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亞妮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地方黨組織應該以田園鄉村建設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黨建在推動“三農”工作、助推富民強村的引領作用,進而探索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道路。
關鍵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工作措施
引言
鄉村振興任務十分艱巨,如何按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目標要求,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抓好基層黨建、做好服務“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農村基層黨組織中深入開展“富美和諧鄉村”創建活動,推動鄉村加快振興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
1鄉村振興對基層黨建的總體要求
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指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中國傳統鄉土文化為載體,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契機,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的“三農”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加強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2]。
2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
2.1產業興旺
這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基礎。較之以往“新農村”建設的“生產發展”要求,“產業興旺”是一種更加多元化的業態要求。生產一般是指提供產品的活動。自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頻繁地使用產業概念去表述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容,強調農村發展應該走“種養加銷全產業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這意味著農村不應該僅僅停留于提供農產品尤其是初級農產品的狀態,它完全可以面向市場安排生產,通過對產品不同程度的加工和開發延伸產業的價值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種思路,并非“生產發展”所能概括的,而是“產業興旺”的大思路。基于這種新思路,鄉村有可能作為產業發展的廣闊天地,因而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的新提法,弱化了“以城帶鄉”邏輯下形成的向城鎮“轉移農民就業”的主張,為鄉村振興開啟了一種新的前景。
2.2生態宜居
這是鄉村獨特價值的關鍵所在。受制于“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的思維局限,“村容整潔”在許多地方變成向城鎮看齊,鄉村失去了應有的風貌而與城鎮趨于同質化。“鄉村振興戰略”基于鄉村是有別于城鎮的獨特文化單元的理念,強調“生態宜居”。生態首先是指自然生態,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同時也有其人文與歷史的意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種意義上的生態表達。因此,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在“宜居”的價值導向下努力護養鄉村自然意義上的生態和人文歷史意義上的生態,告別鄉村建設千村一面、城鄉同質化的糟糕狀態,使鄉村呈現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風貌。
2.3鄉風文明
鄉風是鄉民文明狀況的直接表現。“鄉風文明”,就是要加強鄉村優秀文化的涵養和培育,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因素,消除歷史遺留下來的陳規陋習,依法取締危害鄉里的犯罪行為,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鄉村生活方式,厚植滋養鄉村優秀文化的基礎,搭建培育“鄉風文明”的教育平臺。時下,需要正視部分鄉村由于社會組織化程度嚴重下降而導致的鄉村社會碎片化的現實,在推進“產業興旺”的過程中,努力建構有利于培植民眾合作互助精神的經濟基礎。
2.4治理有效
關于“新農村建設”,我們曾經提出“管理民主”的要求,這主要是側重于管理手段的合理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可以說是一種更加適應鄉村政治生態和社會實際的復合性治理體系。為確保“治理有效”目標的達成,報告還特別強調“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歷史與現實都告訴我們,沒有這樣一支隊伍,再好的治理體系也不可能達成“治理有效”的目標。
2.5生活富裕
時下,部分鄉村民眾對物質生活需求的滿足程度還不夠高,一些人群還處于“脫貧攻堅”的艱苦過程中,解決物質生活意義上的“生活富裕”,依然是一個十分現實的要求。同時,如果物質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貧乏,人依然不可能擁有好的生活品質。這樣的“富裕”至少是有嚴重缺陷的富裕。因此,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品質同步提升的張力,使“鄉村振興”成為鄉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涵養過程,進而推動鄉村的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同步提升,這才是“生活富裕”的應有內涵。
3提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的有效措施
3.1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工作能力
在富美和諧鄉村建設中的組織里,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不斷加強黨支部建設,組織和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富美和諧鄉村建設。一是在堅持政治標準的前提下,選能人強人擔任村書記,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按照能人強人標準抓好村書記培訓,落實好村書記待遇保障,探索村書記職業化管理辦法;二是科學跟進組織設置,把黨組織建在新型經營主體和群眾性社會組織中,建在產業鏈和致富項目上,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三是推進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四是以換屆為契機,健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倡導成立老年協會、婦女創業聯合會、志愿服務隊、農民演出隊等群眾性組織,著力構建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管理服務體系[3]。
3.2基層黨組織成員應該強化服務意識
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拿出不言苦、不怕累、不畏難,親力親為干、撲下身子干、敢于擔當干、創新辦法干、凝聚合力干的“三不五干”精神狀態,沖在新農村建設“第一線”,做到有難黨支部帶頭先“闖”、有苦黨員先“吃”、有利群眾先“享”,以實際行動做給群眾看、帶著大家干。各個基層支部堅持“打開門”聽意見,健全農村黨組織議事規則,建立村民理事會、項目理事會制度,廣大黨員干部經常深入村社、走進庭院,與大伙一起商議“田園鄉村怎么建、建好之后怎么管、遇到難題怎么辦”,真正變干部“大包干”為黨群“共謀劃”。
3.3各級成員做好帶頭工作
領導帶頭。抓住農村基層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農村基層黨員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和政治規矩,堅決反對“四風”,把自己鍛造成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農村發展領頭人。駐村第一書記、支部書記等黨員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要作榜樣,帶頭參加學習教育、帶頭參加組織生活,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影響帶動普通黨員群眾。典型引路。加大對農村優秀黨員、年輕黨員、婦女黨員的培養力度,在他們中間樹立典型,加大宣傳,號召優秀黨員干部對農村老黨員、困難黨員進行慰問、幫扶,發揮先進典型黨員的引路作用。
完善制度。大力規范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推進落實的措施,嚴格農村基層黨務工作者考核激勵方法。通過制度建設,確保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分履行職能,確保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發揮表率作用,確保廣大農村基層黨員黨性堅強,發揮先鋒模范作用[1]。
結語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一定能夠在全新的戰略高度上、在嶄新的發展思路指引下,有效地推進并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佚名.強化基層黨建促進鄉村振興[J].群眾,2018(1).
[2]孫大偉.加強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J].紫光閣,2018(1).
[3]李錫文.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以務實舉措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J].奮斗,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