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帥
摘要:在幼兒園中,良好的班級管理有利于促進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從而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同樣也有利于班級內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回顧國內外有關班級管理方法的相關文獻,為幼兒園一線教師提供合理的建議與方法。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幼兒園班級管理
一、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內容
(一)概念界定
1.幼兒園班級
對于幼兒園管理來講,所謂幼兒園班級是指幼兒園為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的,將一定數量的、年齡與身心發展情況相近的幼兒編成的相對穩定的基層群體,同時也是幼兒園的基層組織,各個班級的工作相互協調是實現整個幼兒園的工作的基礎。對于在幼兒園工作教師來講,班級內三位老師保教工作的狀況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和發展趨向,深刻影響每位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對于幼兒來講,幼兒園班級也是幼兒一日生活活動和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與意義。因此,幼兒園班級在學校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針對于幼兒園辦園的班級規模來說,相關法律法規及相應的政策都有明確的規定。尤其是《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第二章“幼兒園入園和編班”中的第十一條明確指出“幼兒園規模應當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過360人。幼兒園每班幼兒人數一般為:小班(3周歲至4周歲)25人,中班(4周歲至5周歲)30人,大班(5周歲至6周歲)35人,混合班30人。寄宿制幼兒園每班幼兒人數酌減。”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實生活中幼兒園的班級人數往往是大于規定人數的。
2.幼兒園班級管理
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總結相關學者的研究發現,可將幼兒園班級管理定義為:“幼兒教師以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以學前教育原則與觀念為指導,實現班級中的人、事、物的互動,進而實現各種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的動態過程”。]現代幼兒園班級管理應本著以幼兒的發展為主,以服務家長、為家長提供科學的育兒方法為主,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的個人成長為主,實現幼兒、家長、教師三類人群共同成長,真正地實現家園共育的美好愿望。
(二)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相關內容
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內容主要涉及到幼兒在班級內的一日生活的常規、一日教學活動的開展、班級內的物質環境、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管理等,其中各個方面的管理都是基于對幼兒保育的一日生活管理而開展的,最為重要的就是在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的行為規范加以指導和幫助。現如今的公立幼兒園一般主要有小、中、大班三種不同年齡段的班級,各年齡班因幼兒年齡的不一致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各年齡班的班級管理的內容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幼兒園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齡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等相關特點,掌握合理的班級管理內容,從而能夠較為準確地進行科學有效的幼兒班級管理工作。
1.小班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班級管理內容
小班幼兒是指3周歲至4周歲的幼兒。對于初次來園小班幼兒來說,相對于他們熟知的地方幼兒園是一個新鮮的陌生環境,外加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發展能力均較緩,不能夠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情感,導致在剛入園初期的時候會出現“入園焦慮”“分離焦慮”等情況。因此小班的班級管理內容應引導幼兒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重點培養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主班教師應及時和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努力做好家園溝通工作。
小班的常規培養包括:生活常規主要包括入園離園常規、晨間活動常規、盥洗常規、飲水常規、用餐常規、如廁常規、集體教育活動常規、區域活動常規、戶外活動常規。幼兒應該在教師的教育和指導下,按照各項常規的要求去嘗試,逐漸養成一日生活中的良好習慣。對于小班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培養需要不斷加以反復強化,輔助以多次練習。其中,帶班教師和保育教師應注意方法,多采用示范法、模仿法、創編兒歌等有趣味教學方法,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小班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為幼兒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 中班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班級管理內容
