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永霞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表明,中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多數依據他人的評價而來,外界的批評或表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在中職學校,學生絕大部分是初中升高中考試中成績不太理想的,文化課學習的基礎和能力不僅影響了他們選擇進入普高校學習的機會,更主要的問題是九年的唯文化課成績論英雄的評價方式嚴重地損害了他們自信心的建立,部分學生還因為這個原因造成了行為問題。另外,正常情況下中職生17歲下企業實踐,18歲正式參加工作,與大部分同齡相比,他們需要加快成熟成長。多年的工作實踐證明,巧妙地運用賞識教育來激勵學生,會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態,為學生實現成人化、公民化和職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一、理論學習與心理輔導相結合,指導學生科學評價自我
指導學生正確地自我評估,合理地做出選擇與改變,這些是激發學生增強自信的第一步。新生入學教育是非常好的切入點。首先是建立所有學生的心理檔案,了解每一名學生在自我認知、自我接納、 對外溝通、交往以及親子關系等方面的主要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這樣便于心理教師、班主任、任課教師等更具有針對性地輔導與幫助。接下來是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組織應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策略研討。在班級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板報宣傳,同時對問題相對嚴重的同學要做到心中有數,積極與家長溝通,深入了解情況,設計幫扶活動,邀請任課教師積極參與,并積極吸納班內干部,與家長一起,在心理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教育活動,嘗試心理學常識分析自己的困惑與煩惱。學校心理中心定期制作心理月刊,幫助教師、學生及家長了解心理學知識。學校形成積極正向的團隊氛圍。
入學前三個月,學校統一組織進行自信教育。告訴同學自信就是你的感覺,自卑也是你個人的感覺。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學生去發現自己的能力特長,重點是告訴同學過去文化課學習的不理想,并不意味著自己一無是處。如:組織優秀畢業生到校面對面與學生交流,組織高年級學生干部對學生進行傳幫帶,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自我,開啟新的航程,在班級開展講故事活動——我是誰(名片設計)?讓每一名學生為自己設計一張名片,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優點寫出來,并在全班宣講介紹自己,目的是引領學生關注自身的優勢,而不是像以往,總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要求所有人要認真聽,老師會在中間提問:“你旁邊的同學興趣是什么、愛好是什么?他的優點有哪些”,引導學生學會尊重與傾聽,發言的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體驗到被尊重,被接納的感受,集體歸屬感則逐步增強。進而在班級開展下一步活動---發現積極的自我,通過講解標簽效應的故事,引領學生正確評價自我,學會將消極的自我評價換一個角度來分析,為自己為同學貼上積極的自我評價標簽,形成當自己或同學有消極評價自我時,及時幫助提醒,以積極的視角看問題,看自己的班級氛圍。一系列的活動引領,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賞識自己,改變自己,感受到自信的力量,積極態度的力量。
二、巧用賞識教育,激勵學生悅納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因而,賞識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激勵。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權威認知對青少年自信心增長很關鍵。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自信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現曲線變化。由于自我意識中的“想象觀眾”和“個人神話”,青少年的自我中心并不總是與品德有關。另外,觀點選擇能力是衡量青少年社會認知水平的重要尺度,作為社會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權威認知是青少年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青少年的人際知覺能力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外部到內心的發展趨勢。羅森博格指出,高水平自尊、自信具有三大特征:自我接受、喜歡自己、對自己的價值有適當的尊重。基于對以上理論的基本認同,學校在引導學生做出科學的自我評價的基礎上,抓住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關鍵期,積極發揮權威評價和外部評價的作用,以激勵評價為主,幫助學生形成高自尊、自信的心理自我認知,悅納自己。例如:組織學生進行班級游戲(大風吹),所有學生圍坐一圈,游戲失敗的學生會有三種結果:一是被班級內的五名學生每人贊揚一句;二是游戲失敗的學生要贊揚班級內的五名同學;三是進行才藝表演。學生們在游戲中感受到被接納,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看到同伴的優點,達到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們在游戲的愉悅中逐步探索自我,接納自我,悅納自我 。
自卑感源于不正確的比較。生活中一個常見的現象是學生學習的年級越高,不自信的學生比例會越高,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失誤,家校教育缺乏針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輔導。權威認知是學生培養自信的關鍵,但因為過度強調文化課學習與升學的關系,很多孩子在家長與老師的不滿和督促中帶著灰暗的心情成長。為改變這種不利因素,學校嚴格規定教師用語,通過專家輔導,向教師和家長剖析成人的激勵與欣賞對孩子自信心增強的重要性。讓老師明白教師積極的用語,不單單是規范、禮貌、情緒管理那么簡單的事情,與學生健康成長息息相關。
