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 燁,鄭振佺,白 威
(1.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醫科大學,福建 福州 350403)
鄉村醫生是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中重要的衛生人力資源,但農村衛生機構仍面臨著人才引進難、留用難、學歷和職稱水平較低的困境[1,2]。如何推動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確保農村居民享受到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和全面的衛生保健服務,已成為我國政府亟須攻克的重大難題[3]。2016年,福建省某山區縣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制定了基層醫改“1+2”文件(即《某山區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某山區縣家庭醫生簽約健康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與《某山區縣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實施方案(試行)》)。文件對該縣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但某山區縣農村衛生人力資源依然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通過調查分析某山區縣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的發展現狀,提出促進其發展的對策建議,為促進農村衛生工作提供參考意見。
在查閱近3年《福建統計年鑒》中衛生事業相關數據的基礎上,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于2017年7-10月對某山區縣20家鄉鎮衛生院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0份,有效率100%。
調查問卷主要包括轄區戶籍人口數、常住戶籍人口數、行政村數、下轄村衛生室的數量、名稱、組成人員數、職稱等有關數據;同時,通過對鄉鎮衛生院院長進行面對面訪談,了解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及結構現狀。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數據庫,Excel進行統計分析。
某山區縣位于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南部,整體地貌以山地為主,沒有平原。縣城至省會福州市區距離62km。通過查閱相關衛生統計年鑒,2014-2016年,該縣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從2014年的1.56人增加到2016年的1.63人,增長4.5%,但依舊低于福建省和福州市的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從2014年的每千人口1.46人增加到2016年的1.93人,增長32.2%,但與全省平均的2.48人和省會福州市的3.14人也有一定差距。相比于注冊護士,執業(助理)醫師的增速較為緩慢,且2016年還出現了負增長。但從二者的增長速度來看,該縣高于或等于福建省和福州市的增長水平,說明該縣近幾年在衛生人力資源配置上有了一定的發展,見表1。
通過調查得出,某山區縣共有20個鄉鎮255個行政村,轄區內戶籍人口39.33萬人,常住戶籍人口約28.57萬人。截至2017年5月,全縣共有226家村衛生室,285名村醫,村均村醫數僅為1.3人;其中助理執業醫師以上人員僅47人(占16.5%),存在41個空白村(占18.1%),見表2。

表1 某山區縣近3年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情況與福建省部分地區比較 人/千人口

表2 某山區縣農村衛生人員配備基本情況
共訪談了20名鄉鎮衛生院院長。訪談中,幾乎所有院長都表示,現階段村醫數量不足、老齡化嚴重、質量偏低、穩定性差是所有村衛生室面臨的制約其發展的最為嚴峻的問題。首先,超過一半以上的院長指出,近5年來多數村衛生室均未有新進人員,并且隨著現有村醫的退休、離職和死亡,鄉村醫生后繼無人,空白村逐年增多。其次,HIJ衛生院院長表示,現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村醫年齡偏大、服務理念落后、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參與度不高,服務質量無法提升。再次,EFKT衛生院院長表示,由于公開招考的方式,用人單位用人自主權未完全落實,以致多數村衛生室長期因報名人數達不到開考比例或報考條件達不到本科以上而出現被迫取消考試的現象。最后,LN院長表示,當前村衛生室激勵機制不足,激勵性績效分配機制尚未建立,績效考核標準和考核操作較為粗放,績效工資占比偏低,員工積極性難以調動。長此以往,該縣衛生院的發展將嚴重受限。
從表1可以看出,近3年間,某山區縣的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的每千人口數增長率高于或等于福建省和福州市平均水平,但從人數上來說,依舊存在一定差距。同時,醫護比僅為1∶1.18,執業護士人員缺乏。衛生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是廣大人民享受醫療服務權利的保障,鄉村執業(助理)醫師少,執業護士不足已儼然成為制約農村衛生發展和阻礙農村人口享受高質量衛生保健服務水平的瓶頸[4,5]。建議制定合理的宏觀衛生政策,鼓勵和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衛生人員流向農村地區,保證群眾在享受基本醫療保健中的公平與公正。
