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緣進 周芳
摘 要:凜冬已至,共享單車倒閉潮風波還未平息,又迎來了行業的寒冬期,街邊成排的單車無人問津,這似乎與早些時候數輪火熱的融資潮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大量的用戶因天氣原因放棄使用共享單車,進而退走了押金。無人使用,停放無章,加之監管乏力,此時顯得十分"礙眼"。即便是繼續補貼用戶,推出新活動,也回天乏力。共享單車能否以其盈利模式成功走過這段艱難的時期呢?
關鍵詞:共享經濟;盈利模式;共享單車
共享經濟是在何時悄悄進入了大眾視野呢?其實,以租賃行業為代表,就是共享經濟的前身。而滴滴出行的問世,則是共享經濟最好的代表作。至2017年年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高達55%,手機網民占比整體網民已突破96%,這充分說明我國國民移動端消費習慣已形成,換言之,互聯網+給共享經濟創造了極大的優勢。然而,共享單車只是率先掀起了共享經濟熱潮,緊隨其后的弄潮兒還包括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紙巾等。雖然大眾更認可的共享經濟模式是C2C而非B2C,但這里就不去計較共享單車可否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或者應稱之為單車分時租賃經濟更為準確。
無論是滴滴出行,還是共享單車中的摩拜或ofo,都是憑借其較為成功的商業模式,才能在眾多風波中穩如泰山。第一,都是解決客戶高頻剛需的出行問題;第二,市場需求大;第三,競爭對手屈指可數,處于行業巨頭位置;第四,商業模式雖然容易被復制,但后來者無法輕易從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第五,盈利模式都是典型的互聯網經濟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有著多種玩法和無限可能。
和廣大互聯網企業一樣,不管是滴滴出行,還是摩拜、ofo,盈利模式的前期都處于虧損狀態。資金除了維持日常運營外均用于大規模補貼市場。
滴滴、快的合并前的白熾化階段,雙方都各“砸”10億大打價格補貼戰。乘客用多少補多少,司機按接單數獎勵,幾乎是免費打車。成果是在短時間內成功大范圍推廣。然后,通過降低補貼力度來試探用戶的反應,以此檢驗市場成果。再提高補貼來搶占市場份額,以抵抗競爭對手,直至市場趨于飽和。而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前期恰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由于服務收費、毛利高低之別,才換以另一種補貼方式吸引用戶。數千萬張月卡免費發放,邀請好友免費騎行,免押金體驗騎行,騎行領紅包、返現等補貼方式,同樣使得共享單車以一種近乎于免費的姿態面向大眾進行推廣。事實證明,前期大量資金用于補貼,成功開拓了用戶市場,同時,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
在數論資本角逐之后,市場趨于飽和,行業趨于穩定,新進入者和退出者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一切逐漸步入正軌。滴滴出行也好,共享單車也好,兩者的盈利模式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資本運作、廣告營銷、數據分析、跨界合作。
首先,資本運作包括服務收費和資金增值兩方面。滴滴出行服務收費來源于按訂單比例抽成,共享單車是單車基本出行服務收費。這從原則上將應該是兩者最直接的收入來源。當前共享單車的日均使用頻率大概是2次,在暫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每次使用收費按1元計算,則每輛車每日可獲2元收入,而若以一年為一個考察周期,將冬季、雨天、三伏天等極端天氣從總使用天數中剔除后,一年大約有270天有效騎行日,再考慮20%的免費騎行時間。如此算來,一輛共享單車一年大概能創收400元左右。而400元可以覆蓋ofo這類不帶智能鎖的單車車輛成本,目前單車設計使用壽命在3年以上,也就是說,在理想狀態下,除去回本期一年,一輛共享單車在后兩年的營收幾乎等于凈利潤。但是,智能鎖和GPS模塊的配備已是主流趨勢,同時,車輛損毀、丟失率以及車輛維修、人員調度成本居高不下,大大延長了回本周期。故,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維修成本將會是共享單車盈利的關鍵。在資金運作方面,滴滴出行可利用”司機每周可將平臺收益提現一次”這一規定形成的無息資金池進行資金增值。同時,共享單車則可直接利用199或299信用押金以及用戶充值金額形成的無息押金池進行資本增值,從而獲利。