激勵評價也需要方法技巧和誠意。學校定期邀請相關專家指導教師與家長如何積極地與學生交往交流,因為泛泛地浮夸地表揚對激勵學生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興趣效果不大。教師與家長要針對每一個孩子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找準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作為激勵評價的突破點,以此為圓心,逐步擴大激勵范圍,引導學生擴大自己的興趣范圍。比如,有的男孩孩子游戲玩得就是很棒,比同齡人水平高很多。過去家長老師因為孩子玩游戲耽誤學習很著急,嚴格批評很多。換一個角度看,這正是這個孩子想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的點,他就是想通過玩游戲的能力證明自己也很聰明,潛意識中保護自己的自信心。家長和老師就可以從這一點出發,為學生提供展示機會,激勵評價他抬起頭來做人。在班內,班主任安排他做多媒體管理員,并給予相應的德育加分獎勵,對他相應的要求是作為干部要有擔當,要處處做表率;班主任與家長配合,建立家校聯系本,在本子上表揚他在家、在校好的表現以及寄予的希望,聯系本有學生進行傳遞,而傳遞的過程就是對學生極好的激勵過程。
在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增強他們自信心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家校各方形成一致意見,統一行動。在制定學生個性化激勵教育方案時,學校教師要積極邀請家長參與,校內各科教師與家長達成一致意見,要形成統一認識。“權威”人群觀點一致對幫助學生盡快增強自信心和調整成長認知的一致性非常有益,也是必須的。另外,家長與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不要總是苛求自己。改變社會上各種浮躁電視娛樂節目式口號激勵:我是最棒的,永遠爭第一。世界上沒有什么人可以說是最棒的,更沒有那么多第一。引導學生多做縱相比,與自己的過去比,有了進步與提高就是好樣的。優秀學生是夸獎出來的,學生的自信心更是在真誠地賞識中不斷增長的。
三、實踐活動激勵,助力學生體驗成功
正如史蒂芬. 米勒所說:自信就是你的感覺,自信是你可以想象并感受的東西。所以,培養提高學生自信心最為重要的環節是通過活動讓他們感受體驗成功。感受成功與自信的方式是多方位的,比如:鼓勵學生塑造一個光鮮靚麗的形象,有了好的外觀形象才能有好的感覺,有了好的感覺才能有自信。學校營造氛圍,要求與鼓勵同學多穿校服中的正裝,展示陽光靚麗形象,增強自信,也為馬上面臨的實習就業做準備。
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通過運動學會放松,保持鎮靜。在運動活動中也讓很多有運動天賦的同學展示力與美,讓他們在同學和老師的熱烈鼓勵聲中,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感受成功。鼓勵學生適當對自己進行拉伸,挑戰一下自己的恐懼極限,不要每天都謹小慎微地生活,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形式。豐富多采的文化活動,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校內生活,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幫助同學鍛煉社會交往技能,另一面,活動中能展露才藝的也會促進同學進行積極的心理體驗,肯定自己,提高自信。
通過實踐發現,中職校在每月一主題教育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專業開展豐富多采的社團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非常有實效。專業課社團活動的開展可根據各專業學生興趣,設計為專業技能拓展類、跨專業交流類、各類對外展示表演類、社會宣傳服務類等輔助專業建設類的專業社團。學生課下在這類社團活動中,有的本專業技能會大幅提高;有的會因為跨專業變成多面手,比如學西餐的同學,參加中餐雕刻社,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盤飾水平;更多社團成員會在學校組織的各類社會技能比賽、下社區服務,以及參加公益活動等活動中,得到社會群眾真誠地夸贊。這樣一個個學校精心營造的善小,對同學來說會產生極大的成功體驗感,因為這些孩子在中小學一直是邊緣生,過去出頭露臉的事往往與他們無關。同時,學校德育部門還及時對各類活動進行評比表彰,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得到肯定與贊許的機會,巧妙地運用賞識教育,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受是其它教育方式無法比擬的。
中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階段,它幫助解決了一群特殊孩子的成長與生存問題。要立人先立德,要立德先立心。對中職生這群學生尤其需要從心開始,通過不斷的正向激勵,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人格,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通過教師的賞識激勵,讓學生慢慢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不卑不亢,學會悅納自己,并在活動去體驗成功,逐步增強自信心,為將來下企業實習就業奠定堅實基礎,為孩子們的一生幸福打造一顆堅強的心。
參考文獻
[1].周宗奎 主編,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諾曼.文森特.皮爾,錢峰 譯,自信的力量[M],北京:東風出版社,2011
[4].劉春玲,高劍,昌平衛校應對生源素質變化的基礎管理研[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2013
[5].王俊成 程琳, 淺談大學生的自信心與心理問題[J],心理醫生,2012年12月
[6].楊麗,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評價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2年5月
[7].霍華德加德納 著,沈致隆 譯,多元智能新視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8].祁園園,多元智能評價觀對學生評價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08年6月
[9].魏君,高職學生自信心不足原因及自信心培養路徑分析[J],求知導刊,2015年7月
[10].教育部,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R],2015-07-30
[11].Gerald Corey, Marianne Schneider Corey, 胡佩誠 等譯,心理學與個人成長 [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12].史蒂芬.米勒,錢峰等譯,自信的七個秘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13].Thomas J. Zirpoli, 關丹丹等譯,學生行為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14].凱倫.凱西, 張浩譯,正思維[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13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R],2014年12月22日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