從表2可以看出,該縣村衛生室村均村醫數僅為1.3人,且總量嚴重不足。主要原因是由于現有村醫退休后沒有新進人員進行增補。面對由此所產生的空白村問題,多數村衛生室采用延聘和外村村醫兼職等措施彌補這一缺口,從而加劇了鄉村醫師隊伍整體老齡化和村醫不堪重負繼而離職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建議:一是建立基層緊缺急需衛技專業人才年度指導目錄,對符合目錄條件的衛技人員可采取直接考核或面試等方式進行公開招聘,對臨床和公共衛生崗位專業技術人員可放寬至大專學歷,醫技和護理崗位可放寬至中專學歷;二是公開招聘符合入編條件的大中專醫學學歷衛技人員,可突破事業單位1∶3的招聘比例條件,并給予工作津貼、一次性安家費等補助及優先入編和住房獎勵優惠政策;三是可以以鄉鎮衛生院的名義進行招聘,完成規培后下到村衛生室工作1年以上,經考核表現優秀者可回到衛生院工作;四是聯合醫學院校加強對現有在職人員的培訓工作,采取引進和培養并進的方式,大力培育優質醫療衛生人力資源。
通過查閱年鑒資料發現,某山區縣人口外遷現象十分嚴重,常住戶籍人口僅占戶籍人口數的72.64%,人口的外遷間接導致了該縣村衛生室村醫人數的減少。隨著部分鄉鎮常住人口急劇減少,到村衛生室就醫人數也逐漸減少,導致村醫入不敷出,為了生存,部分村醫或離職或轉崗,人才流失嚴重。針對這一特點,建議在農村醫療衛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改變現有的衛生服務模式與資源配置方式,在保障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上,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就醫模式。例如該縣現有的常住戶籍人口以留守兒童和老年人為主,而留守人口中老齡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老年醫療和護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可以結合該縣地域特點,發展以健康養生、休閑旅游養老為主打的特色健康產業,吸引當地居民就近就醫。
從表2可以看出,該縣存在醫師執業化水平較低、執業(助理)醫師比重小的問題,且7個鄉鎮的村衛生室沒有1名助理執業醫師,這可能與村醫身兼多職、沒有閑暇時間出去學習和提高有關[6]。因此建議:一方面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保證鄉村醫生至少每年接受 1 次培訓的文件規定[7],提高鄉村醫生的執業程度,鼓勵鄉村醫生接受業務培訓,參加學歷教育和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一方面政府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給予合理補助,完善村級衛生人員的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障政策[8]。
針對訪談中部分院長提出村衛生室激勵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建議一是可以完善衛生室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以及管理考核制度,使人員的績效工資同工作數量、工作質量、患者滿意度等直接掛鉤,激發人員工作積極性[9]。二是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合理拉開收入差距。三是進一步明確鄉村醫生的發展路徑,包括鄉村醫生的“老退、優進、劣退、嚴進”,轉變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等[10]。
參考文獻:
[1]代寶珍,王 慧.江蘇省鄉村醫生發展現狀研究——基于5個縣/市(區)的實地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4):277-279,298.
[2]趙德靖,陳家應,陳鳴聲,等.蘇北農村地區基層衛生人力資源現狀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7):38-40.
[3]任 嵩,劉 露,江啟成,等.我國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與問題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12):912-914,955.
[4]魏 延,段沁江,包國祥,等.江蘇省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與問題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269-272.
[5]徐國輝.農村鄉鎮衛生院護士流失原因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18):1819-1820.
[6]王麗敏,弓 箭,孫要武,等.齊齊哈爾市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6):759-760.
[7]朱紅玉,韋 婕,秦桂秀.甘肅省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現狀分析[J].衛生軟科學,2017,31(9):28-31.
[8]程楊楊,徐凌忠,許敏蘭,等.2008-2012年山東省鄉村兩級衛生人力資源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3):20-22.
[9]浦 雪,耿書培,曹志輝.景縣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現狀分析[J].衛生軟科學,2017,31(1):42-45.
[10]朱曉麗,陳慶琨,楊順心.新一輪醫改以來我國基層衛生人力資源現狀及問題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5,8(1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