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昌隆
全國政協委員
人工智能,近年行業發展新風口,本次兩會名副其實的“熱詞”之一。
正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所說,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以及信息化、數字化、軟硬件的發展,人工智能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應用。人工智能正在滲透到各個行業,“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
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更快、更透徹地應用到產業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國政協委員孫昌隆今年帶來的一份提案,就與人工智能有關,與智慧醫療有關。
孫昌隆介紹,近年來,盡管我國醫療改革不斷深入,但“看病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難以滿足新時代人們對健康與長壽的需求。究其原因,“‘看病難’的核心問題是醫療資源不足,供需不匹配”,我國長期存在優質醫療資源緊缺且分布不均的現象。另一方面現代醫學日新月異,更因疾病種類的增多而變得越來越復雜。而年輕醫生的培養卻是緩慢的,成熟醫生的精力也十分有限。
孫昌隆認為,智能化浪潮下,我們完全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技術,輔助醫生進行診斷、治療,小部分承擔醫生的工作內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看病難”的難題,也能夠促進智慧醫療的發展。
基于此,孫昌隆委員建議:首先,要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醫療機構試用人工智能產品。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相關法律,而立法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可以先出臺一些政策,鼓勵研發機構開發適合醫療使用的人工智能產品,鼓勵醫療機構試用人工智能相關產品。
其次,允許在醫生監督下使用人工智能產品。允許醫生使用人工智能產品作為診療的輔助手段,解放醫務工作者精力的同時,更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實現產品的完善與更新,進而促進醫療AI的發展。
其三,協同使用醫療數據。數據是加速人工智能學習過程的“燃料”。醫務人員每天都在收集臨床數據,而這些一手數據信息蘊藏著巨大價值。不可否認,目前這些數據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打破壁壘,高效協同、整合利用數據,會幫助人工智能系統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
作為今年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孫昌隆今年帶來了4份提案,均已獲得立案。其中,既有上文所提緊跟社會熱點與科技前沿的《關于用人工智能提升擴展醫療資源方面的建議》,又有關注民營企業生存環境的《簡化程序 協同合作 推動環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無論是推動醫療相關產業向好發展,還是為民營企業發展鼓與呼,都彰顯了這位新任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孫昌隆說這是責任,也是義務,“作為公民,作為政協委員,只要國家需要,我一定能盡多少力就盡多少力,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