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磊
摘 要:樂安油田是勝利油田目前最大的稠油熱采油田。草4區塊第19號平臺位于濟陽坳陷東營凹陷樂安-純化斷裂鼻狀造帶,本地區地層分層多,地層松軟,并且地層厚度小,下面還有淺氣層,這給鉆井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保證井身質量,保障鉆井施工安全,已經成為鉆井施工的重中之重了。
關鍵詞:草橋定向井防斜打直
一、概述
1、簡介
該區塊井絕大多數屬于水平井施工工藝井,并且是叢林式井組分布,由于井深較淺,大多數井完鉆地層層位為孔店組。本地區地層分層多,地層松軟,并且地層厚度小,下面還有淺氣層,這給鉆井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
2、區塊地層分布情況
該地區目的層地層較淺,但是底層結構很是復雜
3、地層巖性描述
平原組:棕黃色棕紅色粘土、砂質粘土與淺灰色松散砂層不等互層。
明化鎮組:棕黃色、棕紅色泥巖夾灰黃色、淺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
館陶組:上部為棕紅色、棕黃色泥巖與灰白色含礫砂巖、淺灰色粉砂巖、淺灰色泥之分砂巖不等厚互層;下部為灰白色、淺灰色礫巖、含礫砂巖夾棕黃色、棕紅色泥巖及后層灰黑色玄武巖。
沙一段:淺灰色、棕紅色泥巖、砂質泥巖夾淺灰色粉砂巖、泥質砂巖、薄層灰質砂巖,局部夾淺灰色生物灰巖。
沙二段:淺灰色、棕紅色泥巖、砂質泥巖與灰白色含礫砂巖、淺灰色粉砂巖、淺灰色泥質砂巖、灰質砂巖不等厚互層
沙三段:上部為灰色、棕紅色泥巖、砂質泥巖與灰白色含礫砂巖、淺灰色細砂巖、淺灰色粉砂巖、淺灰色泥質砂巖、灰質砂巖不等厚互層;下部為淺灰色、深灰色泥巖、砂質泥巖夾淺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泥質粉砂巖、薄層灰質砂巖。
沙四段:為淺灰色泥巖、砂質泥巖與灰白色含礫砂巖、淺灰色細砂巖、淺灰色粉砂巖、淺灰色泥質砂巖、灰質砂巖不等厚互層,頂部夾淺灰色灰巖、淺灰色生物灰巖。
孔店組:灰色、紫色、砂質泥巖為主。
二、地層巖性所造成的施工難點
該區塊地層變化大,巖性變化也很大,差異明顯,而且下面存在淺氣層。
1、地層巖性所造成的施工難點
(1)平原組和明化鎮組多為粘土巖層。泥巖和頁巖一般較軟,鉆速快,但容易產生鉆頭泥包。這種地層極易吸收鉆井液中的自由水而膨脹,導致井徑縮小。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井壁可能會產生垮塌現象,井徑擴大。但是一開后下鋼級為J55的表層套管,已經封固平原組,所以在平原組就是一開時防止井徑縮小,引發起下鉆卡鉆。明化鎮組地層軟,由于產層較淺,地層欠壓實,因此定向造斜不好控制。同時由于造漿特別嚴重,極易出現縮徑的現象。
(2)館陶組主要為礫砂巖夾薄層泥巖,以及后層灰黑色玄武巖。礫砂巖一般來說是較好的滲透層,但在井壁上易形成較厚的濾餅,易引起泥餅粘附卡鉆。另外濾餅對測井也有影響。館陶組有兩套含礫砂巖與泥巖互層,礫巖其下部是玄武巖地層,玄武巖地層以下為館陶組砂礫巖井段。上部的礫砂巖顆粒大,中間基本沒有膠接物,施工中極易垮塌,形成大肚子井眼,直徑大的礫石無法帶出地面。
(3)孔店組地層巖石孔隙度低,滲透率差,屬于低滲儲層。
三、工程技術難點
(1)該地區為叢林式井組分布,防碰撞是最應當注意的。
(2)高造斜點。靶前距小。
(3)有淺氣層,防噴,井控要求嚴格;
(4)上部地層松軟,易坍塌縮徑,容易造成起下鉆困難;
(5)定向點較淺,鉆井液造漿嚴重,性能難以控制;
(6)上部定向增斜段如果處理不好,易出新眼;
(7)砂礫巖和玄武巖上下易剝落坍塌,造成卡鉆;
(8)上部地層較軟,進尺快,改小循環和處理泥漿時間比較緊張,時間掌握不好,容易導致鉆至相關層位后鉆井液性能達不到要求;
(9)由于頻繁起下鉆(起鉆下動力、起鉆下地質導向)造成鉆井液性能難以穩定在一定的范圍;
(10)地層較軟,容易吸水膨脹、造漿、坍塌;
(11)由于淺氣層的存在要求上部形成開放式井眼,而下部需要高粘切鉆井液,容易造成上部糊井眼,上下存在矛盾;
(12)定向井井斜超過50o時不只能靠鉆井液攜巖,還需要工程措施相互結合,利用起下鉆有效破壞巖屑床的形成.
