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超
全國人大代表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
“以前,我們大都認為‘人才’一詞,多半用在有學歷的人身上。像2015年推出《大國工匠》節目,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人們對‘人才與文憑掛鉤’的認知偏見。加上國家近幾年的重視,使一線工人這個群體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許振超說道。
三十多年來,從碼頭工人到橋吊司機,許振超把貨物從碼頭吊上車、船,或者是從車、船吊到碼頭,就這樣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在這期間,他創造出“無聲響操作”“一鉤準”“一鉤凈”“二次停鉤”等多項技能做法,僅“無聲響操作”就將生產效率提高了10%到15%。現如今,許振超已成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
“從2000年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的技術工人隊伍比例,尤其是高技術人才占比,由不到4%發展到目前的5%至6%,隊伍的壯大非常緩慢,我們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這個速度,是遠遠不夠的。”許振超說道。

2018 政府工作報告
摘要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今年兩會,許振超十分關注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尤其是技能型產業工人隊伍的培育和壯大。他帶來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開發法》的議案,企盼建立統一、完善的職業技能評價體系,能夠將各類各級的技能人才工資薪酬予以明確并公布,在“多勞者多得”的基礎上實現“技高者多得”,將中央深改辦在《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分配原則早日落地。
一個國家的建設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要實現建設現代化工業強國,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不僅需要專家、院士做頂層的設計研發,同時也離不開技藝精湛的一線技術工人,將專家的科研成果付諸實施,制造出好產品。
“有的產品設計得非常好,但是做不好,就是因為缺乏技術熟練、技術精湛、有工匠精神的工人。在科技人才的評比、選拔和使用上,一定要公平;要給一線工人、給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創造條件,重視培育技術工人隊伍建設,不能停留在文件上,更不能停留在口頭動員上,一定要拿出行動,給一線科技工作者,包括技術工人,加大對項目的立項和資金支持等。”許振超講道。
“大國工匠”要形成群體,才能迸發出無窮的技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