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摘 要: 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不同階段、不同科目對視唱練耳作用的理解不盡相同。對合唱訓練和教學來說,視唱練耳水平直接關系到合唱團的水平、作品的藝術表現和曲目量的積累。視唱練耳絕非只是“音準的助手”,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在調式調性、作品結構、音樂語匯、演唱情感、審美取向等眾多方面給予合唱訓練足夠的支撐。視唱練耳的方法、技巧,可以幫助歌唱者發掘樂譜更深層、更細膩的東西。
關鍵詞: 音準 節奏 視唱 句法 練耳
視唱練耳有兩層含義:一是視譜、唱譜;二是聽音、辨音。視唱主要是訓練按照樂譜和譜面的要求,準確地唱出曲調,正確把握音高和節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對拍子、音程和調式等方面的感性認識。練耳是用來培養和訓練對音高、節奏的辨別能力,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對音樂的內心聽覺。視唱練耳雖然是音樂教育的基礎課程,但是其對所有音樂從業者、所有音樂學科的支撐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技能課程向更高一級水平發展的時候,更顯示出其重要性。換句話說視唱練耳雖然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卻是重要的、遞增的、不可缺失的。
合唱是以“人聲”為樂器,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是一門共性的藝術,解決好演唱的共性是合唱的關鍵。合唱共性強調隊員發聲狀態、音準、節奏、音色和表達情感等諸多方面的高度統一與和諧。合唱隊每一成員在演唱過程中都要仔細聆聽他人的聲音,以求每個聲部及聲部之間達到和諧的音色,最終達到整個合唱隊的和諧。音準是合唱的基礎,就像一把能夠打開合唱和諧之門的鑰匙。
一、視唱練耳是合唱訓練的基礎——音準、節奏
哲學研究表明,概念是人類對事物本質的概括性認識,人類認識自然、社會的成果都是通過形成各種概念加以總結和概括的。視唱練耳學習是從唱準音符開始的,最基礎的工作是建立音高、節奏概念。
良好的音準、清晰的節奏,是演唱的基本要求。音樂專業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開始學習視唱并進行練耳聽音的基礎訓練,本科學習之初就要解決好音準、節奏的問題。教學中,練習不同調式、調性的視唱曲,其中不乏轉調、臨時變化音、各種復雜多變的節奏等,學生的大部分精力會集中在音準、節奏上,如遇到較為復雜的節奏,較多的變化音等情況,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各種技巧并借助鋼琴定音,慢慢訓練,掌握技術。這時視唱練耳課的任務是“音準”和“節奏”,也是所有音樂學科的基礎。
合唱課或者合唱訓練,一般由單(多)聲部發聲和節奏訓練及歌曲合唱曲目排練組成。在所有過程中視唱練耳的技術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發聲訓練中使用的練聲曲需要以半音級進的方式進行,練聲曲節奏、結構、音的密度的不同,其考量音準的難度不同,如果沒有良好的視唱練耳基礎,那么把握音高就無從談起,聲樂技巧再好也無濟于事,合唱團根本不可能做到音色統一、和諧。在國內外合唱團的訓練中,每個指揮都會根據合唱團的實際情況,選用或者創編練聲曲或者多變的節奏型進行訓練,這就對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各聲部的“互聽”。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合唱曲,選用的練習曲的音準要求甚至高于一些合唱作品。節奏和音準,看似是最簡單的兩個問題,卻成為許多合唱團的瓶頸。
二、視唱練耳有助于合唱隊員對音樂語匯、句法、結構的理解
面對一首作品時,樂譜和最終的演唱是音樂的外在形態,是顯性的,是顯而易見的;作品的音高、樂句、樂段、結構等是音樂的內在形態,是隱性的,是不易覺察的。我們通過視唱練耳的方法對歌曲的學習,不僅是掌握歌曲的顯性形態的過程,而且是對歌曲的隱性形態的習得過程,更是對音樂的基本語匯、語法、句法的一種學習、積累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逐步理解、領悟、掌握一套音樂的基本法則,包括音高法則(調式及音階)、節奏法則、音色法則、句式法則、段式法則、篇章法則等,無形中習得音樂的規律。
具體說來,面對一首新的合唱作品,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樂譜,這是音樂的書面形式,清晰可見,也可以通過作品的視聽資料,第一時間感受到作品的音響,用敏銳的耳力捕捉到作品的風格,形成第一印象。更深一層來講,如果演唱者有著相當高的視唱練耳水準,就可以通過樂譜“看音響”,“想色彩”。最終學習歌曲的時候,必須根據逐句視唱自己的聲部,并且瀏覽其他聲部,以便做好銜接。在這個過程中,整個作品的音樂語匯、句法、段落逐漸清晰,最終熟練掌握樂譜,做到合理演唱。在視唱練耳相關技術的支撐下,唱、聽一定數量的樂曲之后,其結構法能夠融會貫通,按照該樣式進行仿制或創作的能力會自然產生。
三、視唱練耳在合唱訓練中有助于合唱隊員把握樂感和音色
視唱練耳的主要任務除了發展聽覺,辨別音高、長短、節拍和調式調性以外,其對音色的控制、樂感的把握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音準與節奏一樣,是演唱的最基本要求,是學好音樂的首要條件,是音樂的基礎。視唱練耳課以大量音響為依據,并通過聽、唱、記等教學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除了包括對音高(尤其是變化音)、節奏、和聲、調式等方面的感受外,還包括音色、樂感等方面。音樂直接依賴于聲音和聽覺,聲樂更是如此,聲音的發生雖是物理現象,但感知聲音卻是生理和心理的活動。歌唱時優美恰當的音色依賴于兩耳的聽覺,聲音樂感的處理,包括速度、力度,則依賴于留存在大腦中的“聽覺表象”。
