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
摘要:小T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平時不愛說話,特別內向害羞,在班里年齡最小,但是心智各方面跟同齡孩子相差至少三歲的成熟度,有時候表現出輕微的自閉癥傾向。由于父母離異,他經常會說:我還是死了吧,否則,爸爸總是對我發脾氣,媽媽總會哭,姥姥帶我會很累。平時主要由姥姥姥爺幫忙照顧。每次爸爸去媽媽家里接他,他總會大哭一場,好像要經歷一場生離死別。上課很容易走神,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經過兩年畫畫輔導,小T的專注力明顯提高,開始和同學一起玩耍,和同學交流,融入了班集體。小T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寫作能力也不斷增強。
關鍵詞:輕微自閉;家庭暴力;畫畫;心理
大部分的小孩子稍會拿筆的時候,就都喜歡到處涂涂畫畫,有的雖然毫不成型,用成人的眼光看起來,那根本就不是一幅好的作品,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畫的是什么,更談不上好不好看。但是,那也阻止不了喜歡畫畫的兒童的興趣。只要你在家里的任何時間和地點從不阻攔他、你只需要給他一支筆或者他自己不知從家里哪個角落找到的一支筆,甚至類似一支筆的工具,任由他自由發揮釋放,那么,你家的墻壁上、地板上、沙發上、甚至連他睡的小床上,都是他隨手涂鴉表現出來的他的內心世界。
小T的媽媽告訴我,小T自從生下來,從來沒有任何人引導他畫過任何東西。但是他家的墻壁上、地墊上、甚至餐桌上都無一幸免,經常在爸媽都察覺不到的時候,就被莫名其妙地“破壞”了。上面或稀稀疏疏或密密麻麻地充滿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圖案以及莫名其妙的線條。你如果問他畫的是什么,他會滔滔不絕地跟你講一大堆兒童世界里面你聽得懂或者根本聽不懂的東西。
由于家庭的緣由,爸爸媽媽在小T三歲的時候就分開了,在三歲之前,他仿佛活在地獄里面一般,整天面對的是爸爸的一言不合就打罵他,天天跟他媽媽無休止地爭吵,比如他無意識地在墻面上涂涂畫畫的時候,就會被爸爸不問青紅皂白拽過來就打一頓。媽媽非常反對他爸爸的這種野蠻行為,她的媽媽會說:孩子不懂事,你告訴他,墻上不允許隨便亂畫就行了,但是,你打他,就是你的不對了。爸爸就會更加憤怒,甚至會把媽媽推倒在一邊。一開始,他會嘗試著跟爸爸小聲哀求:別吵了!或者害怕地躲到哭泣的媽媽的懷中,媽媽會小聲地央求爸爸:別說了,別嚇著孩子。但是這些根本阻止不了他爸爸更加變本加厲地咆哮。后來,他已經習慣了爸爸在發脾氣的時候,媽媽無聲地落淚,所以,每次在他爸爸大發雷霆的時候,他已經毫不在乎地自己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自動屏蔽了周圍的一切,或者是自己默默地玩玩具,或者是自己趴在陽臺上,默默地看著窗外。
直到馬上三周歲的某一天,他忽然跟媽媽提出來,媽媽,我們搬出去住吧,我想永遠地離開爸爸,再也不想見到爸爸了。這一句話,像針一樣扎著媽媽的心,每天小T的媽媽都在糾結和痛苦之中度日如年。想想為了小T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她還想忍耐著丈夫對她的家庭暴力,但是轉而一想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小T所受到的傷害和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相比,根本得不償失,她突然堅定地帶著小T,什么都沒有要,獨自在外面租了一套小房子,搬出了他們那個只能稱為房屋的家。
后來,小T在沒有了暴力和傷害的情況下,開始了和媽媽的新的生活。姥姥姥爺為了照顧他們,也跟他們搬到了一起,小T才慢慢的在一種安靜的狀態下開始了他的幼兒園的生活。
搬到新的住址之后,小T的媽媽從來都不限制孩子拿著畫筆自由地想象、發揮、繪畫,但是,直到上幼兒園大班之前,孩子連一個圓圓的太陽都沒有畫出來過,除了亂七八糟的線條,就是烏黑一片,畫面里面顯示出來的畫面,都是讓人無語的,在大人看來,純粹是在浪費紙張。
直到五周歲的時候,他上了幼兒園大班,忽然有一天畫了一個帶有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及由一根向上微笑的弧線表示在微笑的人臉,雖然身子和頭之間沒有脖子,兩個胳膊差不多跟腿一樣粗、甚至更粗一點兒,跟身體毫不協調地連接在一起,顯得非常怪異、毫無比例可言。但是,這就是他所理解以及能夠表達出來的最原始的人物畫的雛形。
