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行恒 張潔
摘要:生產性服務業能深化區域的經濟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對制造業轉型,勞動力積累和城市功能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從規模和發展層次上都有一定的上升空間,這將成為城市能級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試圖了解其發展環境和問題,尋求促進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發展現狀;模式
2017年,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2017—2025)》。文件提出的“推動中國服務與中國制造互促共進”,為服務業發展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發達國家普遍存在“兩個70%”的現象,即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占整個服務業產值的70%[1]。2017年,寧波市服務業產值占比國內生產總值44.88%,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占整個服務業產值的38.96%,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普遍現象”,也低于國內的幾個發達城市,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來看,其發展的空間還很大。
1966年美國H. Greenfield最早提出了生產性服務業概念。生產性服務業又稱生產者服務業,是指市場化的中間投入服務,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務的進一步生產的非最終消費服務。它是企業內部的生產服務部門從企業中脫離出,進而實現減低成本,提高生產消費的目的,是企業外部化和市場化的一種形式。根據我國對小企業劃分的標準,和生產性服務業涵蓋的行業范圍,服務性小企業的從業人員規模主要在10到100人之間,其中郵政業和交通運輸業人員上限為300人,營業收入的上限為3000元,資產總額的上限為8000萬元。
一、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發展現狀
生產性服務業與地區經濟發展互為因素,部分生產性服務企業的發展不受空間的影響,通過對外區域客戶提供服務產品來增加本區域的收入,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的地方供給又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保障, 因而生產性服務業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寧波小企業占比大,地位突出,貢獻較大。而生產性服務小企業雖然規模小但靈活性大,市場敏感性強,這些小企業不僅具有發展潛力,也為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為了解寧波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環境和現狀,本文在寧波大市范圍內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通過實地走訪、郵件,電話訪談等方式,回收有效問卷共164份,調查的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分布于寧波市轄區(海曙,鄞州,江北),象山,寧海,奉化,北侖等地區。本次調查的企業中,就業人員數主要集中在0-150人范圍,占樣本總量的86%,營業收入主要在0-1000萬元以內,占據總樣本的82%。
1、寧波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概況
生產性服務業早期發展對市場的依賴性比較大,分散的生產性服務業布局無法實現外部的規模經濟,無法發揮創新效應和技術效應。根據《2016年度企業年報之寧波實體經濟分析報告》顯示,寧波的生產性服務企業比重逐年上升,但盈利能力相對較弱。從表1的國內城市比較來看,經濟發達的上海和深圳,其三產在國民產值的比重與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的比重較大,杭州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產業的大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上升的速度更為顯著,而與寧波經濟結構較類似的蘇州,其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占比也遠遠高于寧波。因此寧波需要進一步發展生產性服務小企業,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人才和運營成本成為發展瓶頸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才的缺乏,小企業規模小,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隨著薪資水平的不斷上升,小企業的承受能力也相對有限,因此人才去留問題凸顯。排在后面的問題分別是運營成本過高,市場機制不健全,人才素質低和資金不足等,如圖1。
3、企業創新意識較強
與走訪的企業交流來看,生產性服務小企業對創新比較重視,根據調研的數據顯示,多數企業通過不同方式嘗試創新,其中38%企業選擇自主創新,37%的企業通過與外部的合作進行創新,11%企業通過對同行的模仿進行創新,如圖2。
4、外部環境的競爭日趨激烈
多數的企業認為面臨的競爭程度日趨激烈,競爭的因素日趨復雜。最大的競爭因素主要來自于同行業的競爭,根據問卷的數據顯示,生產性服務小企業來自外部環境的主要壓力分別為企業知名度不高,政府政策缺乏,市場環境不規范,企業集群發展水平低,如圖3。
5、生產性服務供給的水平有差距
課題組在與企業訪談時,企業對提供的生產性服務水平自評度有一定的差異性,其中有2家企業認為所提供的服務水平已達到國際領先,4家企業認為處于國際先進水平,19%企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32%企業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但仍有45%的企業認為提供的服務水平并不高或無法評估,如圖4。
6、企業互聯網使用方式傳統
