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市場經濟轉型帶來的信息多元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與明確方向。在國有企業不斷進行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社會經濟的基本環境和企業經營的環境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企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發展空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指引下,再次掀起國有企業改革的高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文主要是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熱點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且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進一步的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改革;國有企業
前言
國有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構成要素。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跨入一個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方向與目標,將國有企業改革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中。通過對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的試點改革工作進行重視,可以對國有企業整體的改革進行推動。具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構建起國有資本的投資,可以將國有資本的所有權和企業的經營權進行分離,讓國有資本更好的適應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其次,通過利用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的平臺,可以讓國有資本進行合理的流程,對國有資本的投向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最后,開展國有資本和運營公司的試點,可以對相關的責任進行明確,同時還能強化其監督的功能。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內容,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實力和競爭力,以更好的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本文主要是從多個角度來對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企業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化國企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中國夢是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的動力源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企業形式給國有企業帶來嚴峻挑戰。中國夢是中華兒女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偉大愿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賦予了固有企業新的社會責任與文化內涵。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關鍵性的地位,必須要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也是社會各個企業的夢。當前我國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與社會競爭,國有企業改革迫在眉睫。中國夢給國有企業帶來了更大的責任與挑戰,也給企業帶來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為國有企業改革與創新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其次,中國夢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為了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共同追求的理想與信念。國有企業要想實現深化改革,需要更好的與市場經發展的趨勢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相適應,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變化,企業的整體結構也變得更加具有復雜性。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它本身就與其他類型的企業有所不同,需要從歷史的角度和民族視野來對其進行分析。這也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指標。國有企業總體上應該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對企業的節本經營活動和成本指出要有所重視,對國有企業的運營和管理進行重視,及時的發現其中的現實性問題,并且要采取的一定的措施進行及時的解決。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化國企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分析
首先,將管理的變革納入國有企業改革之中,以此提高國有企業管理水平。現階段的大部分國有企業都沒有認識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樣重要的關鍵性,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有所忽視,沒有認識到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整體的管理觀念都相對落后。國有企業在徹底轉變職能之后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國有企業改革應該堅持把國有企業體制、內部機制的改革和企業的管理結合起來。由于長期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一直重視的就是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方式,沒有對企業管理創新進行重視,因此造成了管理的落后。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深化國企改革又迎來了一個關鍵節點,將"中國夢"的偉大愿景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國企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納入到國企改革發展的戰略構建內容之中,作為企業構建型發展戰略的綱領和目標。國有企業在我國不同的發展階段,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在為我國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相關的管理和運行的制度不夠完善,評價指標過于老舊,不能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缺乏一定的內部控制機制。企業管理人員和決策人員要進一步的對創新管理進行重視,對自身的素質進行不斷的提高,提升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國家推進全面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總結、提煉中國企業有效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依靠技術、管理創新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綜合實力,對社會經營變化及時做出計劃應對方案,達到應有的廣度與深度,促進企業實現經濟轉型與健康發展。
其次,以市場化為導向,加強人力資源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制度。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企業體制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泉與核心要素,任何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穩定發展,都離不開人力資源優勢,員工的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優勢與經營成敗。國有企業應該依照市場化要求進行人事、勞動和工資薪酬三項制度改革,重視企業人事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基本前提,要著重完善公開招聘、競爭上崗與激勵制度的管理機制,切實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作為健全公司法人法治的延伸,企業必須要改變傳統上錯誤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戰略對企業發展實施上的積極作用與影響。在企業二級和三級控股和參股公司中全面實現職業經理人制度,不斷激發人力資源,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然后,將職業經理人制度逐漸推廣到各個產業板塊的專業化公司,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建立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依據契約精神逐漸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
再次,創新企業機制,轉變人事管理理念。要通過市場化的改革,根據企業發展戰略需求提升人才層次,以相關戰略為核心,制定實施戰略方案,保證人力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現實意義與作用,并且由人事管理轉向人力資源管理,最后發展到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要加大對職工的教育培訓力度,對人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優化企業內部育人、留人和用人機制。建立有利于強化管理、技術人員自主創新機制,將企業的績效水平作為發展目標,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與要求,深入挖掘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潛力,形成立足市場主體自主創新的行為模式。根據企業發展狀況與發展的不同階段,統一安排與協調管理,打破關鍵崗位論資排輩的用人機制,使企業的每一名員工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依照市場規則讓優秀人才為企業所用,為企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最后,依照機制創新、職能要求對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化與黨政工作改革。在新時期,國有企業深化改革需要黨建工作的引導與支持,保證國有企業改革朝著正確發展方向行駛。國有企業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還遺留一些黨政問題,也同時也形成了一定體量的集團化公司。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給國有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因此,在已經完成的公司股份制、公司化改造的成果基礎之上,國有企業只有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加強管理、創新企業文化深化改革,依據市場化的需求對公司職能與黨政工作進行再改造,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才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
國有企業發展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新的形勢、新的要求,與時俱進,國有企業才能更好的發揮價值。特別要指出的是,國有企業需要加強黨政工作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先進性,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要將企業文化建設職能作為目標,以資本運營和產業升級為支撐,進行全面的體制機制的設置和創新發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均為在國家授權范圍內履行國有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公司,是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公司以資本為紐帶,以產權為基礎,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實現既定目標。由于當前還有一部分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缺乏創新性,無法吸引更多的黨員參與到黨建工作中。因此,以市場運營和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為出發點,要注重發展企業黨群文化建設,促進行政管理黨群工作的有效開展。并且將各個產業模塊改造成利潤中心的專業經營公司或者事業部門,通過運用文化的凝聚力,將黨群文化建設與監督系統生產活動結合起來。要讓三級公司更加專注于市場和技術管理,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更好地服務國有企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又迎來一個關鍵時期。我國十八屆三種全會已經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當中,明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與方向。同時,也賦予了國有企業新的歷史使命,也豐富了文化內涵。為了促進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本文從多個角度與層面就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化國企改革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
參考文獻
[1]江雯.新常態下國企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分析[J].中國商論,2018,756(17):173-174.
[2]廖添土.國有企業改革三十年的歷史回顧與前瞻[J].福州黨校學報,2018,(4):27-30.
[3]潘石.中國加入WTO后深化國企改革的若干理論思考[J].經濟學動態,2013,(7):17-20.
[4]王猛.新常態下國企改革之思考——論我國“十三五”時期國企改革現狀及發展[J].當代經濟,2016(09):015
[5]引玉.深化國企改革 理論創新當先——關于國企改革及加強職工民主權利若干問題的思考[J].工會博覽,2013(5)
作者簡介:毛凱(1985-),男,本科,工程師(報評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董事會章程戰略。
(作者單位: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