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環境壓力,為防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人們需要對以往的發展模式和思路進行革新。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應優先考慮生態優先原則,考慮區域、城市和地區的生態要素。本文論述了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優先的方法,簡要介紹了生態優先的含義及其概念的形成。從城市規模布局、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相關政策等方面闡述了城市規劃中生態優先實現的方法,要求每個人加強對生態環境的重視。
【關鍵詞】生態優先;城市規劃;設計分析;生態環境
1、引言
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在規劃時,我們不僅要考慮當前的利益,還要考慮當前的問題。必須從可持續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規劃,不僅要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還要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滿足城市快速發展也是必要的。 如何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有效實現生態優先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
2、生態優先的涵義
在現實世界中,城市的發展是單方面追求經濟利益、犧牲大量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生態優先是基于物質經濟給予的情況下提出的,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優先考慮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優先的概念強調生態理性優于經濟理性,它包括三個概念:生態法優先、生態資本優先和生態效益優先。人們的活動必須考慮并遵循生態規則,如果社會經濟法律政策與生態規律發生沖突,必須首先遵循生態規律原則,以建立生態優先經濟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目標。
目前,在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生態保護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將生態學融入城市規劃設計中,在物質空間的前提下,按照生態優先的理念創造生態城市,使環境中的所有要素進入良性循環,物質和能量得到最優化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最大限度地保護居民生活環境和身心健康,大大提高人們的創造力和生產力,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城市發展中生態優先的主要措施
3.1我國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現狀
目前,中國城市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仍存在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城市管理和施工方法沒有科學性,導致嚴重的城市污染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面積急劇減少、物種滅絕和水污染等,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而且也阻礙了城市經濟的正常發展。
城市規劃和設計是城市未來發展的藍圖。在規劃設計中,生態優先是設計原則。根據城市生態環境的特點,確定城市規模、布局和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對整個城市進行合理布局和規劃,實現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不能脫離居民的支持與合作,通過向公眾宣傳環保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使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使生態優先具有相應的法律依據。然后,將城市規劃藍圖這一概念納入具體行動,并通過法規政策實現城市規劃和設計中的生態優先原則。
3.2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優先措施
(1)根據城市生態資源和環境的特點,確定和規劃城市規模、布局和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城市規劃不但要考慮城市發展的現狀,還要考慮城市發展的長遠發展目標。城市規模的規劃和設計首先要考慮人口規模。確定人口規模需要考慮未來人口增長的規模和符合人們一定生活質量的合理人口規模。同時,由于人口流動性強,除固定人口分布規律外,還應考慮城鄉之間和城市之間的人口變化規律。這樣,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可以確定更合理的人口規模,避免不合理的規劃導致人口突然增加、生態資源破壞和生態環境失衡。
其次,需要考慮城市規劃用地的規模。從工程地質學角度改變原有的土地利用評估方法。從生態學角度評估土地類型,對不適宜作為建設用地的地區、需要宏觀調控建設用地的地區和適合建設用地的地區進行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城市規劃控制標準。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合理設計城市的道路結構和工業發展,加強社區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護生態飲用水源、河流和水庫,保護旅游風景區等;注重預防并全面控制工業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集中控制污染;加強綠色區域、煙塵和噪聲控制區等建設,確保城市規劃和設計落實生態優先原則。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還要考慮到城市間的區域合作,城市彼此交換能源和信息。生態城市還應該確保城市的利益不受影響,加強合作交流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
(2)大力倡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念。人們長期以來缺乏環保意識,很多人不了解生態環保對于城市的意義。犧牲環境來追求經濟利益,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居民生活受到影響。因此,要大力宣傳環保知識和環保理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居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讓人們認識到保護環境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
(3)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生態優先原則提供法律支持。在建設生態平衡的社會時,政府應該主動成為生態建設的主導力量。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加強監管,設立環保執法機構,加強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并有效引導和鼓勵公眾參與到生態城市的建設中來。各政府部門也應密切配合,加強城市規劃管理。
4、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優先的實施注意事項
4.1注意保留自然景觀要素
本文提到的自然景觀元素不僅包括山水等自然景觀,還包括歷史古跡經歷的長期環境變化。這些景觀均是通過對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和周圍環境不斷適應的基礎上,在某一地區內相對均衡的空間基礎上,有很大的儲備和觀賞價值。除此之外,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原生態自然景觀與現代城市景觀的融合,必須在都市空間的塑造過程中保持完整而有趣的自然人文景觀,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無限的回味和欣賞價值。
4.2注意緩沖性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
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必須有一系列開放的緩沖區,并且應該關注繁忙的空間和休閑空間之間的區別。在目前的城市規劃中,我們通常只關注公共場所和公共綠地,而忽略周邊地區的邊緣地帶,特別是城鄉人口過剩地區的布局仍然迫切需要進行研究。因此,城市規劃必須加強對邊緣地區的利用,促使城鄉能夠充分接觸和資源共用。
4.3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
人類祖先建造了山水環繞的城市,江河的沿岸是城市的聚集地。因此,我們的城市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生態基礎。對于這樣的情況,建設生態城市是非常有利的。我們不僅要使用它,還要對生態環境進行嚴格保護和維護。原生的生態環境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任何人造建筑無法與自然的美進行對比。因此,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采取一切措施來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在保護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對原有的生態資源進行升級,利用合理勞動力對現有資源進行改善。如節約能源,使建筑物充分利用陽光,開發良好的密封材料,使用節能器具等;發展可持續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熱能和生物氣等,使能源的最終的利用途徑為電力和氫氣,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只有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建設生態城市,才能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
結語:
隨著地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生態保護已成為我們開展各種生產生活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特別是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也應該考慮到生態和環境因素,將這些因素與城市建設相結合,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
參考文獻:
[1]何忠杰.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優先方法的探討[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6,2(6):123-123.
[2]朱才斌.基于生態優先的城市規劃設計方法探討——以煙臺市開發區新區總體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07,1(2):106-108.
[3]魏濤.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優先方法的探討[J].新材料新裝飾,2013,5(7):102-103.
[4]趙建平.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優先方法的探討[J].山西建筑,2010,36(35):30-31.
作者簡介:
尹家寶(1980-),男,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規劃設計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