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迪
摘 要: 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在獨立學院是一種全新的有益嘗試,有利于獨立學院快速提升辦學水平,加快轉型為應用型大學,也能為社會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文章對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校-校”和“校-校-企” 三種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基本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實踐,分析了目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獨立學院 聯合培養 專業碩士研究生
獨立學院經過近20年的發展歷程,辦學水平與質量穩步提升,師資力量與科研實力逐步增強。近年來,根據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獨立學院逐步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1]。同時,我國研究生教育逐漸從學術型研究生培養向專業型研究生培養轉變[2]。在這種“雙轉”背景下,一批綜合實力強的獨立學院開始了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積極成效[3]。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從2003年開始,與母體高校及其他國內知名高校合作開展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了大批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探索了獨立學院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有效模式。
一、獨立學院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意義
獨立學院綜合辦學水平提升到一定階段后,部分學校面臨著人才培養層次不能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水平教師隊伍缺乏科研助手、學科發展受到制約等一系列瓶頸問題,急需開展研究生培養。但目前獨立學院單獨建設碩士學位點工作尚不具備條件,只能通過與具有碩士學位授權單位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方式破解發展中的瓶頸問題。總的來說,加快開展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于獨立學院而言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獨立學院快速提升辦學水平。經過創辦初期的擴張階段之后,獨立學院普遍進入內涵建設階段。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獨立學院,根據自身學科水平和師資力量適時開展研究生教育,是豐富人才培養內涵、提高人才培養層次的最主要路徑。獨立學院通過開展研究生教育,能夠快速提升科研能力、促進學科發展、提高師資水平,從而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從建校初期,就在全國獨立學院中率先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從最初與母體浙江大學合作發展到與國內多所知名高校聯合培養。有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支撐,學校自身科研實力快速提高,科研項目與經費快速增長,一批國家級科研平臺和省市級重點學科快速建成。同時,教師隊伍水平持續提高,一批年輕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并獲得研究生導師資格。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有效助推了本科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實現了學校整體辦學的跨越發展。
2.有利于獨立學院加快轉型為應用型大學。教育部在2008年頒布26號令,要求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設置標準的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高校。部分獨立學院都存在轉型的迷茫,回歸母體不現實,降成高職不甘心,轉為民辦又缺乏競爭力。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分化和經濟社會對各類應用復合、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借鑒歐美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經驗,獨立學院積極向應用型大學轉型是一種明智的戰略選擇。同時,國家在積極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發展,鼓勵現有碩士學位點高校從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為主轉變為培養應用型研究生為主。獨立學院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以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為中心,積極與國內知名高校合作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努力培養一批具有一定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將直接推動獨立學院加快轉型發展成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從初期聯合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為主,及時轉變為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為學校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3.有利于培養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這種形勢下,社會對學術型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減少,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高校人才供給結構急需做出調整,必須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學術碩士研究生培養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研究不同,專業碩士研究生以專業實踐為導向,更加重視與產業發展對接,更加注重技術技能,培養在專業技術上受過訓練的高層次人才。獨立學院的母體高校或傳統大學一般為研究型大學,習慣于培養學術型研究生,與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矛盾。因此,獨立學院發揮自身與地方產業結合較為緊密的優勢,與傳統大學錯位發展,致力于培養以應用型為特色的專業碩士研究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獨立學院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模式探索
目前,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獨立學院越來越多,不同的獨立學院探索形成了適合自身特點的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和特色。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近15年的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對研究生的培養需求和自身具備的辦學資源,借鑒其他高校的聯合培養模式[4-5],探索形成了三種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有效模式。
1.與母體高校聯合培養。獨立學院一般擁有相對比較優越的硬件條件,但是沒有獨立的研究生招生資格和招生計劃,因此大多數獨立學院首先想到的是充分利用母體高校既有的研究生培養資源優勢,選擇采取與母體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這既是獨立學院具有的天然優勢,又是母體高校對獨立學院的一種辦學支持。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商定每年的招生名額和招生領域,由母體高校負責招生。同時,母體高校根據自己的標準遴選獨立學院的教師作為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導師,并對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同質量的標準管理。學生第一年通常在母體高校修滿基礎課學分,然后由兩校導師共同指導或者獨立學院導師單獨指導,在獨立學院完成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最后由母體高校組織進行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通過者頒發母體高校學位證書,完成研究生培養工作。
