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這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體系。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水平。
報告中多次談及創新、創業。比如:“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打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
仔細梳理,報告13次提到“創業”,53次出現“創新”。“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迎來創業的黃金時代。
在此之前,習近平也曾多次強調創新創業的重要性。細讀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我們能看到未來的政策指向以及五大創業趨勢。
報告提出: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繼2017年后,“人工智能”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可謂人工智能應用元年。僅去年一年,國家層面就出臺多個人工智能相關文件:1月,國家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組織編制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人工智能在2017年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預計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在政策、資本、創業者的狂熱助推下,人工智能落地應用不斷普及。據統計,2017年共計有183起B輪前AI融資事件中,企業服務、醫療、金融位列應用層前三。
與此同時,在工業、汽車、家庭等各個產業和場景里,人工智能正釋放其不可估量的潛力,而AI產業化發展之路日漸明晰。隨著國內投資的持續上升和競爭的加劇,中國的AI科技企業開始走出國門,進入不發達的市場和地區。
報告提出:將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我們同時還能夠在報告里看到:“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曾經,中國制造被戴上“低質低價”的帽子,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制造業不再做跟隨者和模仿者,正打破過去的觀念,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2009年起,我國正式啟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的全面布局,各種扶持政策密集出臺,政府補貼、不限牌不限行、免征購置稅等多重政策紅利相繼來臨,吉利、比亞迪、沃爾沃、奔馳等傳統巨頭紛紛生產制造新能源車型,包括格力、五糧液、協鑫等在內的不少上市公司也相繼跨界造車,意欲從中分一杯羹。
今年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業公司們來說是真正實戰的一年。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互聯網造車公司都計劃在今年將新車推向市場,而此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報告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農”問題一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這幾年比較火熱的概念是“農村電商”,這也是政府在大力提倡的,簡單來說就兩件事:一是工業品下鄉,也就是方便農民網購,讓城市的工業商品走進農村市場;二是農產品進城,也就是把農產品賣到城市里去。而農產品進城,恰恰是改善農村經濟的關鍵。
在傳統基因較重的農業,“互聯網+”給其注入了生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這對于數量龐大且分散的農戶是一個利好信號的展現。
目前,已有一些創業企業針對小農戶提供定制化服務,改善了以往小農戶單打獨斗盲目且規模較小的局面。煙臺的蘋果、碭山的梨、新鮮的大閘蟹……幾乎所有你想吃的東西如今都能在網上買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需要依靠這樣的平臺,以社區化的形式吸納小農戶,讓農民享受農業發展紅利,隨著“互聯網+農業”提升為國家戰略,可以預想,未來30年農村將迎來最大的財富爆發機會。
報告提出: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分級診療。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改善婦幼保健服務。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囿于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以及匱乏,分級診療、精準醫療仍是未來推進醫改的重頭戲。在近年“消費級基因檢測”和“人工智能”概念愈發火熱的趨勢下,精準醫療和分級診療加快了落地步伐。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加快實現“信息可追溯”,除傳統技術保證藥品監管外,區塊鏈技術在該領域有可能有所作為。
據記者了解,區塊鏈有共識機制、去中心化、開放性等特點,能解決現在社會遺存的不信任、不透明、不公平的商業機制。基于哈希計算的鏈式時間戳設計,以及基于算力比較的共識原則,前者保證數據很難篡改,后者能保證交易信息達成一致。這兩項基礎技術應用到不同場景中,能夠形成較為公正客觀的監管體系。
報告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
2017年,共享經濟真正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的興起,“共享”概念深入人心,甚至出現了共享衣櫥、共享酒店、共享馬扎、共享雨傘等諸多共享經濟的新業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6次提到了“共享”,2次提到了“共享經濟”,彰顯了政府對于共享經濟這一新興業態的鼓勵和支持。而隨著去年下半年共享單車接連挪用押金、共享汽車EZZY的倒閉,也讓共享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如何才能讓共享經濟在在資本的狂熱與市場的無序競爭中回歸理性,成為共享經濟亟待解決的問題。
報告提出: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中國創新在“加速度”,創新型企業、創新型人才是未來國家創新的堅實力量。政府工作報告中所釋出的信號,可見國家對此的支持力度仍在加強。
“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創客導師、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指出,政府為優秀的創新公司走向二級市場打開了上市通路,不讓他們在排隊問題上耗費太多精力。這是國家鼓勵讓創新公司迅速成長,同時成為國家經濟支柱的重要步驟。
此外,“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共同為優質的創新型公司及投資機構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