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偉 高方景 趙永生 秦浩 蒲建宇 李虹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在國網公司“三集五大”深化應用背景下,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針對供電可靠性管控中出現的新問題,基于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深化應用,大力推動可靠性歸口管理部門安質部與運檢部、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建設部、營銷部及發策部等專業部門的常態溝通協調,在此過程中,通過建章立制和重構工作流程,明確了各專業部門的工作職責,建成并規范化運轉供電可靠性全過程協同管控體系。從而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精益化管理水平,保障了配電網的可靠穩定運行。
關鍵詞: 供電可靠性;全過程;協同
1.引言:
供電可靠性管控是一個涉及運檢、調度、建設、營銷及發策等專業的系統性工程。在國網公司“三集五大”深化應用背景下,供電可靠性管理職能由設備運維管理單位移交到安全質量監督部門。但隨著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的深化應用,安全質量監督部門不僅要做好供電可靠性的統計分析工作,也要開展供電可靠性指標提升工作。因此,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如何與相關專業部門建立常態溝通協調機制,已成為供電可靠性管控的關鍵性問題。
2.供電可靠性管控存在的問題
“三集五大”體系和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建設以前,供電可靠性管控方式較為粗放,無法做到“事前優化預控、事中分析管控、事后考核提升”的全過程管控,難以對供電可靠性提升工作實現閉環管理。通過對供電可靠性管控的全過程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專業牽涉面廣,管理銜接難
供電可靠性管理既是專業管理薄弱環節,也是跨專業跨流程協同問題,橫向涉及到安質、運檢、調控、營銷、建設、發策、物資、運監等多專業,縱向涉及市、縣(工區)、配電隊(含供電所)各層級,存在銜接不暢、管理交叉及職責不明確等現象[1]。
(2)線段監控手段不完善,監控不到位
供電可靠性既要管理線路的停電情況,也要管理線段的停電情況。調控的配調技術支持系統只能監控到變電站的出線開關開合情況,無法及時有效監控到線段開關開合情況。且未將線段開關的監控納入重點監控范圍。
(3)重復停電嚴重,且治理效果不明顯
可靠性歸口管理部門通過對電能質量系統數據統計分析,統計數據表明:一是計劃停電統籌周期較短,且調控部門的計劃重復停電考核是以變電站出線開關的開合為標準,造成線段重復停電較為嚴重。二是頻繁性故障跳閘較為嚴重,且80%的故障跳閘發生在20%的線路上。經多次專項集中整治,但治理效果均不明顯。
3.供電可靠性全過程協同管控體系
供電可靠性全過程協同管控體系旨在從管理層面著手,厘清省、市、縣公司層面供電可靠性歸口管理部門與相關專業部門的工作職責,按照“兩橫一豎”(“一橫”:供電可靠性歸口管理部門與相關專業部門橫向協同,“二橫”:供電可靠性指標在相關專業的橫向應用,一豎:省市縣三級供電可靠性專業管控的豎向貫通)的原則,多措并舉構建“事前優化預控、事中分析管控、事后考核提升”的全過程管控體系(見圖1),與相關專業部門形成合力,推動供電可靠性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實現降低重復停電次數、降低頻繁停電類運檢投訴次數、提高供電可靠率、提高優質服務水平等“兩降兩升”的管理提升目標。
(1)建章立制,規范供電可靠性全過程協同管控機制的常態運轉。
一是在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安質部的指導下,起草和印發《國網XX地市公司關于印發供電可靠性全過程協同管控實施細則的通知》明確規定各相關專業部門的工作職責、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建立以《供電可靠性管控協同工作單》為抓手的常態溝通機制。二是起草和印發《國網XX地市公司關于建立頻繁停電預警督辦機制的通知》,細化預警等級、預警條件和督辦措施等,將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數據充分應用在各專業。
(2)多措并舉,形成“事前優化預控、事中分析管控、事后考核提升”的管理流程。
“事前優化預控”環節:一是協同調控中心、運檢部等部門重構年、月、周檢修計劃制定和管控流程(見圖2),形成月計劃的平衡審核例會制度,夯實計劃停電的剛性執行。二是開展年度檢修計劃的評估工作。依據搜集的年度110kV及以下檢修計劃、調度系統實際停電信息、年度綜合投資計劃等資料,梳理出投資計劃所涉停電線路,分析三者之間的差異,抽取典型事例,從計劃統籌的合理性、物資配合、施工方案、施工力量等角度開展詳細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指導制定下一年年度檢修計劃。
“事中分析管控”環節:一是建立并固化“日監測、周分析、月總結”數據分析方法;二是建立頻繁停電預警督辦機制,細化預警等級、預警條件和督辦措施等;三是建立頻繁停電線路、線段和用戶的“黑名單”。可靠性歸口管理部門按照日、周、月等周期對電能質量系統數據監測分析,從計劃停電和故障停電兩個角度,按停電線路、停電線段和停電用戶三個維度,對電能質量系統數據進行全方位分析。對符合預警條件的停電線路、線段和用戶,以《供電可靠性管控協同工作單》的形式向設備運維管理單位反饋。
“事后考核提升”環節:一是運檢部和調度控制中心分別修訂印發《配網精益化管理月度考核辦法》和《設備停電績效管理考核辦法》,其中規定了以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數據作為考核依據。二是以常態治理和短期專項整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頻繁停電治理工作,其中常態治理以預警督辦和協同工作單為抓手,形成配網運行周例會制度;短期專項整治以短期專項整治方案為抓手,依據頻繁停電線路“黑名單”,對電能質量系統數據明細進行分析,按照“一線一檔”原則,由設備運維單位核實停電原因,按短期和中長期分別從運維管理和技改項目兩個方面,協同設備運維管理單位制定治理方案。
(3)探索研究全過程協同管控機制在供電可靠性管理中的深化應用:一是以“協同工作單”的形式開展電能質量系統基礎臺賬的治理;二是將“日監測、周分析、月總結”的數據分析結果,納入2018年配網儲備項目合理性評審的依據。
4.結語
通過供電可靠性的全過程協同管控體系的常態規范化運轉,不但能夠推進“兩降低兩提升”管理提升工作,還能帶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管理效益。通過供電可靠性的全過程協同管控體系的常態規范化運轉,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供電優質服務水平,同時保持了安全生產的良好局面,為地方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客戶中樹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通過供電可靠性的全過程協同管控體系的常態規范化運轉,統籌配置了人力和生產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運維成本,實現了資源的集約化。通過供電可靠性的全過程協同管控體系的常態規范化運轉,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大檢修”體系建設的各項成果,為狀態檢修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有助于市縣輸變配專業資源集約化、組織扁平化、業務專業化、管理精益化。進一步理順了工作流程,積極做到每個環節有人負責,量化、細化輸變配檢修各環節,每項工作嚴格按照工作標準化要求操作實現了人員、設備、環境、管理的有機結合;規范了檢修現場標準化管理水平,確保輸變配作業全過程的安全和質量處于“可控、能控、在控”狀態,有力地確保了配電網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參考文獻
[1]周萬軍 淺談城市配電網可靠性現狀與發展 貴州省電機工程學會2010年優秀論文集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