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1月23日,記者獲悉,為加快培養適應山西轉型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山西印發了《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將啟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支持小微企業開展崗前培訓,到2022年,力爭經過培訓并取得相應證書的勞動者達到500萬人。
方案提出,2018年至2022年,積極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和社會化、專業化職業能力評價,力爭每年經過培訓并取得相應證書(指職業資格、專項職業能力、職業技能等級或培訓合格證書)的勞動者達到100萬人,其中,農村進城務工人員4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15萬人、企業在崗職工40萬人。
方案還提出,支持小微企業開展崗前培訓,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由原來按職業(工種)分類確定調整為按培訓時間確定。培訓時間一般在10天(80個課時)左右,最長不超過15天(120個課時);10天以內每人每天補貼150元,10天以后每人每天補貼100元。補貼范圍由職業資格目錄內的職業(工種)擴展到具有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崗位規范的所有技能類職業(工種)。對經培訓取得相應證書的,先給予培訓機構80%的培訓補貼;3個月內實現就業的,再給予20%的培訓補貼,并按山西職業介紹補貼標準給予獎勵。今年將選擇部分有條件的市、縣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券管理試點。勞動者憑培訓券可在本地公布的培訓機構清單內自主選定培訓機構、自愿選學職業(工種)。對當年企業與新招聘人員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按每人300元標準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履行勞動合同1年內取得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提升一個技能等級的,再給予300元職業培訓補貼。
方案將進一步改革創新培訓方式,積極引導培訓機構開展“需求導向”“就業導向”職業培訓。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主要實行“先培訓、后就業”模式,重點對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用人單位主要實行“先培訓、后上崗”模式,重點對新招用人員開展崗前素質技能提升培訓;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主要實行“邊培訓、邊就業”模式,重點對通過職業介紹達成就業意向的勞動者開展“訂單式”培訓;其他各類培訓機構實行“需求儲備式培訓”模式,重點對有就業需求人員開展市場需求集中度較高的職業(工種)定向培訓。
今后5年,山西將新建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6個、公共實訓基地1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50個,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運行規范、服務高效,適應山西產業轉型升級和勞動者技能提升需求的示范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