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奕
摘 要: 近年來,新課標對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教學實踐中,英語寫作的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作者嘗試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中采用過程教學法以探究該教學法對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過程教學法的實施對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過程教學法 英語寫作教學 高中課堂
一、研究背景
在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盡管大多數教師和學生已經意識到寫作這一語言輸出能力的重要性,但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教師和學生對寫作的重視度還不夠。雖然高考中寫作占比不低,但是它并沒有得到閱讀和單選等題型同樣的重視。在繁重的學習任務重壓下,學生在寫作方面花的時間比在閱讀方面少得多,平時的練習任務多著重于單選題和閱讀題。其次,寫作方面的指導和教學較片面。出于應試的原因,教師和學生更注重作文中的詞匯和語法,而不是內容與結構,因而有時會出現作文中無明顯錯誤,但內容卻空洞不連貫的情況。另外,寫作反饋流于形式而不夠完整。教師在進行寫作反饋時可能只打一個分數或等第,并不能給學生詳細的修改意見。同時,反饋內容往往比較片面,集中于詞匯與語法錯誤,而非整體文章結構的完善意見。此外,大多數教師仍采用成果教學法進行寫作教學。這種教學法雖有助于應試,但仍有不足。例如,它注重寫作成果而忽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整體表現,以及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同時,在進行范文點評時,往往只有個別學生的作文被涉及。因此,該教學法可能使學生失去寫作興趣和信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學生自我成長需求的提高,《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1]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級要求學生能撰寫連貫和有條理的文章描述事物或表達觀點,文章遵循文體規范。九級要求學生以更詳細和生動的方式描述和表達情境、觀點和感受。可見,英語寫作教學應更多地關注有意義的寫作過程,并注重寫作內容和整體框架。因此,本研究嘗試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上采用過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探究其對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是否積極有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在江蘇省南京市某中學高一年級兩個平行班內進行。這兩個平行班具有以下特點:人數為50人且性別比例相似;學生英語水平相當;實驗過程中授課者相同。本研究將在這兩個班設置對照班和實驗班。
基于本研究探究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上運用過程教學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實踐目的,本研究將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
(1)過程教學法如何影響學生的寫作習慣及對寫作的態度?
(2)從寫作的篇章結構角度看,過程教學法將如何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
(3)從寫作的句法結構角度看,過程教學法將如何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
根據鐘云霞[2]對過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的總結,具體教學步驟和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節課:執教者通過圖片、話題討論等形式導入寫作主題。學生針對主題進行頭腦風暴(在紙上寫下一切能想到的與寫作主題有關的東西)。然后,大家針對自己寫下的東西進行短時間的討論,經過執教者指導選出最合適的材料進行初稿寫作。
第一節課課后:兩位老師(執教者和執教者實踐導師)對所有作文進行評分,并在相應位置標注反饋和修改意見。
第二節課:學生根據教師反饋意見對作文進行修改。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換作文進行同伴反饋。分組依照包容性原則,將隨機以5人為一小組,并確保每個小組內都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根據所發的《江蘇省高考英語寫作評分細則》和《同伴反饋評分表》對彼此的作文進行評分,要求在相應位置畫出有問題的地方并給出修改性意見。同伴反饋結束后,學生將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最終修改并提交終稿。
第二節課課后:兩位教師再次對所有作文進行評分。同時,學生對自己的寫作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并撰寫心得。作文最終反饋給學生。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將過程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并試圖探索其對提高學生寫作成績的作用。在高中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驗后,對問卷調查和寫作測試結果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首先,過程教學法對學生的寫作習慣和對寫作的態度有積極影響。通過實驗,學生對寫作的態度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他們認為新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他們在寫作前做好準備;寫作時更有條理,更有邏輯性;寫作后通過反饋、修改和評估取得更多進步。此外,由于過程循環,學生培養了良好的寫作習慣。通過多次草稿和修訂,學生可以通過有限的寫作練習,更了解如何寫作。另外,由于過程教學法將寫作視為一種互動和交流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小組討論和同伴反饋等活動得到培養和增強。