隨著數字經濟的推動,企業對互聯網的利用率越來越高,從生產性服務小企業使用互聯網的目的分析看,31%企業為了獲取市場信息,27%的企業為了改善與維護客戶關系,14%企業為了宣傳企業形象,而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和發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僅占到了調查企業的9%和17%,可見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對物聯網的利用方式比較傳統,如圖5。
7、企業融資結構單一
調查的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中,有69%企業的融資是通過自籌的形式,社會基金的投入占到了5%,政府財政投入占到了8%,風險投資僅有5%。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的融資方式相對單一,以自籌資金為主的融資方式不利于企業規模的擴大和風險的防范。如圖6。
8、企業城市功能區聚集效應不明顯
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發展有利于企業減少市場交易成本,調查數據顯示,21%的企業處于科技研發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17%企業處于物流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12%企業處于近郊特色專業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有38%的企業分散在其他功能區中,近12%的企業并不在任何的功能區,生產性服務企業的功能區聚集效應并不明顯。
二、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發展模式選擇思考
企業的發展模式又可以細分為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等。從發展戰略的角度看,企業的發展模式可以采用單一型,特色型和聯盟型的模式,企業根據不同的產業分工,行業特質,空間聚集等因素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并在企業內部進行細化。
1、產業分工
生產性服務企業來自于制造業,具有替代和補充制造業內部職能的專業化服務功能。生產性服務企業參與了制造業的產業分工,不同的分工,對企業發展的規模,空間布局,經營模式要求不同。
2、行業特質
生產性服務企業與制造業具有差異化的關聯特征,制造業目前正從勞動密集型模式發展為資本密集型模式,進而成為技術密集型企業。制造企業的產業鏈和生產環節更加復雜,對生產性服務業的要求也日趨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涵蓋的范圍不斷增加,分工卻不斷深化,需求的廣度和深度顯著增強。因而服務于不同特質和規模行業的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的發展模式也有不同。
3、空間集聚
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企業交易外部外的承載者,是其他企業分工的參與者,只有實現市場規模效應,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因此與上下關聯企業的集聚尤為重要。生產性服務企業的集聚特點從專業化轉向多樣化,在聚集過程中通過企業的合作產生了溢出效應,為服務企業升級拓展新的空間。[2]
如圖8所示,生產性服務小企業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規模,從產業分工,行業特質,空間集聚等角度分析產業環境。從產業內外的基礎看,工業規模決定了生產性服務企業的需求規模,而工業化水平和產業鏈結構決定了生產性服務企業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
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發展規模小,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企業空間集聚化并不明顯,企業的市場需求沒有打破空間的束縛,因而市場需求結構單一,依賴性較大。由于企業服務的對象不同,企業的規模和發展層次差異較大。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更適合采取聯盟的發展模式,和相關的企業進行縱向和橫向的聯系來提高服務水平,企業間也可以在同一產業分工下進行再次分工,提高企業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進而通過錯位發展,揚長避短,提高市場競爭力。對于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采取特色發展模式,結合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合力打造企業的服務品牌,打破企業服務對象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拓寬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夏杰長.推動中國制造與中國服務雙融雙贏[J].中國郵政,2017(10):62-64.
[2]詹浩勇,馮金麗,袁中華.我國城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模式選擇——基于制造業內部結構分類的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7(10):92-107.
[3]方芳. 寧波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研究[D].寧波大學,2009.
[4]甄峰,顧朝林,朱傳耿.西方生產性服務業研究述評[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1(03):31-38.
[5]顧乃華,畢斗斗,任旺兵.中國轉型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制造業競爭力關系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6(09):14-21.
基金項目: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寧波生產性服務小企業新模式演變及應用研究(JD18XQY-3)》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寧波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