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春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基礎設施也不斷的完善。地鐵作為城市交通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近些年,地鐵在許多一線、二線城市興起。地鐵的使用可以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提高運輸效率。地鐵的興建與使用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本文就地鐵突發事件展開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處置措施。
關鍵詞:地鐵;突發事件;應急預防;處置策略
1.地鐵突發事件簡述
在大城市,地鐵作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交通工具,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運營中,地鐵會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突發事件的發生。目前,常見的突發事件包括火災、爆炸、脫軌、設備故障等。
1.1火災
城市地鐵運行過程中,火災是一種常見的突發事類型,導致地鐵發生火災的原因很復雜,主要以易燃易爆物品居多,其中還有地鐵電氣設備發生短路而引起的火災也是重要的因素。爆炸品等易燃易爆物品進入車站會對站內安全造成巨大影響,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1.2爆炸突發事件
在地鐵進站口會設置安全檢查設備,對乘客所攜帶的物品依法進行檢查,通過安檢設備避免爆炸、有毒等物品進入站內。如果在進站口檢查的不夠仔細、不夠徹底,這樣就會使危險品流入站內,極有可能造成爆炸性的突發事件。
1.3列車脫軌
地鐵在運行的過程中還會受到列車脫軌的影響,造成列車脫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軌道設計和列車質量等方面。軌道設計不合理或者軌道施工的質量不高,就會對軌道的質量造成影響。列車脫軌屬于重大安全事故,對于社會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所以需要極力避免。
1.4設備故障
列車能夠順利的運行,是因為有許多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作為列車運行的重要保障。如果設備達不到運行的條件或者沒有對列車設備進行維修,必然會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影響乘客的出行安全。
2.地鐵突發事件的處理原則
在地鐵出現突發事件后要按照相關標準和原則進行處理。
2.1快速反應
地鐵突發事件一般是在一瞬間發生的,相對其它事故比較突然,同時突發事故的蔓延速度較為快。所以在事故發生后相關部門以及相關人員要及時的做出反應,在二次事故發生前將搶救工作準備做好,抓緊人員物資的調動。并且再處理完事故現場后迅速的找到引起突發事件的主要原因,接著進行事故的善后工作。
2.2顧全大局的意識
突發事件發生后要及時的展開救援工作,在救援的過程中我們要有顧全大局的意識,總縱觀全局,不能因為小部分的利益而放棄整體的利益,集體利益、社會利益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及時的維護好集體利益,并且從長遠利益來看,做好當下的處理工作。當然,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通過全方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會不會對事發現場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在處置的過程中要對周圍事物、事態的發展做好嚴密的控制,這樣才能夠為徹底解決突發事件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地鐵突發事件的處置措施
3.1地鐵應急結構設計
在進行地鐵設計的時候,就要將突發事件的可能性考慮進去,完善地鐵應急設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和快速救援的難度。第一,在地鐵相鄰的隧道間開鑿連通隧道(如下圖)。隨著地鐵網絡線路的快速擴充,在兩條隧道間設置隧道,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可以迅速的對人員進行撤離,從而減少事故的損失。第二,在地鐵站設立緊急出口。地鐵站是人員相對密集的公共場所,人流量較大,如果發生突發事件,僅有的地鐵進出口疏散人員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人流量大極容易發生踩踏事故,造成二次事故的發生。如果在地鐵站修建緊急出口,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人員疏散的能力,節省出大量的時間。第三,合理設置防火屏蔽門。在地鐵站關鍵的位置增加防火屏蔽門,可以對火勢的蔓延產生阻擋作用,減小火勢的擴散。
3.2先進的設備及其監測系統
地鐵在運行過程中要有先進的設備作為支撐,良好的設備可以保障地鐵順利的運行。第一,保障地鐵設備的高可靠性。地鐵列車、軌道、電力等設備直接影響列車運行的安全,使用高可靠性的設備可以使故障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第二,建立完善的自動安全監控系統。先進的應急救援系統設備需要完善的監控設備及報警系統的有效支持,地鐵監控在地鐵運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僅對地鐵硬件起著保護作用,還對地鐵的外部環境進行實時的檢測,與社會其他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結合可以構建內外部信息資源平臺,全方位監控對地鐵列車的安全運行起到了影響作用。
3.3應急演練
事故是難以杜絕的,所以,我們在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后,還要定期的組織地鐵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演練,模擬盡量做到真實可靠,在演練中使工作人員積累到實戰經驗,提高了救援能力和救援效率,應急演練兼顧了地鐵突發事件的應急預防與處置。
4.總結
通過上文闡述,地鐵由于多種因素會產生突發事故,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應急演練與預防措施,才能夠在發生事故后最大程度的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莊琪娟.地鐵運營管理中突發事故的防范與處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3):2436.
[2]吳德羽,張鐵.地鐵運營管理的突發事故防范與解決策略[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9):208.
(作者單位: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