最初的教育是家庭承擔的,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一責任轉移到幼兒園,所以說,家庭以外,人的第一課堂便是幼兒園。可見,幼兒園的重要性也是無可替代的。幼兒園必定不能消亡,但卻不能以幼兒園教育來替代家庭教育。
(二)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力量
多年的幼教工作經驗更使我清楚地認識到:要提高幼兒的素質,光靠幼兒園是很難實現的,唯有重視家長工作,努力做好家長工作,幫助家長轉變觀念,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中來,使他們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由此可見,家長工作在幼兒教育工作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舉手投足間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價值趨向、道德品質、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總而言之,家庭對孩子的生活習慣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也是最持久的,言傳身教絕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它和家長的綜合素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幼兒的成長是不可忽視的。
家長參加幼兒園的活動能夠大大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幼兒自身的存在價值,更有利于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同時,家長也可以把幼兒更多的信息透露給老師,讓老師更快的了解孩子。此外,家長身處不同職業,文化背景又各有千秋,這樣,可以把更精彩更豐富的教育內容帶給幼兒園,為幼兒園的教育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等等。
(三)家園合作的重要性
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的機構,擔負著教育幼兒和為家長服務的雙重任務,因此,應主動著手和家長合作,牢固樹立家園合作的思想,是不可忽視的工作之一,家園合作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由于年齡、學歷層次及所處環境的不同,家長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所持的態度、觀念往往也各不相同
當然,家長的這種觀念,不是一時形成的,因此,在開展家長工作的時候,作為教師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長指導活動就收到實效,而應該把家長工作納入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中。為此,我們利用早晚離園時間、開家長會的時間,再有通過半日開放活動的時間,向家長展示幼兒的各種活動狀態,便于家長了解幼兒在園時的情況,家長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親眼目睹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各種狀況,便于家長做一個橫向、縱向的對比,當然,這個對比不是攀比和歧視或者自卑,是讓家長更加清楚自己孩子的整體水平,為與老師的日常溝通提供了素材。由此可見,重視家長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長工作,對于轉變家長的觀念至關重要。家長觀念轉變了,落實到行為上,也會相應的有所改變,觀念、行為轉變了,家長的家教水平也就自然慢慢提高了。
改善家長的教育行為、方法,為優化家庭環境奠定基礎,因為家長“不僅是養育者,也是教育者”。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加強了幼兒園與家長的聯系,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使家庭和幼兒園對幼兒實施協調一致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的發展,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首先,要進一步尊重、信任家長,教師必須首先在思想上樹立與家長平等的觀念,不要以為只有自己懂教育,認為自己比家長高明,而要本著平等、尊重、虛心的態度對待家長,這樣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理解和更好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兒。
例如:在開家長會或者和家長交談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家長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注意說話的技巧、語氣和分寸,盡力的去積極、正面、具體的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減少單純的“告狀”,和家長共同尋找育兒的對策,適時的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指導意見,引導家長積極樂觀的去面對,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和抱怨。
其次,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如:家長委員會,依靠家長委員會的支持與協助,幫助家長提高育兒水平,真正發揮委員會的橋梁作用,同時,加強各項監督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辦園水平。
最后,強化服務觀念和服務措施,為減少家長不必要的擔心,制定出相應的服務措施,真正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
2、鼓勵和引導家長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幼兒園教育,齊心協力,共同培養幼兒
幼兒園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質材料的支持與準備,比如一些圖片、知識資料,以及與主題相關的事物材料等。光靠教師一人收集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我們平時重視家長工作,努力做好家長工作,動員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準備,才能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活躍。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孩子已不同于以往的孩子,他們的知識已不再局限于在幼兒園學到的,他們提出的問題有時甚至連教師也回答不上來。那么,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我們就可以發動家長,讓他們協助上網查閱資料,或者教會孩子如何從廣播、報刊等媒體中主動獲取信息資料,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園也在與時俱進,都比較重視家長工作的開展,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半日活動當中,如:今天我當老師活動或者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區活動,制作蛋糕、捏泥工等等。學會利用家長資源從而達到家園的互利。例如:家長是醫生、警察、消防人員或者小學的老師等等,把這些特殊職業的家長邀請到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各種教育,既增加了說服性,提高了幼兒的各種興趣,又增加了幼兒各方面的專業知識,是很好的教育資源。
四、家園同步形成合力促幼兒健康成長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已提出“家園共育”這種觀念。“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家長觀念一旦轉變了,家長就會正視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關系。要達到“共育”,僅僅轉變家長的觀念是不夠的,還應該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了解教師的工作。例如:我園在改變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把家長請進幼兒園,參與“家長半日活動”,還有,每年由班級教師、幼兒、家長投票選舉出家委會成員,參與園內“家委會”事宜,再有,我園每學期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如舉辦的“健康詩歌誦讀會”、“歌唱節”活動,親子運動會等等,讓家長參與設計、準備和現場活動,家長心里清楚幼兒園的每一項大型活動,大大的調動了家長、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活動的預期效果,受益更多的是幼兒。再例如:我園的小天使廣播電臺,每天都有不同年齡班的幼兒來展示自己的才藝,不管是唱歌、講故事、彈琴,還是親子節目等等,不光培養了孩子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背后更多的是家長、老師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但,正因為如此,才真正體現了家園共育的真正目的與含義。由此可見,重視家長工作,努力做好家長工作,有利于家長的主動配合,從而達到家園同步,形成家園一致的教育合力。
此外,我園每學期都組織家長來園進行親子運動會,運動會的項目結合體質測試的弱項工作有目的的開展,不僅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還讓家長看到大多數孩子的狀況,讓家長發現自己家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并主動配合班級做好幼兒在家里的鍛煉,這樣,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各方面能力,促進了幼兒整體水平的提高。
總之,教師對家庭教育資源中的潛在因素要不斷發掘,針對每個幼兒家長的個性特點、職業特點,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地開展溝通,對話、交流工作,注重發揮家長獨特的教育優勢,動員他們參與到幼兒園各項活動當中,并及時給予肯定、鼓勵、贊揚,這樣,家園之間良好的互動局面會很快打開。
家與園,園與家,配合的默契,就如同磨合好的上了潤滑劑的自行車車軸,行駛在路上,輕松、快捷。一路風雨一路歌,感恩一路永相隨!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教育部. 幼兒園教指導綱要.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