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工智能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一門新興邊緣科學,它既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人工智能又稱為智能模擬,是用計算機系統模仿人類的感知、思維、推理等思維活動,人工智能的兩大目標就是能理解人類的智能,使計算機用途更廣泛。許多研究者認為:智能機器的關鍵總是如何表達知識,從而使計算機能用這種知識將知識具體應用在計算機程序中雖然必要,但很困難。即使回答日常生活中的極簡單的問題,也需要大量的知識,而且其中許多知識我們是不知道的。
關鍵詞:未來;人工智能
一、人工智能的意義
人們已經研制出計算機輔助視覺和聽覺裝置、計算機輔助活動肢體和其他用微機控制的假體裝置。用智能機器人來探查海底和太空的奧秘更為實際,因為在這些環境中工作既艱難又危險。研制一種不需要人參與就能完成探索工作的智能機器人,以便讓他們到宇宙空間去探索。由于這項工作遠離地球,用人類控制的機器人就不適宜了。無論如何,在真正智能化的自主機器人制成之前,研究者們必須首先更深入地掌握、控制人類行為過程的奧秘。通過計算機科學家、神經學家、生理學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已逐漸對人類的視聽、觸摸、感覺和四肢移動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還留下一個最困難的、或許也是最重要的領域需要征服———這就是語言。(人工智能研究工作的進展和困難將會極大地影響人工智能研究的未來。計算機體積的縮小和成本的下降對人工智能的影響不是最重要的,發展的主要限制來自軟件。語文障礙的克服,或者在什么時候克服,無疑將是今后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
人類進化以來,為了擴大自身的能力,已經發明了很多不同的工具,如:棍棒、斧子、犁、軋棉機、蒸汽機、無線電收音機和電視機等。早在13世紀,就曾提出過自動機器或機器人的設想。從17世紀到18世紀,機械自動裝置變得普遍起來,當時出現了能跳舞或能演雜技的娃娃,它們附在發出樂曲的小盒子和時鐘上,隨著19世紀的工業和20世紀初葉自動化工廠的出現,人們擔心機器會取代人。早期的科學幻想小說重復出現機器人接管世界的題材。直到50年代出現了電子計算機,人們可以進行加減運算,完成以前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活動。例如分類、比較,根據先前的結果改變自己的工作程序等等。關于人工智能的
結語: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為了使計算機理解自然語言,并具有智能行為,必須使探索、知識表達,自然語言等主要研究領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研究將繼續對許多學科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憲權.人工智能時代的“內憂”“外患”與刑事責任[J].東方法學,2018(01):134-142.
[2]孫那.人工智能創作成果的可版權性問題探討[J].出版發行研究,2017(12):17-19+61.
[3]畢宏音.人工智能發展的社會影響新態勢及其應對[J].重慶社會科學,2017(12):50-58.
[4]杜歡.人工智能時代的協商民主:優勢、前景與問題[J].學習與探索,2017(12):69-77.
[5]何玉長,宗素娟.人工智能、智能經濟與智能勞動價值——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10):36-43+107.
[6]受訪人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 喻國明 采訪人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陳瑩. 人工智能是互聯網下半場核心技術[N].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7-10-24(007).
[7]伏彩瑞,關新,朱華勇,湯敏,項賢明,張逸中,庫逸軒,袁振國.“人工智能與未來教育”筆談(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5(05):13-29.
[8]寧越.“大數據+人工智能”能否支持計劃經濟?[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3(09):11-21.
[9]李婷婷.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中小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研究[D].山西大學,2017.
[10]王志宏,楊震.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及未來智能化信息服務體系的思考[J].電信科學,2017,33(05):1-11.
[11]楊帆.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倫理問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12]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著作權認定[J].知識產權,2017(03):3-8.
[13]賽迪顧問人工智能行業分析師 向陽. 2017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分析與預測[N]. 中國信息化周報,2017-03-20(014).
[14]徐英瑾.虛擬現實:比人工智能更深層次的糾結[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24):8-26.
作者簡介:
吳冠玉(1993.03—);性別:男,籍貫:廣東省深圳人,學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