四、鉆井施工措施
1、一開鉆進技術措施
一開鉆具組合選擇:Φ346.1mm3A+Φ177.8mmDC×6柱+Φ127mmDP
一開鉆具組合的選擇采用大直徑高強度鉆鋌,主要考慮的是保證直井段的,鉆遇軟硬交錯地層時,要注意減壓吊打;送鉆要均勻,嚴禁切菜式送鉆。
本地區上部井眼成巖性差,膠結疏松極易坍塌掉塊,施工中加強井眼的穩定護理。同時控制鉆具在井內活動力度,防止機械坍塌。
2、二開鉆進技術措施
(1)二開鉆具組合選擇:
Φ241.3mm3A+動力鉆具×7.92m+止回閥+無磁DC×1柱
+Φ177.8mmDC×3柱+Φ127mmDP
(2)二開直井段鉆進
直井段可以采用小鉆壓、低排量,小循環的形式鉆進,但是必須充分利用好固控設備,保證上部形成開放型井眼,保證起下鉆順利;如果造斜點在700米左右,可以考慮采用大循環鉆進。該井段在明化鎮組,地層成巖性較差,泥巖性較軟且砂層發育,注意防止上部坍塌卡鉆,注意疏松砂巖地層防止井漏,注意提高鉆井液的攜帶和懸浮能力,防止泥巖縮徑。
堅持井斜不清不打鉆的原則,每進尺50~100米投測一次,發現井斜及時糾正,保證直井段的合格,為下一步造斜打下堅實基礎。
(3)斜井段鉆進
下鉆遇阻不能劃眼,及時活動好鉆具防粘卡。由于井斜較大,容易形成巖屑床,及時通過短起下和分段循環的方法改變巖屑的沉積狀態和位置,提鉆井液高屈服值,增強鉆井液的攜巖能力,達到減少巖屑床厚度,清洗井眼的目的。
進入斜井段,提前加入潤滑劑,保證含量在5%以上,有良好的潤滑性能,如果混油必須保證原油含量在10%以上。
鉆至淺氣層上方50米時,調整鉆井液
玄武巖上部,鉆井液粘切不必太高,能滿足攜巖和井壁穩定要求即可,進行短起下鉆,將上部井眼搞暢通,保證下部施工安全。
進入玄武巖前50米左右,進行鉆井液提粘處理,合理控制參數,確保泥漿的密度、粘度、PH達到合理。
鉆開礫石層,要求每隔5~6小時采用配制高粘切鉆井液5m3進行打塞子攜帶的方法,循環一周,并觀察振動篩返砂情況,根據返砂情況確定下一步的施工方案;每次起鉆必須充分循環洗井,保證井眼清潔,并用高粘切鉆井液進行封井,根據實際情況先進行短起,防止礫石集中造成起鉆困難;同時起下鉆嚴禁硬拔硬壓,防止鉆具卡死,可采取輕提慢放配合旋轉,將礫石逐漸疏通開,加密進行短起下可以保證安全施工;
完鉆后,再配制高粘切鉆井液打一段稠泥漿塞,并大排量循環洗井,最后再用高粘切鉆井液封井后再起鉆通井電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