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慶,葉海東,何炳榮,胡敏珠,胡勝利
(1.杭州市下城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康復醫學科,浙江 杭州 310004;2.溫州市中醫院 中醫外科,浙江 溫州 325000;3.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老年科,浙江 杭州 31000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患者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之一,若嚴重者可影響工作及生活[1-2]。我們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脈活血湯治療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效果滿意。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杭州市下城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溫州市中醫院、杭州市中醫院等三家醫院就診的DPN患者86例,西醫診斷標準參考ADA擬定的DPN診斷的標準[3];中醫的診斷標準和辨證分型參考《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防治指南》中寒凝血瘀型DPN診斷的標準[4];排除合并有其它系統的嚴重疾病者、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患者、其他疾病引起DPN患者及近1月內使用其它藥物治療本病者。入選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52~74歲,平均62.5±6.7歲,糖尿病病程9.8±2.1年,DPN病程2.0±1.6年;觀察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54~76歲,平均63.0±6.9歲,糖尿病病程9.6±2.2年,DPN病程2.2±1.8年;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簽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積極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達標的基礎上給予常規西藥治療:α-硫辛酸針0.6g加入NS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依帕司他片,50 mg,口服,每天3次。上述藥物均連續治療4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通脈活血湯治療:組方:黃芪、生地各30g,麥冬15g,葛根、當歸、雞血藤、紅花各12g,地龍10g,元胡、桂枝各8g,細辛3g,甘草5g。隨癥加減:上肢病變為主者,加桑枝;下肢病變為重者,加杜仲、牛膝;瘀血疼痛明顯者,加川芎、紅花;畏寒肢冷者,加杜仲、菟絲子、桑寄生。每日1劑,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MCV、SCV的變化;觀察治療后臨床療效[5]。顯效:患者治療后疼痛、麻木等癥狀完全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復,神經的傳導速度恢復正常或較治療前增加≥5.0m/s;有效:患者治療后疼痛、麻木等癥狀顯著減輕,腱反射明顯好轉,神經的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增加但<5.0m/s;無效:患者治療后疼痛、麻木等癥狀無顯著的改善,腱反射及神經傳導速度無顯著的變化;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及計量資料分別用χ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86.0%)優于對照組(55.8%),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χ2=9.53,P<0.05)。治療前,2組患者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MCV、SCV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MCV、SCV較治療前均增加,且觀察組增加幅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2組患者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MCV、SCV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現代醫學認為DPN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尚未完全闡述明確,可能與患者的高血糖導致氧化應激、代謝紊亂、炎癥反應、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6]。治療上以嚴格控制血糖為主,同時給予B族維生素、醛糖還原酶抑制劑、血管擴張劑、神經生長因子等藥物,如α-硫辛酸、依帕司他等,但療效一般,費用較高。近年來,臨床研究顯示[7-8]:中醫藥對治療DPN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祖國醫學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歸屬于“消渴痹證”等范疇。《素問·痹論》云:“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證治要訣》記載:“三消久之,精血既虧,……手足偏廢”。《類證治裁》指出“諸氣血凝滯,久而成痹”。DPN多因消渴病久,氣陰兩虛,傷津耗氣,血行不暢,脈絡瘀阻,不通則痛,引起肢體麻木、疼痛;或久病陰損及陽,陽虛寒凝,血行遲緩,脈絡瘀阻,痹阻經絡,不能榮養肌膚四末,癥見肢麻疼痛。可見本病病機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氣血陰陽之虧虛為本,瘀血阻絡之為標。
寒凝血瘀證是DPN發生、發展過程的常見證型之一。本研究采用自擬通脈活血湯治療DPN效果良好。通脈活血湯中重用黃芪、生地補氣健脾、補腎滋陰以治其本,麥冬、葛根養陰生津,當歸、雞血藤、地龍養血通絡,紅花、元胡活血化瘀止痛,桂枝、細辛溫經散寒,甘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諸藥合用,益氣溫陽通絡、活血祛瘀通痹,促進氣血運行,養經活絡,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祛瘀不傷正,氣血津液得以濡養四末,諸癥得解。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治療后腓總神經神經及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加顯著。說明通脈活血湯聯合常規西藥能明顯增加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MCV和SCV,提高臨床療效,提高其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劉少琴,曾志紅,沈眉,等.紅外線聯合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感覺閾值異常的效果分析[J].健康研究,2015,35(3):336-337 .
[2] 羅志芳,董志春.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老年Ⅱ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健康研究,2015,35(6):660-661.
[3] Angulo J, Peiró C, Romacho T,etal. Inhibi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induced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arterial relaxation,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angiogenesis by dobesilate[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1, 667(1-3):153-159.
[4]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016年版)[J].中醫雜志,2017,58(7):625-630.
[5]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233-237.
[6]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25-30.
[7] 陳紅梅,吳健放,談華南. 當歸四逆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 新中醫,2017,49(3):56-58.
[8] 楊子慶.中風回春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2,10(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