其次,廣告營銷。不管是啟動App時的傳統界面廣告欄,還是首頁彈出廣告,還是GPS實時地圖車輛定位圖標廣告,還是操作界面置頂滾動的廣告欄,都是廣告營銷的體現。以ofo為例,ofo與《神偷奶爸》的合作,不但線上有優惠活動,線下還直接推出了小黃人主題車;而摩拜在唯品會年終大促時,將GPS實時地圖車輛定位車標均置換為唯品會圖標。
再者,數據分析。無論是廣告營銷,還是跨界合作,都離不開數據分析支持。滴滴出行和共享單車都要求實名認證,收集大量的用戶信息同時用戶使用過程產生海量的出行數據。這既是廣告營銷時談判的籌碼,也是跨界合作實現精準營銷的支持。
最后,跨界合作。海量的活躍用戶數某種意義上而言都是各行各業的潛在的客戶群體。數據分析給予參考,在跨界合作時,能夠做到精準的向目標用戶推送消息進行宣傳,或發送優惠券促進用戶消費。再從中分成或協議收費或資源互換。以ofo為例,ofo推出了一系列演唱會推廣及為明星投票抽獎活動,因為明星效應還是會吸引到部分粉絲來使用ofo為偶像加油,以此提升、拉動新老用戶活躍度。而摩拜則多采用與企業合作,如Nike、唯品會,向用戶直接發送商品優惠券或紅包。
共享經濟已正式進入國家層戰略規劃層面;從少數人使用有樁公共自行車到近乎全民參與的共享單車,這一低碳行為得到政府支持;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成熟,人們移動端消費習慣的形成,都給共享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優勢。盡管共享經濟的到來擁有著天時地利人和,但在發展過程中依舊沒能逃過非議和抵觸。滴滴出行曾因運營合法化的問題被稱為“黑車”;共享單車因大量無序投放,管理欠缺,而形成了不少“共享單車墳場”。目前的共享經濟主體都是企業,雖然看起來都很好的解決了政府一直想解決而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但是整個過程中都欠缺政府部門的身影。所以,不管是“滴滴黑車”,還是“共享單車墳場”,運營過程中缺少政府部門參與是出現一些問題的原因所在。就共享單車來說,是對有樁公共自行車較為完美的升華,只是后續管理乏力放大了其缺點。政府部門的參與未嘗不是使得管理更有序的一種方式。所以,共享經濟應當給政府部門預留一個席位,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政府部門協助社會力量解決棘手的問題,企業借助政府支持完善盈利模式的不足。
從交通工具視角來看共享經濟的盈利模式,都少不了資本運作、廣告營銷、數據分析、跨界合作幾種玩法。但是,鮮有政府部門的角色參與。在行業發展成熟的時期,企業競爭更多的在于成本,政府部門的參與也愈發顯得必不可少。共享經濟呈現井噴式發展,雖然伴隨著很多問題,但也應該給新興事物共享經濟一些時間,也給政府、企業、市場一些時間,相互協調磨合,讓事物由混亂無章走向有序健康發展。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共享經濟是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趨勢,共享經濟也必將繼續向前更好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共享單車的發展現狀與策略探究[J].彌佳,陳以銘.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0)
[2]淺談“共享單車”[J].趙津藝.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1)
[3]共享單車的利與弊[J].李天宇.智慧中國.2017(10)
[4]共享單車營銷策略分析——以ofo為例[J].龔錢鋒,許必芳.中國商論.2017(27)
[5]規范共享單車的對策思考[J]. 李龍旭.價值工程.2017(35)
[6]關于互聯網模式下共享經濟的思考——以共享單車為例[J]. 王梅,馬玉梅.晉中學院學報.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