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彪
摘 要:社會現代化生產模式的快速轉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便利化發展,離不開電力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供電系統的建設發展。在此基礎之上,電力產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供電設備的安全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在線監測;智能化管理;定期檢修
做好電力設備的檢測、維護工作,不僅能夠降低電力系統出現安全故障的可能性,還可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保電力資源的合理應用,從而為設備的穩定運轉提供技術方面的保障。
一、電力運行系統檢修的三個階段
1、電力設備的預防性檢測階段
供電系統的預防性維修主要是通過變電站技術部門的定期檢修來對事故頻發環節以及設備運行異常部分進行檢測,從而通過預防手段降低電力系統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變電站電力設備的不斷增加,使得供電系統的檢測需要專業性、準確性更強的技術手段,能夠保證及時發現電力設備運行問題。在此基礎之上,通過預防性維修對損耗過大或供電效果較差的環節進行觀察,及時更換受損零件,能夠降低事故發生的頻次,減輕供電系統異常帶來的不利影響。為此,在進行預防性檢測的過程中,應根據電力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確定定期維修的具體時間,制定科學、合理、具有針對性的維修計劃,在保證維修、檢測效率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檢修資源,提升供電系統穩定運行的安全保障。
2、電力設備的狀態維修階段
電力系統的狀態維修是電力檢修、維護的第二個階段,主要是通過技術人員對歷史故障記錄的分析、研究,針對可能發生的故障預兆進行防護,并制定應急計劃,維護系統穩定運行的一種檢修模式。這種防微杜漸的檢測方式能夠降低電力設備故障發生的可能性,為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技術人員根據歷史故障的誘發原因、頻次、發生的時間、影響的范圍等數據信息資料,采用綜合分析的方式,提升供電系統的安全防護質量,對關鍵環節進行針對性檢修,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風險管控的管理目的。狀態維修不僅可以請確保變電站整體運行效率,提升安全系數,還通過對風險的精細化管理,保證了維修資源的合理利用,是維護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
3、電力設備的事后維修階段
事后維修作為電力設備檢修最常見的方式,通常是在變電站設備機械發生故障問題之后,對異常環節進行維修的工作方式。電力設備的故障原因、征兆、表現通常具有隱蔽性與復雜性,因此,只依靠預防性檢測與狀態維修很難完全排除系統運行的安全隱患。這時就需要檢測、維技術人員根據設備運轉的實際情況,及時排查故障原因,進行系統維護、零件更換等維修工作。當遇到較為嚴重的設備故障時,需要更換新設備,維修完成后應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調試,保證維修工作的可靠性與專業性。與此同時,由于事后維修針對的是已經發生的故障問題,因此需要機器停止運行,便于開展維修工作,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電力網的工作實效,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變電站的經濟效益,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
二、電力系統運行時常見的故障問題及應對措施
1、電力系統運行時常見的故障問題
電力設備發生故障的原因不同,異常情況、產生的影響后果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故障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受外力影響,設備發生損壞情況,導致停機故障;電力系統使用時間過長,設備沒有及時更換出現老化現象,最終影響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態;自然條件、人為損害等因素的影響,自然環境對變電站外部設備的影響較大,如雷電問題、環境濕度、溫度條件等因素,不僅會影響電力系統的硬件裝置,造成設備損壞,還會對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人為因素造成的故障原因包括對電力系統的操作不規范、定期巡檢的檢驗工作不徹底、維修人員的專業水平沒有達到標準要求、監測模式不健全等。
2、對電力設備氣體、聲音進行綜合分析
通常情況下,電力設備在運轉時會產生不同的氣體,通過對氣體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對事故的類型進行簡單的判斷。變壓設備所使用的絕緣油在故障情況下會散發出氣體,使用色譜分析對氣體進行檢測,能夠對故障環節進行初步判斷,常見的氣體類型包括一氧化碳、甲烷等。與此同時,對設備聲音頻率進行分析、研究,也可以對故障情況進行一定的了解。如當電阻繞圈發生故障異常時,會產生電感應,改變了設備電容,檢修人員根據聲音頻率的不同,可以及時的發現異常設備。
3、運用在線監測技術,提升故障檢修的實際效率
在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前通常會出現部分征兆,對征兆部分的氣體、聲音等特征進行科學的分析,并與歷史故障發生征兆進行橫向對比、研究,能夠對設備運行的安全系數及事故風險進行初步的判斷。在此基礎之上,由于在線監測系統對電氣設備運轉情況監測的實效性與異常反饋的高效性等方面的優勢,能夠為設備的維修、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現階段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變電站供電設備的狀態監測領域中來。具體來講,在線監測設備能夠對供電系統的數據進行全面的收集、記錄、處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監測數據的共享,實現了動態監管的目標。在線監測系統的運行主要包括兩種模式:首先是全開放的監測聯機模式,通過技術人員的監測工作獲取設備運行數據,在變電站的共享平臺中,只要獲得聯機系統的授權后,用戶就能在平臺上瀏覽相關數據信息。聯機的開放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權限級別,劃分為只讀與系統維護兩個等級。另一種則是區域在線數據中心聯機,對外聯機可以通過此種方式實現,既可以把監測數據中心設置到省電力公司,又可以設置到地區電力公司;且使在線監測系統聯網,可以獲得身在外地相關專家的技術指導與支持,能有效提髙本區域的監測技術。
4、建立智能化的電力設備管理體系
在電力企業運行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變電設備運行及維護的科學性,在整個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構建智能化的變電站設備評估體系。在這一評估系統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對變電站的投資年限、裝置模式、電網地位等進行綜合性分析,從而設計一套完整性的智能變電站評價標準。例如,在某電力企業運行中,管理者為了保證變電站設備維護的穩定性,構建了動態化的巡查及間隔方式,通過這種維護手段的確立,為變電站設備的維護提供了系統性的支持。第二,細分巡視方式的分析。在細分巡視方式分析的過程中,其就不同的巡視方式可以分為精細巡視與一般巡視,在不同維護方式構架中,需要制定不同的規范標準。首先,精細巡視中應該攜帶相應的工具,如紅外成像儀、局方測試儀以及社會檢測儀等,其核心目的是為了通過設備的檢測及維護,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從而為變電站系統的維護提供穩定性的技術支持;其次,一般巡視原則主要是指通過對社會所處環境的分析,對設備運行中可以發現的問題進行巡查,并進行巡查內容的設計。
結語:變電站系統的安全、穩定運營是保證電力體系供電效率的重要基礎,也是電力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環節。為此,針對電力設備常見的故障問題,相關維修部門應從預防性檢測、狀態維修、事后修理三個階段出發,對影響系統正常運轉的外力因素、環境因素以及人為因素進行安全排查,通過在線監測系統、智能化管理手段,進一步提升供電系統運行的安全效率,為我國電力產業的穩定、快速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媛圓,王少文.淺談變電電氣設備安裝調試與運行維護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9);
[2]丁玲莉,李瑞民,丁詩洋.淺談如何改善變電站設備維護的質效性[J].山東工業技術,2017(22);
[3]劉洋.智能變電站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