記得當我第一次給這個孩子上美術課的時候,他特別蔫地坐在椅子上,不吵不鬧,但是明顯地沒在聽我講課,無論同學們怎么跟我做互動、或者怎么歡呼我ppt上面的畫面好玩好看,都好像沒有把他的思緒給帶回來。我記得我當時講的第一課是《涂涂畫畫》,教學目標無非就是讓孩子們熟悉并學習使用不同工具,體驗不同工具進行簡單涂色的方法。而所謂的不同工具,也不過就是水彩筆和油畫棒。重點在于讓孩子在涂涂畫畫的造型造型過程中,學習使用水彩筆和油畫棒,嘗試用不同的涂色方法組織畫面。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涂色方法,不同效果色彩的表現形式,用自己構想的方法進行表現創作。其中,我還給孩子們示范了平涂法、漸變法、點畫法、渲染法以及疊加法等。當我完整地講解完一節課,讓孩子們自由發揮、自由創作的時候,班里百分之九十多的孩子都很明確老師的要求、并且按照我的要求能夠畫出一幅畫面構圖飽滿又生動的畫面來。而小T則完全一竅不通,完全不懂我在講什么,或者是說,他壓根就沒有聽我在講什么。而且最后的作品就是單一黑色的亂七八糟的線條,這與跟她媽媽所描述的在家總愛涂涂畫畫的場面完全不符。
本以為他那么愛畫畫,完全能夠畫出哪怕是個圓形的或者是不規則型的畫面來,或者至少使用彩色筆來進行基本涂色,而小T,則完全不會。第二節課,我又給孩子們講解了《圖形變變變》,重點講解了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基本形來概括,難點和目標就是讓孩子們用基本形組合的方法表現生活中的物象,如何將基本形運用得巧妙、合適、富有美感。當班里的孩子們紛紛舉著自己的作品、興奮地跑過來跟我匯報各種美好童話世界的時候,小T還在那里坐著,一直在涂一種亂七八糟的線條,仿佛老師講解的基本形,跟他毫無關系。
針對這個孩子跟同齡孩子如此大的差異,我首先走到他的位置身邊,問他,小T,你在畫什么呀?他很不好意思又很焦躁地說,他沒畫好,想重新畫一幅。好幾個同學都圍過來嘲笑他,說他什么都不會畫,而且,他平時上課也不認真聽講,還總是丟三落四、動作特別慢,還總是莫名其妙發脾氣,有時候老師跟他說話,他好像什么都聽不到,氣的老師把他放在前面的一個角落里面等等,剎那間,我的一句提問,成了孩子們對小T同學的批斗大會。我迅速讓每個孩子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面安靜了下來,然后,大聲地問全班同學,那你們覺得小T同學有什么優點嗎?同學們也紛紛地回答,他特別紳士,從來都不欺負女同學,還不喜歡跟別人搶東西,在班里也不搗亂等等,又說了跟之前好多自相矛盾的優點來。
于是,我開始慢慢引導小T,告訴他什么才是一幅好看的畫面,你的心中所有的想法都可以通過畫畫的形式體現出來,不要害怕畫錯了,因為繪畫沒有對錯,心里怎么想象的就可以怎么表達出來等等,從一點點開始引導他。終于在我上了兩個月的課之后的一次美術課上,小T同學畫出了一幅有形狀也有色彩、也有平涂的方法、甚至還有疊加畫法的作品,體現了一幅爸爸媽媽和他還有姥姥姥爺住在一起的畫面。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還給了他一個超贊的小貼畫作為獎勵,還讓他雙手舉著那副作品,用手機為他記錄了那一刻。
后來的小T媽媽告訴我,他最喜歡的就是上美術課,他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媽媽允許他畫一張畫,然后再寫作業,否則,他的注意力或者莫名其妙的情緒很難平復下來。只要他畫一會兒畫,不管是不是一幅完整的畫面,他都能再繼續安安靜靜的做作業或者正常的交流和生活。漸漸地,這孩子一天天長大,竟然意外地在一次繪畫大賽中得了一個二等獎,這更加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上課的時候也不那么游離狀態了,能夠積極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班主任老師說他,只要他舉手回答問題,回答的一定就是正確的,要不就是不舉手,在平時的動作和吃飯方面,也不那么慢吞吞磨磨蹭蹭了。繪畫,讓這個家庭受害的半自閉狀態的兒童,變成了一個完全健康和積極向上的孩子,而且學習成績一天比一天進步。他媽媽說,他再也沒有說過,讓自己死去的話了,看的小T通過繪畫來修復心理創傷的實踐經歷,他一天比一天的進步,我作為普通的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感到由衷的喜悅和欣慰。
由此可見,兒童的美術教育是與智慧和心智緊密聯系的,兒童學習繪畫能夠使他們在不能安定情緒的時候,起到快速安撫的作用,對兒童早期智力的開發也有重要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美術教育又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既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同時又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專注力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通過美術教育,可以使兒童心理更健康的發展,培養更健全的人格,對學習其他學科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朱智賢、林崇德,《兒童心理學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p76-78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