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譯文
一、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設置原則
1、獨立性原則。
這是設立內部審計組織機構最重要的原則,內審組織機構在組織人員、工作和經費等方面應獨立于被審計單位,獨立行使審計職權,不受股東、總經理、其他職能部門和個人的干預,以體現審計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2、權威性原則。
這是內審工作充分發揮作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內審組織機構的地位和設置層次上。內審組織機構的組織地位和設置層次越高,權威性越大,內審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充分。另外,內部審計要有一定的處罰權,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內部審計的權威性。
二、目前內審組織機構的設置模式及評價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主要存在以下五種模式:
(1)內審機構隸屬于財會部門;
(2)內部審計隸屬于總經理;
(3)內審機構設在監事會;
(4)內審機構設在董事會;
(5)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在行政系統-經營管理系統設置審計機構。
第一種模式下內審機構的設置無論從層次、地位和獨立性來看,都是較差的。內審機構只能開展部分日常性的審計工作,不能直接為經營決策者服務,不能很好地實現審計的根本目的。第二種模式雖有利于對企業直接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審計,但不利于對企業高層決策及其經濟行為進行監督,審計范圍相對窄小,審計工作受到一定限制。第三種模式雖然獨立性和設置層次都高,但內部審計機構設在監事會下,實際中往往會將二者的工作混為一談,或顧此失彼,從而削弱彼此應有的作用。第四種模式內審的層次地位和獨立性較高,但不足之處是董事會是集體討論制,凡事都通過董事會集體討論決定,正常的審計工作就很難進行。第五種模式,設置層次最高,地位超脫,獨立性強,有利于審計人員獨立開展工作。
三、現代企業制度下內審機構模式的最佳選擇
從內審機構設置的原則上看,第五種模式最為科學、有效,即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在行政系統-經營管理系統設置審計機構。內審機構即就審計業務向審計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又作為行政內容向總經理負責并報告工作;審計委員會成員由董事長、非執行董事、總審計和非公司董事(外聘)等組成。這種組織模式是現代企業制度下內審組織機構的最佳模式,其理由如下:
1、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內審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強弱取決于內審機構的隸屬關系和領導層次的高低,董事會和經營管理機構是企業的主要領導機構,故在其領導下的內審機構能夠較好體現它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從而為內審工作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這種雙向負責、雙軌報告,保持雙重關系的組織形式,與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實務準則》的要求相一致。
3、這種內審組織機構模式,有利于保證現代企業制度下內審職能的發揮。在這種組織模式下,內審機構作為審計業務,主要發揮監督職能;作為行政內容,則承擔評價、服務等職能,更好地實現內部審計促進“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職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