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要】城鄉一體化發展與城鎮化是國家發展趨勢,為此,需要對城鄉一體化與城鎮化進程進行分析。為此,在文中主要就城鎮化發展現狀特征與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城鎮化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資源
1、寫作背景與目的概述
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規劃設計、審批和規劃管理工作,對城市空間發展格局以及城鎮建設進行宏觀管理。工作中對土地、建設、環保、農業等各行業的情況都有一定的了解,對影響城市發展、決定經濟增速的原因和存在的問題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比如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土地瓶頸問題、土地增減掛鉤需要滿足的條件以及新型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發展的關系等等。通過對這些問題逐漸深入的理解,我想就海城的發展現狀談談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與城鎮化進程的一點看法。
2、城鎮化發展現狀特征與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海城市域總人口為13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69%,城鎮化水平在遼寧省縣級市排名首位。海城提出“三城一鎮”的城鄉發展格局,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新型城鎮化為主攻方向,分清主次,突出重點,現在看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也是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2.1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
小農經濟所具有特性使然,讓地區發展難以應對的市場瞬息萬變所帶來的日益嚴重自然條件變動、人為風險的所帶來的未知風險;這阻礙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從而導致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遲緩,農民增收速度緩慢,城鄉差距日趨擴大。
2.2各個鎮的發展狀況不平衡
各個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這是導致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的直接原因。所以不能以簡單的幻式的標準化、模塊化、工程化的方式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而需要結合各個區域與城鄉一體化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根據各個區域的資源條件和社會環境,充分調研論證,因地制宜,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和選擇發展模式。
3、城鎮化發展的對策分析
3.1優化城鎮等級規模結構
根據城市及各鎮的人口、用地規模和經濟發展情況劃分為三個規模等級結構:(1)中心城區:根據大力推進海城市區建設的戰略方針,今后城鎮化發展將堅持效益優先的原則,突出市區“做強、做大、做優、做美”的指導思想。(2)重點鎮:海城市發展速度較為緩慢,但已具備了良好的小城市基礎。根據城市建設規模研究,一般中等城市的建設成本最低,因此各鎮城鎮發展趨勢應向中等城市發展,其發展速度在海城市的帶動下,也將有較大幅度提高,對城鎮化的貢獻率也會加大。(3)一般鎮:今后,小城鎮中將會有少部分升級,原非農業人口低于2000人的鎮應分別進行撤并,使小城鎮無序發展的現象得到遏制。
3.2優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
從我國當前的國情出發,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接收農村勞動力轉移應以城市為主導和重點,其次才是城鎮。城市相較城鎮而言,接納農村勞動力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城市有資金雄厚;公用設施齊全;基礎設施與環境建設容量大、投入多;有更好的集聚效應,便利于配套和生產協作;交通便利,往來方便;有利于發展現代服務業;有豐富的教育資源等等。所以說城鎮化中接納農村勞動力應以城市為主,但同時也要完善城市內部功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城市內容量,積極開辟就業渠道,給農民進城就業創造有利條件;海城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各重點發展地區的有力帶動,更需要各城鎮分工合作,相互協調,從而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為此,我們確定重點發展地區,強化各中心鎮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等方面協調合作,以海城市區為中心、縱橫兩條軸線為紐帶共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3.3突出產業優勢,分清主次,抓大放小
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與城鎮化進程必須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統籌規劃,突出發展優勢,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根據城鎮的資源優勢、用地和人口規模大小、對具有一定資源條件和發展規模的城鎮進行重點推動和發展,集中優勢產業、打造功能完備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立新興的商品集散地、企業集中地和農產品加工基地。在此情況下才能讓進城農民發揮自身的“造血”功能,能夠自主地創造財富,而不是簡單的“歸大堆”。同時要放下那些規模較小、資源匱乏的鎮,實行嚴格控制和有計劃的消減,騰出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用地指標補充到城市和重點發展的鎮區。海城將工業化與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作為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突破口,制訂了“三城一鎮”發展規劃,確立了騰鰲新城,依靠鋼鐵深加工、精細化工為主導產業,支撐騰鰲新城建設;確立了析木新城,依靠牌樓菱鎂初加工、滑石深加工為主導產業,支撐析木新城建設;確立了南臺新城,依靠箱包加工、銷售為主導產業,支撐南臺新城建設。
3.4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
城市和鄉村兩者共同構成了社會的有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要對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進行統籌規劃,促進二者協調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海城應逐步建設新型城鄉聚居體系,將現有規模小、用地大、基礎設施落后的自然村居民遷入擇點而建的農村新型社區或集鎮,并將原住宅基地還耕。通過遷村并點,解決現有自然村過多過小的問題,提高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解決耕地嚴重浪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成本過高的問題。精簡農村的管理機構,形成合理的村鎮網絡結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流動以推動城市化進程。
城鄉一體化是目前城鄉發展問題研究的難點和重點,針對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的探索,要立足于我國城鎮化發展的特殊國情,結合地區實際情況,依靠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又促進工業化,相輔相成,互為依賴,才能快速、高效的推動城鎮化建設,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
參考文獻:
[1]安虎森,薄文廣.經濟新常態下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問題、瓶頸與突破路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08):26-34.
[2]李亮.基層城鄉一體化發展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