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晗
【摘要】針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問題,本文重點論述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具體措施,并從企業活力的角度來分析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體要求和對策。
【關鍵詞】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活力
在國有企業面臨重大改革的今天,企業必須要重點做好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并積極提升企業的活力,確保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
1、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需求
國有企業30余年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國企改革和管理創新是化解國有企業各種困境和促進與提升國有企業發展水平的兩個重要途徑,缺一不可。我國正在推進經濟轉型,國有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我們仍需要以極大的勇氣和魄力重啟國企改革和加快推進管理創新,這不僅是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更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在鄧小平同志發表南巡講話20周年之際,認真回顧與總結30余年來國企改革與管理創新的關系,以及兩者與國企發展關系,對我們正確認識、探索國企改革和國企管理的發展方向,解決國企和我國經濟發展中亟待破解的深層次問題,推動我國經濟向公平、自由和法制的市場經濟轉變,持續提高我國經濟的活力、效率和全民福祉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推動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措施
首先,轉變政府職能,優化資源配置。一方面,國企分類管理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基礎。通過國企分類,可以合理地界分政府在不同事務中的地位和角色,進而強化政府在公共服務類企業經營中的地位,打造公共服務型政府,同時,減弱政府在競爭類企業的參與度和滲入度,宜實行國有參股甚至全部放開,放寬非國有資本的準入門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轉變政府職能的手段。在國企分類管理基礎上可以構建清晰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模式,應改變國有企業資產監管方式,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提高國有資產配置效率,減少審批事項,擴大企業自主經營權,為國有企業營造一個和民營企業一樣的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
其次,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產權制度改革一直作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國有企業原有產權制度效率低下,無法激勵企業提高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又沒有健全的機制來約束所有者和經營者的越權和侵權行為。政府應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現代產權制度,有利于實現產權激勵和市場約束,使國有企業產權主體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獨立做出生產經營決策從而謀求最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不侵害相關產權的合法權利。在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作用下,國有企業迫于競爭的壓力,進行技術發明和創造,改善經營管理,有利于加快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最后,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資產流失。在新一輪以混合所有制為方向的國企改革中,國企改革鼓勵積極探索新形式,但唯獨國有企業資產流失是萬萬不允許的。國有資產流失不僅對國有企業自身受到威脅,還嚴重危害國民經濟基礎和社會經濟發展。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在引入市場機制進行治理過程中,要堅決防止因國有資產監管不到位、改革不徹底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市場化國有股權定價機制、完善股權資產評估流程、規范國企股權轉讓程序、強化懲戒監督機制等措施確保信息公開透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國企改革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策略
3.1降低進入門檻,推進多種經濟成分合作
針對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出現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進入門檻較高的問題,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在電信、銀行、高鐵等競爭性較強的領域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允許民營、外資等經濟主體以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等多種方式參與這些領域的經營,這不僅可以增加這些領域的資本投入,做大做強這些行業,為我國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還能通過多種經濟成分的參與進入,形成互相監督、互相約束的股本結構,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民營經濟、外資經濟等經濟形式具有靈活、高效、銳意進取等公司治理特點,推進這些經濟成分與國企合作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還可以發揮這些經濟成分的優勢,促進國有企業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3.2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資產監管機制
完善國企的法人治理結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政企分開的辦法來實現企業股權結構的變化,將市場機制真正引入國企的管理和發展當中。政企分開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公司經營管理的自主權,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同時,還應當改革企業的選人和用人機制,改變以前一直使用的行政選人用人方式,通過市場化機制來擴大人才使用范圍,使國企員工素質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還應當建立起科學的現代管理制度,在決策上由高效的決策機制完成,避免出現內部人的主觀控制。健全資產監管機制,大大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現資金的濫用和損失。
3.3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全面激發公司活力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改變當前的經營管理機制,將效益和員工的收入相掛鉤。從高層管理人員開始,將其個人的薪酬獎勵和公司的長期利益關聯起來,其個人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越多,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對于公司核心人才同樣采取相同的薪酬機制,將其收益與公司長期收益關聯,以激勵人才的創新創造能力[8]。對于企業中的大多數基層員工,應當通過健全的市場化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來進行員工收入的管理,結合員工等級和崗位貢獻度來進行收入決定,貢獻越多收獲的個人利益也越多,從而激發員工個人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積極性,使其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更為突出,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動力。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法和改革的舉措,我們一定要科學分析,有效把握,本文思考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業活力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對策,希望能夠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偕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徑及制度設計[J].上海國資.2016(07):15.
[2]何立勝,孫中葉.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路徑及選擇[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4(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