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陽
近日,杭州一則尚未出臺的控煙條例引發爭議。對比今年1月和4月先后發布的《杭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修改草案)和《關于修改〈杭州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決定(草案)》可以發現,條例中關于是否允許“設置室內吸煙區”的內容一再變化。在最新的文本中,先前有關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內容不見了,反倒列舉出九大公共場所允許設置室內吸煙區或者吸煙室。這與9年前杭州市頒布的第一版控煙條例相比,等于是原地踏步。
此舉被中國控煙協會指為“開倒車”。有專家認為,杭州此舉將重挫中國近年來在公共場所控煙工作中取得的進步。
控煙協會和有關專家的擔憂不難理解。吸煙和二手煙的危害早已是學界共識。二手煙煙霧中至少含有69種致癌物,而任何形式任何劑量的二手煙暴露都有害健康。研究顯示,室內只要有人吸煙,就不存在無煙區,劃分吸煙區是自欺欺人。
阻斷二手煙傳播是現代化國家公共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應有的價值導向。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對提升公民素質、維護公眾權益、減少國家醫療開銷、降低社會健康代價有著重大意義。
利弊原本一目了然,控煙道路上卻屢屢出現“開倒車”的現象。2014年國務院法制辦發布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就已明確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而2016年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卻允許室內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當時就有專家疾呼:國家控煙法規可能出現大倒退。
煙酒難控,古今中外都有困于此。具體在中國,煙民數量龐大,卻又缺乏公共意識和義務觀念;煙草公司與煙草專賣局政企合一的特殊體制,給控煙造成了極大障礙;吸煙早已成為官場商場重要的“社交技能”,也就是說國內最有權和最有錢的一批人,多半是香煙的擁躉……種種因素,讓中國十多年的控煙之路,走得舉步維艱、反反復復。
控煙如抽絲,放行如山倒。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都是經過循序漸進的長期努力,才逐步實現較好的控煙效果。而已經關閉的窗口重新打開,必然會極大損害法律法規的尊嚴,給社會群體造成不良暗示,使已經積蓄的控煙成果前功盡棄。
控煙立法當是單行道,只能前進,不能后退。任何倒行逆施的舉措都必須引起警惕。無煙中國的美好前景需要法律的堅定支持、行業的嚴格自律、公眾的密切監督,需要社會上每一個人的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