如果說拿到合唱樂譜是第一步的話,那么第二步絕不是放開聲音演唱,這樣不但無助于合唱團,還可能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和麻煩,例如會出現部分音準、節奏的缺陷,聲音色彩不當,音樂感覺欠妥等情況。如果認真視唱樂譜后,細細品味分析樂譜和音響傳遞的所有信息,那么在指揮或者聲部長的帶領下,唱出既符合聲部需要又能夠恰當表達歌曲的音響,才是最終的目的。
四、視唱練耳有助于合唱隊員對作品情感的把握
在實踐中,一些合唱團員在演唱時總是特別注意音準、節奏、節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視了對音樂情感的表現,也是不恰當的。合唱中經常會遇到頻繁的轉調、移調,臨時變化音,復雜的節奏組合,大幅度的快慢強弱變化,因此,在把握好音準、節奏的基礎上,用視唱的技術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用輕巧、柔美的弱聲把每個樂句唱清楚、唱連貫尤為重要,這樣的過程將情感、音符、節奏結合起來學習,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這一切要求具備較為完備的視唱技術給予強有力的支撐。
練耳的目的是聽記,要做到聽得出、聽得正、記得牢,不僅要聽得出還要記得下。視唱和練耳是密不可分的有機體,只有唱得準,才能聽得準,當然這個“準”字絕不是簡單的音準,它囊括了所聽到的音樂的所有信息,如和聲、和弦、節奏等。在合唱訓練中,演唱本聲部的同時,還要求傾聽和依靠別的聲部,更要注意聲部的和聲走向和整個合唱隊的音響,這主要靠歌唱者優秀的聽覺實現。
五、視唱練耳訓練有助于提高合唱隊員的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
聲樂作品是以樂譜的形式記錄下來的,這僅僅是記錄聲音的符號,本身并不能使我們獲得審美體驗,必須通過演唱者的表演、聲樂作品才能傳達給觀眾。將譜面上的音符、符號演繹為富有生命力的實實在在的音響,這是要求演唱者必須具有表現力與創造力的參與過程,也被稱為“二度創造”,二度創作的前提是仔細地鉆研、閱讀樂譜,因此,培養歌唱者的表現力與創造力是聲樂教學和訓練的一項重要任務,而良好的視唱練耳能力是研究樂譜的基礎,有助于提高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
音樂表現力就是善于精確地表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它以一定的演唱技巧為前提,以適度的表演為基礎,以敏銳的音樂聽覺和優異的音準為保證。音樂表現的依據主要是根據樂譜對音樂的解釋,也可以說是“識譜”的問題。通過視唱,歌唱者在第一時間把握所涉及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表現特色、創作方法及結構、力度、速度等各方面的信息。這方面的能力大部分是在對視唱練耳學習的基礎上獲得的,視唱練耳的訓練能夠使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詞匯,擴大音樂視野,同時在音樂形式和載體、風格與審美情趣等方面,能夠獲得較多的感受和較深的理解,音樂的鑒賞力就自然隨之提高。不同的音樂作品,或者某一個音樂主題都能激發人們的音樂表現力,喚起人的一種內在的音樂感受能力,使人思維活躍起來,激發其創作欲望。這種感受對于一個從事音樂的人來說很有意義。
六、視唱練耳課程有助于提升演唱者的審美取向
視唱練耳的學習過程不僅是“視唱”和“聽音”,所有音樂的音響都是視唱練耳課的內容所在,通過視唱和聽音,慢慢培養學生的聽覺習慣,熟悉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音樂類型的過程。在學習訓練視唱練耳能力和技術的同時,學習者的審美取向、審美趨勢會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形成或改變學習者的音樂美感,并最終形成審美定勢,同時還會把這種審美思維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在鑒賞、評判、規范音樂的相關活動之中,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同一首作品,不同合唱團對其的處理不盡相同,單就視聽來看都是好的,因為它符合基本的審美,只是不同的團隊賦予了自己的處理,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凸顯合唱團的水平或優勢。換做我們演唱也會在符合劇情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審美體驗。
音樂中蘊含著人們的自然觀念、宇宙觀念、社會認識等哲學思想,音樂是感性與理性的完美結合,以美的享受給你講述某種道理,較高的視唱練耳水平,能夠幫助合唱隊員瀏覽大量音樂作品,瀏覽作品可以成為感悟哲學思想、獲得美學觀念的有效渠道。
總之,視唱練耳是合唱訓練的重要支撐,但絕不僅僅是解決音準的問題,音準和節奏是學習初級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試想,如果連音準、節奏都保證不了,何談合唱?若想提高合唱水平,則一定要從視唱練耳的訓練開始,既是基礎又是通往合唱藝術高峰的支柱,無論是童聲合唱還是成人合唱,皆如此。
參考文獻:
[1]孟凡玉.視唱練耳文化屬性談[J].人民音樂,2007(11).
[2]馬革順.合唱與合唱指揮簡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7.
[3]馬清.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美]霍默·烏爾里奇,著.周小靜,周立潭,譯.西方合唱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5.
[5]何惠生.視唱練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6]田曉寶,文思隆,石一冰.合唱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1.
課題編號:2013SK002。
課題名稱:傳承創新 走出特色——新時期獨立學院合唱指揮課教學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