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峰,胡南松,呂偉勝
(永康市中醫院 骨傷科,浙江 金華 321300)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多由高能外傷所致,致殘率高達50%~60%。臨床上治療骨盆骨折常用的治療方法是髂腹股溝入路,但是此方法卻存在較多不足,如解剖復雜、手術創傷大、對術者操作水平要求高等[1]。改良Stoppa入路是一種新的治療骨盆骨折的手術入路方式,具有無需解剖腹股溝韌帶、充分顯露恥骨聯合直至真骨盆緣、方便骨折復位和固定等優勢[2],在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3]。本研究探討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骨盆骨折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永康市中醫院2010年4月—2015年5月診治且符合納入標準的骨盆骨折患者50例,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30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經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診斷為骨盆骨折患者,無認知功能障礙及手術禁忌癥患者。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意識不清楚者。觀察組男15例,女5例;年齡23~48歲,平均36.28.7歲;受傷原因:墜落11例,車禍4例,擠壓3例,其他2例;骨折程度:完全性骨折9例,不完全性骨折11例;骨折分型按Tile分型:C1型12例,C2型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1~49歲,平均37.48.9歲;受傷原因:墜落14例,車禍7例,擠壓5例,其他4例;骨折程度:完全性骨折14例,不完全性骨折16例;骨折分型按Tile分型:C1型17例,C2型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永康市中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選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用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方式,觀察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方式。觀察組手術具體方法:采取腰部麻醉,患者仰臥位,在恥骨聯合上方2 cm處做一橫向切口,在雙側腹股溝管外環之間約長10cm切口處,縱向切開腹白線,將腹膜前間隙至恥骨的腹直肌鈍性分離,并對其予以牽拉和結扎,打開髂腰筋膜,牽拉盆腔臟器至內側,牽拉下腹壁肌、髂腰肌等組織至外側,將腹膜外盆腔臟器向后內側牽拉。切開閉孔筋膜,對四邊體做骨膜下剝離顯露骨折。將恥骨結節、坐骨棘、前骶髂關節顯露,于髂骨翼側入路,沿髂骨翼選擇弧狀切口,并對骨折處進行固定,手術結束。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均于術后進行抗感染治療和康復指導。
1.3 觀察指標
1.3.1 相關手術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相關手術指標。
1.3.2 骨折復位評價 患者的骨折復位情況分為3個等級。解剖復位:患者的X線顯示骨折移位<1 mm;滿意復位:患者的X線顯示骨折移位<3 mm;不滿意復位:患者的X線顯示骨折移位≥3 mm。復位滿意率=(解剖復位+滿意復位)/總例數×100%。
1.3.3 臨床治療效果 根據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評分系統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4]。該評分系統共包括疼痛、行走、關節活動度(術后活動度/正常活動度)三個項目,三個項目得分相加即為總分,優秀:總分≥18分;良好:15~<18分;一般:13~<15分;較差:總分<13分。優良率=(優秀+良好)/總例數×100%。
1.3.4 不良反應 統計術后患者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腹股溝疝等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相關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手術指標比較
2.2 術后骨折復位情況及臨床療效 觀察組骨折復位滿意率(90.00%)高于對照組(5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49,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優良率(90.00%)高于對照組(5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n(%)]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3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青壯年患者骨盆骨折的主要致傷原因是高空墜落或者車禍傷等高能量損傷,老年患者骨盆骨折的主要致傷原因是由于骨髂質量和骨量下降而導致的骨質疏松性骨折。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骨盆骨折損傷控制給予了高度關注[5-6],一些新技術也逐漸被應用于骨盆創傷的治療中,例如數字化結合3D打印技術、椎弓根螺釘聯合鈦棒經皮內固定術、改良Stoppa入路術等[7-8]。改良Stoppa入路因其無需解剖腹股溝韌帶、充分顯露恥骨聯合直至真骨盆緣、方便骨折復位和固定等優勢在骨盆骨折手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前景。本研究重點探討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骨折中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方式的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明顯優于采用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方式的對照組,這與徐剛等[9]研究結果相似,提示在骨盆骨折手術治療中,行改良Stoppa入路可將雙側的骨盆組織及髖臼暴露,使得切口長度縮小,從而減少切開組織與空氣的接觸時間[10]。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方式的觀察組術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方式的對照組,提示改良Stoppa入路可明顯改善術后預后情況。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改良Stoppa入路的臨床治療效果的優良率明顯優于髂腹股溝入路,且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髂腹股溝入路,進一步證明改良Stoppa入路對術后預后情況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骨折復位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改良Stoppa入路術對于提高患者的復位滿意度具有積極的作用。Vikmanis等[11]在手術過程中選擇Stoppa入路能明顯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預后;Bastian等[12]在手術過程中將骶髂關節前方、腹股溝環上方完全暴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王瑞雄等[13]通過改良Stoppa入路手術發現手術視野清晰,能夠明顯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這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治療盆骨骨折可以改善相關手術指標,提高患者術后骨折復位滿意度及臨床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任許. 改良Stoppa入路在髖臼及骨盆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2(21):108-110.
[2] 李寶豐,章瑩,夏虹, 等. 改良Stoppa入路與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療效比較[J].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15,7(6):343-348.
[3] 倪明,沈燕國,胡曉亮, 等. 經改良Stoppa入路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的臨床體會[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2):101-103.
[4] 夏廣,楊曉東,樊仕才,等,經腹直肌外側小切口入路輔助經皮后柱順行拉力螺釘固定技術治療髖臼前后柱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5,17(8):656-662.
[5] 王金玉. 損傷控制骨科理念融入骨盆骨折院前急救的研究[J]. 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17,6(3):179-181.
[6] Panella A, Notarnicola A, Solarino G,etal. "Open-book" pelvic fracture with soft tissue serious damage in a child[J]. Strategies Trauma Limb Reconstr, 2015, 10(1):55-57.
[7] 林鋼,李鵬,彭國瑞,等. 數字化結合3D打印技術輔助復雜骨盆骨折的手術設計[J].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6,34(3):293-297.
[8] 尹二成.椎弓根螺釘+鈦棒經皮內固定術在治療骨盆骨折骶髂關節分離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9):3623-3625.
[9] 徐剛,唐獻忠,王嘉, 等. 改良Stoppa入路與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治療骨盆和髖臼骨折的療效比較[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6):521-523.
[10] 梅正峰,雷文濤,黃東輝, 等. 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治療雙側恥骨支骨折[J]. 中國骨傷,2015,28(5):404-407.
[11] Vikmanis A, Vikmanis A, Jakusonoka R,etal. Mid-term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 following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a modified Stoppa approach[J]. Acta Orthop Belg, 2013, 79(6):660-666.
[12] Bastian JD,Ansorge A,Tomagra S,etal.Anterior fixation of unstable pelvie ring fractures using the modified Stoppa approach:mid-term results are independent on patients' age[J]. Eur J Trauma Emerg Surg,2016,42(5):645-650.
[13] 王瑞雄,陳夏平,劉志強,等. 改良Stoppa入路在髖臼及骨盆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