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加義 陳蕊
摘要:生豬養殖一直是鎮安鎮農業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生豬高效養殖技術實驗,把以生豬為主畜牧業發展成為農村經濟的優勢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促進農民增收。
關鍵詞:生豬;高效養殖;科技示范;經濟發展
一、生豬高效養殖的意義
生豬養殖是廣大群眾的一項基本經濟收入,普通養殖生豬技術對群眾的增收不是很明顯,所以生豬養殖技術示范顯得十分迫切。充分發揮生豬高效養殖的社會帶動作用,通過飼養生豬就能增收致富,是破解“三農”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項目的實施,促進種、養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入實施“糧變肉”工程,增加有機糞便還田,降低糞污對環境的污染。
二、生豬發展優勢
一是發展空間廣闊。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膳食結構中動物性食品消費大幅增加,生豬產品需求空間巨大。二是扶持政策持續穩定?!笆濉逼陂g,國家、省、市相繼出臺了能繁母豬保險、良種補貼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等系列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將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執行,同時還將加大對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力度;完善動疫病防控政策,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培育知名品牌;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轉型升級,著力加強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健全交易制度;加強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加快構建跨區域冷鏈物流體系;實施生豬調出大縣財政獎勵補助政策;合理確定肉類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為推進生豬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三是氣候資源優越。大壩社區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樣性的氣候類型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動植物生長繁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為生豬產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三、生豬高效養殖科技示范項目概況
(一)工作基礎
大壩社區地處鎮安鎮南面,東鄰鎮南村,南鄰龍新鄉大硝河村,西鄰龍新鄉黃草壩村,北鄰鎮安社區。國土面積18.44平方千米。距鎮政府所在地3千米。村民委員會下轄18個村民小組。2017年末,全社區生豬存欄1087頭,出欄760頭,實現產值190萬元,涉及養殖戶337戶1376人。有林地16020萬畝,有耕地面積2404畝,人均耕地0.71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主要養殖生豬、肉牛、雞。全村以養殖生豬為支柱產業,是鎮安鎮生豬固定監測村,全村生豬固定監測養殖戶達到726戶。大壩社區空氣濕度也大,適宜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自然條件優越,適合生豬生長,是發展優質生豬的理想地方。
(二)支撐條件
實施生物資源開發富縣是中共龍陵縣委、縣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要求,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高度結合龍陵縣情而做出的重大抉擇,是龍陵為進一步探索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合理開發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經濟,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縣委、縣政府對縣情不斷深化認識和對龍陵經濟發展成功經驗總結而得出的結論。開發利用生豬資源就是充分發揮鎮安鎮多氣候帶、多物種生存的比較優勢,以開發利用生物資源為目的,加強技術創新、機制創新何技術示范推廣,改造和提升生物資源開發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生物資源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使之成為生物資源開發富縣的產業支撐。
(三)主要示范內容
選用二元雜交豬(因為二元雜交豬具有飼料報酬高、胴體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的特點,一般只需150天左右即可出欄,可縮短育肥期),在龍陵縣加義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生豬養殖技術示范,形成一套適合本地的、有效的生豬養殖技術方案,加以推廣,帶動廣大農戶增加經濟收入,走向致富路。
四、項目組織管理措施
(一)組織領導措施
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嚴格按項目管理程序,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待項目批復后成立鎮安鎮生豬養殖技術示范項目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項目實施進度、資金使用和項目質量進行監管督促檢。
(二)政策保障措施
實施生物資源開發富縣是中共龍陵縣委、縣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要求,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高度結合龍陵縣情而做出的重大抉擇,是龍陵為進一步探索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合理開發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經濟,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縣委、縣政府對縣情不斷深化認識和對龍陵經濟發展成功經驗總結而得出的結論。利用生豬養殖技術資源就是充分發揮龍陵縣多氣候帶、多物種生存的比較優勢,以開發生物資源為目的,加強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改造和提升生物資源開發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生物資源開發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使之成為生物資源開發富縣的產業支撐,宏觀政策保障有力,為項目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技術保障措施
該項目技術支撐單位為鎮安鎮畜牧獸醫工作站。參加該項目的人員有25人,其中主要專業技術人員9名,其中高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1人,專職村獸醫5人,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畜牧獸醫科技推廣體系和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五、生豬高效養殖科技示范項目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分析:仔豬斷奶后,選擇300頭進行育肥,5月齡后出欄,每頭按1500元計算,年可增加收益45萬元,扣除養殖成本,可實現經濟增收20萬元。
(二)社會效益分析:充分發揮生豬高效養殖的社會帶動作用,通過飼養生豬就能增收致富,是破解“三農”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三)生態效益分析:通過項目的實施,促進種、養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入實施“糧變肉”工程,增加有機糞便還田,降低糞污對環境的污染。
(四)應用前景分析:項目通過生豬高效養殖、生產綜合技術來逐步規范、完善生豬的飼養管理,改變傳統飼養的現狀。具體應用前景表現在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對生豬高效養殖技術進行培訓,掌握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積累科學的試驗數據。同時對促進生豬的高效飼養,提高生豬的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六、結語
生豬高效養殖科技示范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地方相關要求及行業準入條件;項目選項獨特、定位準確、起點高;前期工作扎實,基礎條件具備,市場進入時機成熟;建設規模適中,規劃布局、設計方案科學合理;市場前景看好,實施進度計劃合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資金來源與運用合理,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企業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能夠承擔該項目的實施責任;項目建設規模適中,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帶動能力強,產業化發展潛力大,有利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參考文獻
[1]試論生豬健康養殖發展有效途徑[J]. 孫繼良. 中國畜禽種業. 2017(08)
[2]奶牛規模健康養殖關鍵技術措施集成應用效果觀測與分析[J]. 曹萬生,秦濤,齊剛,秦朋. 飼料研究. 2016(24)
(作者單位:龍陵縣鎮安鎮畜牧獸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