其次,過程教學法從篇章結構角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接受新教學方法的學生在作文的整體篇章結構中表現更好。詳細來說,在內容表達上,學生基本能夠涵蓋所有要點,并能深入表達與寫作主題密切相關的自己的觀點。在銜接上,錯誤大大減少,如缺乏銜接、搭配錯誤或使用錯誤。此外,通過在適當的地方正確使用銜接和學生邏輯思維的加強,文章更加連貫。但是,在語言組織上,學生的表現并沒有顯著改善。
最后,過程教學法從句法結構角度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積極的作用。接受過程教學法的學生在作文的句法結構中得分較高。具體而言,在句法復雜性方面,雖然測試結果在這方面沒有顯示出明顯的改進,但是表明學生在寫作時開始嘗試使用更復雜的句子和高級句型,盡管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語法錯誤。在詞匯豐富度方面,學生傾向于使用更高級的詞匯和短語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當表達因果關系時,大多數人習慣使用“because”和“so”等詞,但現在他們會使用“in that”,“consequently”和“accordingly”這樣的詞。此外,學生在適當的地方能更加自然地使用恰當的詞匯,同時拼寫和選詞中的錯誤有效減少。在語言地道性方面,中式英語大大減少,語言在真實語境中更加地道,充分反映了寫作的交際功能。
四、教學啟示
由于寫作是語言輸出的重要手段,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寫作教學應予以強調,教學方法應予以更新。本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過程教學法有效且能幫助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在寫作教學中具有實際意義。
一方面,過程法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主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過程法認為寫作是一個交際過程,學生需要參與各種團隊合作完成寫作,并且在積極寫作和參與各種合作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同時他們形成了更深的理解:寫作是一個循環互動過程,因此他們對寫作感到更自信和有興趣。相比之下,教師不再是班級的權威,更恰當地說,是寫作過程中的指導者。
另一方面,過程法使學生彌補不足,并在寫作方面取得進展。具體而言,通過頭腦風暴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思想,培養思維能力。面對新的寫作主題,他們能夠快速搜索相關材料并按邏輯順序進行組織,從而形成一個連貫的邏輯組合。同時,寫作內容和表達方式通過多次草稿和反饋活動得到完善。通過使用更高級的詞匯和更復雜、更多樣化的句子,學生的作文在篇章結構和句法結構方面得到了改善。
然而,過程法也有局限性。例如,與成果法相比,它比較耗時。因此,也許在短期內成果法仍適合應試的英語教學模式。此外,過程法還需要對老師和學生進行足夠的同伴反饋活動培訓,這在另一種意義上也是耗時的。
正如上文所述,過程法有其優缺點。因此,在實際情況下,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同時,根據研究結果給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一些啟示。
首先,師生角色轉換和寫作互動過程要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更靈活。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應該為教學中可能發生的所有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長期教學經驗實現。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熱情指導學生,靈活調整教學策略。
其次,寫作教學的順利進行取決于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保證這一點,教師應使教學更有趣,并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選擇寫作主題時,可以考慮學生的興趣或時事熱點,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另外,在寫作實踐中,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小進步,慷慨贊美,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寫作信心。
最后,給學生的反饋應該是具體而有針對性的。通過反饋,老師可以監控學生的寫作進度,并且了解學生的長處和問題;學生可以基于反饋反思,并了解自身缺點,從而更有效地找到改善寫作的方法。因此,在給予反饋時,老師應該耐心細致,在作文旁邊寫下修改建議,強調錯誤和不足,并就具體問題和整個文章給出建議。同時,老師要注意反饋用語,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綜上所述,寫作教學意義重大,值得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多思考,充分考慮具體學情,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法和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鐘云霞.過程寫作法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本文為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過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SJCX17_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