2.“校—校”聯合培養。隨著獨立學院的快速發展,獨立學院對研究生培養數量需求的增長和母體高校有限的研究生招生計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某些母體高校為滿足自身招生需求而減少了獨立學院的招生計劃。同時,中西部地區一些知名的傳統高校由于師資流失、招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每年都會有部分多余的研究生招生計劃。因此,一批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獨立學院主動與中西部地區高校尋求合作,爭取更多的聯合培養研究生招生計劃。由于這些獨立學院辦學綜合實力強,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量大,能夠吸引大批研究生報考,因此,獨立學院與母體以外的高校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應運而生。這些獨立學院與招生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聯合培養模式與母體高校基本相同。但有些高校聯合招生規模較大而且獨立學院師資力量足夠的情況下,部分招生高校會將定向招收的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全程安排在獨立學院進行培養,按照招生高校培養質量標準進行課程考核和學位論文答辯,達到要求的研究生獲得招生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
3.“校—校—企”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注重應用導向和實踐導向,因此,獨立學院通過以上兩種方式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在進入獨立學院進行論文研究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參與獨立學院導師承擔的企業科技合作項目研究,并隨著項目研究需要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實踐實習。通過一段時間的合作,部分獨立學院將這種培養機制固定下來,通過與合作高校、行業重點企業簽訂三方聯合培養協議方式,外聘企業中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才或經營管理人才擔任企業導師,共同參與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這種產學研模式下聯合培養的研究生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具備豐富的實踐經歷,有利于實現專業碩士研究生應用技能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校-校-企”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模式,不僅符合區域產業發展的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而且使研究生教育更加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減輕了學校的培養成本和研究生的就業壓力,實現了學校、企業和學生的多方共贏。
三、獨立學院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校-校”和“校-校-企”聯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辟了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的全新模式。但由于這些培養模式尚不成熟,沒有一套科學嚴謹的管理機制對各個培養環節進行有效約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需要正確看待,認真思考,積極探索解決方案。
1.校—校—企多方交流問題。獨立學院和招生高校在洽談合作、簽訂培養協議及認定研究生導師資格等環節的溝通相對比較緊密,但進入穩定的招生和研究生培養階段后,合作雙方的交流開始明顯減少。特別是對于異地合作的聯合培養研究生,以及與企業合作培養的研究生,各方的日常溝通就更不暢。由于獨立學院開展研究生教育時間短、規模小,一般沒有設立專門的研究生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通常由科研部門的科研秘書或本科生管理人員兼職進行管理。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合作雙方缺乏有效溝通,導致招生院校不能及時了解研究生的學習進展和思想動態,獨立學院不能及時掌握招生院校的培養要求和教學動態,形成合作各方的信息“孤島”。對此,開展研究生培養的獨立學院要加強專職管理人員配備,主動加強與合作高校的交流,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并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合作雙方信息的無縫對接。
2.培養質量保障問題。由于獨立學院沒有開展研究生培養的管理經驗,沒有建立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監控機制和內部保障體系,在招生、培養、管理、答辯等環節中,缺乏有效的質量保障機制。有些獨立學院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科研經費相對較少,用于研究生培養的教學基礎設施和實驗室建設相對滯后。聯合培養研究生到獨立學院進行學習和開展論文研究后,招生高校不再直接參與研究生培養環節的具體管理,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缺少直接、有效的監督與管理。為此,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的“校—校—企”合作各方都要強化培養質量意識,從簽訂合作協議開始就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導師遴選與考核、培養方案制訂、招生錄取、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開題及中期考核、答辯及學位授予等各個環節,并由招生高校定期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質量評估,將招生高校既定的質量標準嚴格落實到獨立學院聯合培養全過程。
3.學生管理教育問題。聯合培養研究生在獨立學院學習期間,很少參與招生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也較難有效利用招生高校的學術資源,主要是在獨立學院的導師指導下,在導師的研究生團隊中學習和生活。但由于獨立學院以本科生培養為主,研究生規模一般比較小,專門針對研究生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就少之又少,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活動范圍往往局限于實驗室、教室和寢室,生活比較枯燥,容易產生孤獨感和空虛感。而且這些研究生的學籍在招生高校,但學習生活在獨立學院,他們往往對自己身份的歸屬感比較差,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為此,獨立學院和招生高校要加強對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思想引導,給予更多的關心關愛,積極組織開展針對研究生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與招生高校其他研究生的學術交流,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何淑通,何源.獨立學院如何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基于學位制度改革的思考[J].重慶高教研究,2016(5):19-26.
[2]俞華,陳云棠.本科民辦院校實施專業學位教育的現實性和必要性[J].江蘇高教,2013(3):116-117.
[3]徐阿梅,呂淼華,錢覺壽.對獨立學院研究生教育的思考[A].Mark Zhou.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ESE 2011 V4)[C].廣州: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2011:201-204.
[4]黃佳男,耿瑋,馬伯軍,張萍華,蔣永清.省級農科院與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初探-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與高校聯合培養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2(8):31-33.
[5]劉賢偉,馬永紅.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方式研究-基于戰略聯盟的視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