中班幼兒是指4周歲至5周歲的幼兒。中班幼兒較小班幼兒來說,身體各項機能發育均在穩步提高中,工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其中,語言發展能力迅速,表現在更加喜歡提出問題等方面。思維發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有意行為開始發展,辨別是非能力逐漸增強。因此中班的班級管理內容重點在于鞏固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也應該注意集體教育活動中的有效性,盡可能開展各類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中班的常規培養包括:生活常規主要包括入園離園常規、晨間活動常規、盥洗常規、飲水常規、用餐常規、如廁常規、集體教育活動常規、區域活動常規、戶外活動常規。幼兒應該在教師的教育和指導下,按照各項常規的要求去嘗試,不斷鞏固一日生活中的良好行為、衛生習慣。
3. 大班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班級管理內容
大班幼兒是指5周歲至6周歲的幼兒。大班幼兒較中班幼兒來說,身體各項機能發育均在穩步提高中,工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其中,語言發展能力迅速,表現在好學好問等方面。抽象式思維開始發展,社會性情感逐漸增強。因此大班的班級管理內容重點在于強化幼兒一日生活中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也應該在教師的幫助下制定幼小銜接計劃,做好入學準備工作。
中班的常規培養包括:生活常規主要包括入園離園常規、晨間活動常規、盥洗常規、飲水常規、用餐常規、如廁常規、集體教育活動常規、區域活動常規、戶外活動常規。同時也應該加強幼兒責任心以及任務意識的培養;提高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提高社會性交往能力;加強體育鍛煉,培養健壯的體格為主。
二、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相關方法
(一)確定班集體的目標
目標是集體的發展方向和動力。建構集體首先要使集體明確奮斗的目標。目標的提出應由易到難,以推動班集體不斷向前發展。在幼兒園來說,存在著四種計劃:學期計劃是教師依據幼兒多方面發展評價的反饋結果,依據本年齡段幼兒發展的一般規律制定的計劃,整體體現本學期幼兒的發展目標和基本活動思路構想。月計劃是將學期計劃中的目標細化到每月匯總,明確本月工作重點。周計劃是將月計劃進一步細化,要根據幼兒的情況分析,明確本周工作的重點目標,具體開展的活動有哪些。日計劃是教師每日組織各項活動的具體計劃。這四個計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幫助教師更加科學、更加系統的實施教育。可根據幼兒的整體發展情況、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多方面考慮,對目標計劃隨時調整。
(二)逐步培養小值日生的監督工作以形成班集體的核心
要注重健全班集體的組織與功能,在幼兒園階段首先是要做好小值日的監督工作,以形成班集體的核心,使班集體能更加高效地開展班級工作。
(三)科學、合理、有效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
1.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科學培養幼兒的常規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幼兒每一天的生活和學習作息安排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質量。因此,幼兒園班級必須根據幼兒生活節律與要求,建立和執行合理的幼兒生活制度,按照幼兒生活的特點安排幼兒一天的生活。
2.教師應有計劃地開展集體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
班集體是通過開展集體互動逐步形成起來的,因為只有在為實現班集體的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系列活動中,全班幼兒才能充分交往、溝通、協作、緊緊團結,才能更好地調動班級幼兒的積極性。所以,幼兒園的帶班教師應重視全面開展各種活動,盡可能地讓每位幼兒都能在活動中得到鍛煉與發展,以推動班集體的和諧發展,從而也方便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模式。
(四)培養幼兒正確的“三觀”意識和良好的班風
只有在班集體中形成了正確的“三觀”意識和良好的班風,才能使班集體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發揚優點、抵制不良思想作風,才能使班集體發揮其巨大的教育力量。所以幼兒園的帶班教師應該善于抓住時機,幫助幼兒分清楚是非,為培養幼兒正確的三觀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做好幼兒個別教育的工作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是緊密聯系的。帶班教師在教育集體時,實際上也就是在教育幼兒個體;而帶班教師對個別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也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優秀的班級而努力。個別教育十分重要,只有教育好每位幼兒,使每位幼兒都積極參與班集體的各項活動,才參與班級活動中發揮個人的作用,從中幼兒自身也會獲得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個別教師是教師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氣質特征、日常需要而單獨進行的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幼兒園實施個別教育的時候一般包:個別談心、個別指導、個別幫助等。括與此同時,這也需要幼兒教師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專業素養。
三、小結
由上述的文獻可以看出,國內研究者非常重視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相關內容。因此,本文期望以已有研究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相關方法,從而
參考文獻
[1] 鐘鳴. 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 康靜. 蘭州市幼兒園一日生活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