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城市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存量土地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了現階段城市修補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而宜居環境則成為了城市修補的出發點及目標。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規劃中宜居環境設計的若干要點,即堅強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城市空間的合理利用、視覺空間以減弱心理壓力、創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環境、創建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環境;然后細致討論了相關的宜居環境設計策略。
【關鍵詞】城市規劃;宜居環境;環境設計
1、城市規劃中宜居環境設計要點
宜居城市環境設計要講究策略,把握住以下幾個要點。第一,宜居環境首先要保證堅強的基礎設施。第二,宜居環境要應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第三,宜居環境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城市人口密度大,市民的生活節奏也非常快,長時間處于在“水泥森林”中,容易給人造成一種莫名的壓抑感。宜居環境設計中,一方面要通過城市景觀視廊的預留,在視覺上給市民寬敞、通透的感覺。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城市發展的小空間,進行公園綠地建設。如街角空地,城市開發過程中出現的無主地,城市發展中隨業態變化整合出來的土地等,逐步完善城市綠地系統,從而緩解緊張壓抑的感覺。第四,宜居環境還應考慮到環境中對居民生活的不利因素。如霧霾,霧霾已經到了嚴重影響居民身心健康的情況。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考慮通過規劃城市通風廊道,提高居住區綠地率,保障15分鐘公園綠地生活圈等方式增加綠量,從規劃的角度,降低霧霾就聚不散的風險,合理布局空氣清新的“小環境”方便居民使用,通過一系列的規劃干預來減弱霧霾對于城市居民生活的影響。第五,宜居環境需要歷史文化和本土文化作為靈魂。城市是一個承載市民的容器,宜居城市是一個滋養市民的場所。小康社會要求市民的物質水平和文化水平雙提高。城市規劃中要注重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和本土特質,通過文化的張力來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特質,增強居民的歸屬感。
2、城市規劃中宜居環境設計策略淺析
2.1堅強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城市健康運行的保障,就如城市飲水安全、用電保障、污水的收集及處理、雨水的有組織排放、便捷的交通系統等。
2.2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良好的公共服務設施是宜居城市環境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市民上學難、看病難成為了近年來上榜較高的話題,中小學布局、醫療衛生設施布局均應以滿足居住區需要為基本出發點,另外合理的商業網點也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要求。在各層次規劃中,均應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居民需要。
2.3城市空間的合理利用
城市擁堵的狀態容易加重市民緊張和壓抑之感,長期這樣會影響大眾的心理健康。宜居環境設計要通過設計策略來降低壓抑感,從而舒緩人的心理,營造一個健康的心境。要增加平面空間,就需要明確尺度的含義。建筑設計中尺度是以人高作為衡量基礎的,指組成建筑物的各個構建的大小比例是否合理。增加人居環境平面空間,就要合理利用空間,同時也要通過設計技巧來拓展視覺空間。例如,充分利用地下空間來建設地下停車場,這樣相對來說就增加了地面上的使用空間。在地面上充分利用植物來進行綠化,一是對環境凈化非常有益,二是可以利用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以及各色花卉和平整的草坪來營造出透視和虛實結合的場景,這樣就可以將視線延伸到遠處,在視覺上拓寬了平面空間。
2.4創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環境
按照《園治》中的設計理念,宜居環境要“宜體”,即對居住者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城市規劃中,要增加綠化建筑的比重。城市的人口密度非常大,城市繁華的交通運輸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空氣污染。綠色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矮牽牛等植物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氣體。此外,所有綠色植物的葉片都可以吸附或者粘附空氣中的粉塵顆粒。雖然,這些粘附上的粉塵顆粒還有很大被再次吹散到空氣中的可能,但是也會有大量粉塵隨著降水而落到地面。由此可見,增加綠化建筑對于凈化環境中的空氣非常有益。因此,從“宜體”這個層面說,城市規劃要加大綠化面積,并且所選擇的綠色植物要有一定的功能性,比如選擇能吸收有害氣體的植物,葉片粘附粉塵能力強的植物等等。對于大多數植物來說,只要沒有達到其身體承受的上限,其可以吸收空氣中大量的有害物質。
2.5創建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環境
按照《園治》中的設計理念,宜居環境要“宜神”。在我國古代,一個園子的設計風格要與主人的氣質類型和精神境界相匹配。在現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所以《園治》中“宜神”這個設計精髓依然有參考價值。所以,城市規劃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空間資源來進行精細化設計,策略性地利用有限的空間來彰顯出藝術價值。例如,對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可以在建筑物本身上進行修飾,體現出古香古色的氣息;也可以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利用空間設計出具有古典風格的作品。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物有龍和鳳以及麒麟,在古城中,可以利用狹小空地和細長的空間來安置騰空而起的飛龍或者鳳凰。再如,隨著城市交通快速化,城市立交橋非常多,立交橋上也有隔離噪音的隔音屏,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立體空間設計載體。通過吊籃或者淺槽可以種植花卉在上面,一道立交橋用一種色彩鮮艷的花卉來裝點。有綠色的藤蔓植物做背景,立交橋就如同憑空出現的彩虹,在提升道路辨識性的同時,經過精細化設計的城市就如同一個童話世界。
2.6城市小品提升宜居環境的趣味性
宜居環境設計中離不開景觀和雕塑,景觀的規模和雕塑的尺寸以及周圍植物的配合都會影響人的視覺。經過長期的發展,城市小品成為城市環境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在構造上多數都采取了比較好的自然素材,直接為人們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尤其是景觀與雕塑的設置增加了趣味性,也能夠讓人們的生活因此而有很大的不同。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中宜居環境設計要將市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文化納入到設計當中,還要力求解決當下“不宜居”的城市環境。因此,城市規劃工作者,要以既有的工作經驗為基礎,將宜居環境設計方案融入城市規劃當中。作為規劃設計工作者,則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設計出真正宜居的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1]王藝靜.25部門聯合推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J].中國勘察設計,2016(12).
[2]陳加強,郭丹.新農村改造中的綠色生態設計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12).
[3]龔振芳.綠色生態設計理念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
作者簡介:
黃幸安,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伍昌友,武漢科技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