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血壓是老年人群常見慢性疾病?;加懈哐獕旱睦夏瓴∪擞捎谧陨頇C體功能衰退,血壓過高或過低引起頭暈、眼花等,導致平衡能力下降,跌倒發生率較高[1]。核心穩定性訓練(core stability training,CST)是近年來逐漸熱門的一種訓練方法,它通過對身體核心區域(腰椎、骨盆、髖關節等部位)肌肉進行訓練來提高各部分肌肉的協調控制能力,其突出了力量的傳遞、協調組合及控制肌肉的能力,具有發展肌肉力量,提高身體靈敏性、神經肌肉協調能力的特殊作用[2]。目前核心穩定性訓練研究多針對專業運動員或殘障人員,內科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病人的應用研究較少[3]。本研究旨在通過對老年高血壓病人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觀察其平衡能力及血壓狀況,為老年高血壓病人選擇安全適宜的訓練方法提供依據。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奉城醫院老年科高血壓病人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75歲;②符合《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收縮壓≥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0 mmHg;③有自理能力,能配合核心穩定性訓練。排除標準:①疾病重癥期和終末期者;②有嚴重認知障礙及精神障礙,不能積極主動配合訓練者;③參加其他康復鍛煉項目者。將病人按照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高血壓病程、訓練前Berg平衡量表評分、訓練前閉眼時單腳站立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安全巡視、遵醫囑規范用藥、預防跌倒、健康教育、環境安全、活動指導、心理疏導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組織老年高血壓病人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
1.2.2.1 干預前準備
由護理院康復師與護理人員共同參與,要求老年高血壓病人著裝寬松,穿軟底平鞋。訓練地點選擇院內活動室,要求室內空間寬敞、地面清潔干燥,配備音響、幻燈設備,每人配有訓練毯,常備急救藥品、物品箱。
1.2.2.2 核心穩定性訓練
①抬腿訓練:呈仰臥位,兩手自然伸直,放于身體兩側,用力吸氣并使下肢及臀部同時向上抬起,保證上半身緊貼地面,呼氣時恢復原位,緩慢重復。②仰臥挺髖:呈平躺仰臥位,屈膝并支撐身體重心,用力將髖部向上挺,堅持3 s緩慢降低,在接近地面時再次挺起髖部。③側屈下肢蜷腹:呈仰臥位,雙手交疊放于腦后,放松肩部,于吸氣時將上身抬起,屈膝抬左大腿,盡量與雙肘靠近,使腹部蜷縮,呼氣放松恢復原位,另一側同方式繼續練習。④俯臥兩頭抬:呈俯臥位,全身伸直并將雙手上舉,吸氣時四肢向上方高舉,緩慢呼氣并歸位。訓練頻率每周5次,每次20 min。
①比較兩組病人訓練3個月、6個月后閉眼時單腳站立時間。②比較兩組病人訓練3個月、6個月后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4]得分。Berg量表包括站起、坐下、獨立站立等14個項目,每個項目最低0分,最高4分,總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③比較兩組病人訓練3個月、6個月后血壓穩定情況。④記錄觀察組病人每次訓練前后血壓、脈率情況。


表2 兩組病人閉眼時單腳站立時間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比較

表3 兩組病人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mmHg

表4 40例觀察組病人實施核心穩定性訓練前后血壓、脈率比較
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疾病,患心腦疾病的老年人是跌倒的高危人群[5]。有研究顯示:人體軀干重點核心位置肌肉群能夠幫助機體維護以及加強平衡能力,通過對核心位置進行穩定性訓練,可以促進肌肉間力量傳遞,提高關節及身體靈活性,促進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協調穩定,增強身體平衡能力[6]。
閉眼單腳站立是一種測試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科學方法,站立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于本體感覺、前庭覺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況。本研究對老年高血壓病人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結果顯示:訓練3個月、6個月后觀察組病人閉眼時單腳站立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延長(P<0.05)。原因可能是核心穩定性訓練能更好地刺激本體感覺和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強化機體核心區域力量傳遞,與史祝梅等[7-8]研究結果一致。研究還發現訓練6個月后病人閉眼時單腳站立時間與訓練3個月后相比延長,說明核心穩定性訓練時間較長時病人平衡效果較好。
通過對觀察組病人進行核心穩定性訓練,結果顯示:觀察組訓練3個月、6個月后Berg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可能是核心穩定性訓練作為一種多維度的功能姿勢和肌肉次序活化訓練方式,可以通過對核心部位的訓練,讓軀干淺深層運動肌都投入到平衡與協調的調節反應中,保證機體的穩定性[9-10]。同時,研究發現訓練6個月后病人Berg平衡量表得分較訓練3個月后高,再次說明核心穩定性訓練時間較長時病人平衡效果較好。
平衡功能與身體肌肉特別是核心肌群的力量、張力以及姿勢反射活動等有密切關系。老年高血壓病人由于自身病情特點,在進行康復訓練時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血壓波動。核心穩定性訓練是一種不要求高負重和快速度的訓練,它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形成準確支配能力,使肌肉完成最佳做功,從而提高機體平衡能力[11]。表3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病人血壓均在正常范圍內且觀察組訓練后3個月、6個月整體血壓低于對照組(P<0.05)。對觀察組病人訓練前后的血壓、脈率進行監測,發現核心穩定性訓練對病人血壓、脈率影響較小(P>0.05),表明該康復訓練法安全、實用。
綜上所述,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使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及血壓穩定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降低跌倒風險。同時核心穩定性訓練較簡便、對高血壓病人血壓、脈率影響小。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訓練時間短,對于降壓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毛曉潤,杜文娟,須月貞,等.社區老年高血壓和糖尿病病人跌倒認知與行為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3A):598-600.
[2] 朱傳芳,黃強民,彭金鳳,等.核心穩定性訓練的理論基礎與發展近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11):1787-1792.
[3] 牛博真.核心穩定性訓練在康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0):1300-1301.
[4] 金冬梅,燕鐵斌,曾海輝.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3,18(1):25-27.
[5] 楊惠賢,黎佳梅,陳俊新,等.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病人跌倒的效果[J].當代護士,2013(1):93-94.
[6] 張前鋒,李捷,徐曉陽,等.核心穩定性訓練在體育保健中的理論與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1):76-80.
[7] 史祝梅,周君華.核心穩定訓練對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2):3819-3822.
[8] 王???朱昆榮.核心穩定性訓練與步行鍛煉對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1):6208-6209.
[9] 閆平平,王瑞臣.核心穩定訓練結合等速運動訓練對腦卒中偏癱病人下肢功能的影響[J].世界復合醫學,2015,1(3):243-246.
[10] 吳瑕.核心控制和平衡功能訓練法降低社區老年人跌倒風險32例[J].中國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8):134-137.
[11] Willardson JM,Fontana FE,Bressel E.Effect of surface stability on core muscle activity for dynamic resistance exercises[J].Int J Sports Physiol Perform,2009,4(1):9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