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條件艱苦的調試現場,曾灑下她辛勤的汗水;
光芒萬丈的模特舞臺,曾記下她青春的靚姿;
科技大樓的設計室內,曾留下她忙碌的身影。
她不僅是太原重工技術中心軋鋼所設計員,還是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省國資委團委副書記,她就是郝志紅。
愛崗
11年前的那個夏天,郝志紅懷揣理想走進太重,植根軋鋼,開始了她的職業(yè)生涯。
如果歲月是一條無限延長的射線,每個人的一生其實只是上面有限的一段,在這有限的時光里,在這倉促的一瞬間,怎樣才能活得無怨無悔,怎樣才能在每一個花開花落的季節(jié),坦然面對每一個云卷云舒?郝志紅用她的一言一行,詮釋了一位女科技工作者對事業(yè)的理解與熱愛。
“我現在是一副很淑女的樣子吧?其實大部分時間我是這樣的:頭戴安全帽,身穿工作衣,手拿螺絲刀和對講機,背著電腦在現場編程調試。一般情況下,一個調試現場需要‘留守一兩個月,甚至長達幾個月的時間。我統(tǒng)計了一下:去年我出差是198天,我們辦公室的另外兩位女同志分別出差是189天和143天……”郝志紅一邊整理著辦公桌上的資料,一邊對記者說。
聽到這個數字,記者很吃驚:沒想到技術中心的女同志也會出差這么長的時間!是的,下班回家她們是女人,可工作中是沒有性別之分的。
多年的歷練與多次的項目參與,郝志紅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就拿復合板精整分卷機組來說,這對于太重,是全新的設備,為國內首創(chuàng)。沒有任何技術積累,沒有任何調研機會,困難就那么堂而皇之地擺在了郝志紅面前。她沒有退縮,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獲取信息,與用戶反復溝通探討,多次前往類似產品現場實地調研,拼命擠壓業(yè)余時間,天天加班至深夜。就這樣一步步挪爬前進,終于“梅花香自苦寒來”,她憑借自己那股“韌勁兒”,將整個電氣系統(tǒng)技術研究透徹,嚴格按照進度要求將圖紙入庫。
敬業(yè)
經常有人會問郝志紅,“你長期東奔西跑,那孩子誰來照顧呢?”每每此時,郝志紅都覺得很愧疚:“我的孩子今年6歲了,而我又陪伴過他幾天呢?清早出門時他還在睡夢里,深夜加班回來他早已進入夢鄉(xiāng)。有一次孩子在睡夢中醒來,發(fā)現我在他旁邊,摟著我的脖子迷迷糊糊地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有一次我從印尼出差回來,孩子天天都要給我洗腳,還給我穿襪子。想想看,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能這樣做,這里面蘊含著對媽媽的多少思念和刻骨銘心的愛呀。”
郝志紅周圍不少朋友同事生了二胎,問她為什么不要二胎,她總會找各種理由來辯解,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連一個孩子都沒時間照顧,又怎么敢要兩個?”
去年,在郝志紅的記憶里,不是遠在他鄉(xiāng)的調試現場,就是奔波在去往調試現場的路上,回家,好像成了一種企盼。
河北華洋調試完成后,郝志紅還沒來得及和家人度個周末,便在第三天飛往了印尼,承擔起阿塔斯項目ASSEL生產線的調試工作。她一個人先后完成了軋機及管坯區(qū)設備的整個調試工作。生產線元件缺失、損壞嚴重,而施工人員又缺乏經驗,電氣施工因此存在大量接線錯誤,現場工作大大增加。為使項目按原進度進行,她忙完自己的工作,還要幫助施工人員修改線路,最忙的時候郝志紅連續(xù)兩天兩夜沒有合過一下眼。每天承受著異國他鄉(xiāng)的水土不服和島國特有的炎熱與蚊蟲叮咬,她也只能“唯望故鄉(xiāng)無盡事”。盡管如此,每當問起她苦不苦、累不累,一個女同志為什么要出去拼搏時,她總是笑著說,“你就當我是太重的一塊磚吧,哪里需要哪里搬。”
堅守
今天出土的嫩芽,可能就是明天的大樹;今天含苞的花蕾,明天也許就會最美綻放。正如在一條微博上看到的,只要能夠堅守,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今天的每一絲微笑都會比明天要燦爛,每一滴淚水都會比明天更富于激情。
“當試車成功時,紅通通的鋼管從我們的設備里奔騰而出,那一刻,我覺得以前所有的付出是那么的值得!”郝志紅對記者說,“有時候我常常這樣想:是誰支撐著科技的發(fā)展?是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是誰讓太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是全體干部職工,更是我們科技人員!我們技術中心軋鋼所61個人,其中17個女同志,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32臺套重大設備,實現合同額6億600萬元!”
眾所周知,山東墨龍三輥連軋機組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縫鋼管連軋機組,其核心是連軋機液壓輥縫控制系統(tǒng),國外對此技術封鎖甚嚴,工期緊、任務重、難度大、無從下手,一般女同志也許會選擇放棄,但是郝志紅卻接受了挑戰(zhàn)。翻閱過浩渺無邊的資料,并與鋼廠專家進行交流,她終于理出了控制的總體思路,在現場調試過程中她經常連續(xù)數日都是趴在桌上小憩一會兒,餓了就拿出干脆面將就一下,終于成功拿下了液壓輥縫控制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贏得了企業(yè)的尊重與贊譽。河北華洋擴徑機項目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一臺1500T機械擴徑機,其整體技術水平與德國MEER、荷蘭FG等巨頭相當,面對同樣的國際技術封鎖,她又一次嘗試“白手起家”,硬是把這個“硬骨頭”啃下來,完全實現了該項目的程序自動控制。三伏天頂著酷暑,她在現場整整干了三個月,最終提前一周實現了投產,贏得了業(yè)主的頻頻點贊。
有一種事業(yè),需要青春去追求;有一種追求,需要艱辛的堅守。這就是她為之奮斗的軋鋼事業(yè),面對一次次挑戰(zhàn),她一次次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