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燕,章月珠,陳佩飛
(海寧市人民醫院 1.分娩室,2.婦產科,浙江 嘉興 314400;3.海寧市婦幼保健院 婦女保健科,浙江 嘉興 314400)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產婦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近年來,孕婦剖宮產率不斷增高[1],無醫學指征的剖宮產有增加術后并發癥和孕產婦病死率的風險。此外,孕產婦常會出現孕期焦慮和產后抑郁癥,表現為情感持續低落,影響產婦產后康復[2]。本研究選取在我院分娩的產婦進行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對產婦分娩方式和產后抑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海寧市人民醫院分娩的產婦280例。入選標準:單胎足月妊娠,胎兒情況正常;排除患有心臟病、精神障礙、妊娠合并癥,有流產史和早產史者。產婦年齡23~36歲,平均28.1±4.2歲;體重 48~73 kg,平均53.4±5.3 kg;孕周37~42周,平均38.9±2.0周。將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40例,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產前宣教,觀察組產婦產前保健中加強健康教育;2組產婦的年齡、體重、孕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健康教育 觀察組孕婦自首次來我院產檢之日起,建立健康檔案,采用助產士和孕婦一對一負責制。①懷孕16周以前采用口頭講解或宣傳資料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孕婦了解有關早孕反應的相關知識,先兆流產的癥狀及預防等。每月進行1次時長約半個小時的面對面的心理指導。②懷孕17~27周,通過講座、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向孕婦講解胎心胎動出現的時間和規律、胎動的自我監護等。視孕婦的個體差異針對性地進行飲食指導,以滿足胎兒和母體營養所需。每半個月進行1次時長約半個小時的面對面的心理指導。③懷孕28~38周,觀看分娩的錄像,向孕婦講解分娩過程、臨產先兆、各個產程的特點、分娩的技巧與配合及拉瑪澤呼吸分娩法。指導孕婦進行各產程的呼吸配合法及產前運動的訓練。每周進行1次時長約半個小時的面對面的心理指導。④38周后向孕婦講授產前的準備工作以及產褥期保健、嬰兒的喂養與護理等知識。每周進行2次面對面的心理指導。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②產后30天來院復查時,采用EPDS對產婦抑郁狀況進行評定。EPDS量表[3]總分分值30分,≥13分者可診斷為產后抑郁癥。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娩方式的比較 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社會因素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產婦的醫學指征剖宮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比較[n(%)]
2.2 產后抑郁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EPDS評分(8.4±1.4分)顯著低于對照組(12.5±2.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6256,P=0.0005)。觀察組EPDS評分≥13分者8例(5.7%),對照組19例(13.5%),2組的產后抑郁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597,P=0.0259)。
自然分娩是指胎兒經陰道娩出的分娩方式,是對母嬰更加安全、健康的也是最合理的方式[4]。剖宮產是指因無法順利自然生產而由產科醫師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分娩方式。社會因素剖宮產是指僅為滿足非醫學需求而進行的剖宮產手術[5]。剖宮產術中發生出血、血栓形成、再次妊娠發生前置胎盤和子宮破裂、新生兒并發呼吸系統功能異常等的發生率均高于自然分娩,因此并不倡導社會因素剖宮產[6]。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孕婦由于恐懼情緒、家屬意見等因素會選擇剖宮產,最重要的原因是產婦對自然分娩缺乏正確的認知[7]。對于廣大女性而言,妊娠和分娩是一個較強的心理應激,孕婦常因自身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和身體形態的變化而感到不適,再加上家庭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孕婦產后出現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問題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健康教育是一種有針對性的系統化教育活動,目的在于促使人們采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孕婦在產前接受孕期保健知識以及分娩技巧和方法的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對分娩知識的認知水平,減少了不良情緒,為產婦能擁有順利、愉快的分娩經驗,提供良好的心理準備。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了健康教育的產婦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接受常規產前保健的產婦,可見,健康教育可顯著影響產婦的分娩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與張學軍等[8]的報道一致。
在健康教育中,通過專職醫務人員和孕婦之間的溝通和多次的專業的心理干預,可對孕婦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的疏導,預防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孕期接受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使孕婦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對分娩做好了準備,使其身心狀態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從心理上和精神上提高了產婦在分娩中的耐痛閾,減少妊娠和分娩對孕婦心理造成的應激。在本研究中接受健康教育的產婦EP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其產后抑郁發生率的(5.7%)也顯著低于對照組(13.5%),與徐君芬等[9]的研究報道吻合。
綜上所述,完善的健康教育調動了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使孕產婦主動參與到自身的健康保健過程中,從而顯著降低產婦的社會因素剖宮產率,同時有效減少產后抑郁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朱新麗,顧春怡,陶花,等. 生育政策調整初期正常初產孕婦預期分娩方式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2016,51(9):1044-1048.
[2] Lumbiganon P,Laopaiboon M,Gulmezoglu AM,etal.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e outeomes in Asia: 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J]. Laneet, 2014,9713:490-499.
[3] 毛飛君. 圍產期保健中的健康教育對提高產科質量和孕產婦生活質量的評價研究[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6,28(3):266-267.
[4] 谷麗靜,謝胡飛. 婚孕前健康教育對優生優育的影響觀察[J]. 中國健康教育,2015,27(10):992-994.
[5] 孫聰穎,余向紅,陳淑群,等. 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分娩方式及并發癥的影響[J]. 中國健康教育,2015,36(9):887-889.
[6] Mathisen SE,Glavin K,Lien L,et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rgent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 J Womens Health,2014, 16(5):787-793.
[7] 吳映瑛. 杭州市某醫院產婦產后生殖保健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分析[J]. 中國健康教育,2016,32(5):462-464,468.
[8] 張學軍,李冰,王心.妊娠期系統健康教育對分娩方式及產后抑郁等的影響觀察[J].人民軍醫,2016,59(9):952-953.
[9] 徐君芬,房玉玉,廖雪琴,等.產前程序化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焦慮心理、社會因素剖宮產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4):151-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