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某城市國際新城建設為例,闡述了工程建設過程中消防安全特點以及部分重點部位消防應對措施。
【關鍵詞】國際新城;工程建設;消防特點;應對措施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城市建設速度加快,許多資源集約化、土地利用高效化國際新城建設應運而生,很多國際新城都集消費、娛樂、運動、科研等于一體,設施齊全,類型繁雜,如何保障建設過程中消防安全,是工程建設者和消防工作者不斷思考與實踐的課題。
1、項目概況
某大型新城是某市河東大開發(fā)先導片區(qū),總體設計面積約34平方公里,主要定位為綠色環(huán)保區(qū)和城市未來新城,包括影視文化、商務接待、創(chuàng)新研發(fā)、大型展覽、高檔住宅等功能片區(qū)。國際新城鳥瞰圖如下:
2、大型國際新城工程項目建設消防安全特點
2.1易燃臨時建筑較多。工程建筑類型較多,且很多都是臨時易燃材料建筑,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防火距離,火災風險較大。
2.2易燃物、可燃性材料較多。施工現(xiàn)場有刨木花、鋸木屑、草皮袋、各種壓縮罐裝氣體等,在焊接等動火作業(yè)較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火災。
2.3臨時用電線路混雜。臨時電線交叉往復,很容易磨損引起絕緣層損害,造成線路短路或者線路引發(fā)火災。
2.4高度交叉作業(yè)較多。施工人員較多,施工工序復雜,經常會出現(xiàn)交叉作業(yè)情況,一些隱藏的安全風險往往出現(xiàn)。
2.5消防設備不足。該工程緊鄰天然湖泊,水源還算比較充盈,但消防設備不足,需建設臨時水池及對應消防安全措施。
3、設計階段總體消防設計
3.1總平面消防設計
3.1.1建筑物分類和耐火等級。根據規(guī)范,建筑耐火等級均為一級。高層確定為一類高層建筑,地下車庫為Ⅰ類汽車庫。
3.1.2按規(guī)定及現(xiàn)場進行防火防爆全流程設計和安裝自動報警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自動滅火裝備。
3.1.3滿足規(guī)定的高層建筑之間及高層建筑與其它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的規(guī)定。
3.1.4消防車道。商業(yè)裙樓沿建筑物一層與二層設兩條環(huán)形消防車道與市政道路連接,消防車道均可進入商業(yè)綜合體內部與商業(yè)街內部。消防車道寬度不小于4米,轉彎半徑不小于12米,消防回車場為18米×18米。
3.1.5汽車庫庫址的車輛出入口,距離城市的道路的規(guī)劃紅線應大于7.5m。
3.1.6高層建筑在消防登高一側有直通室外的樓梯和直通樓梯間的出口。
3.2建筑消防設計
3.2.1本方案1#棟酒店/寫字樓,2#棟服務式公寓,3#、4#高層住宅為一類高層建筑,耐火等級為Ⅰ級。每棟建筑都按規(guī)定要求設置了兩個及以上安全出口,各建筑之間設置防火墻,并要求每戶大門只是至少具備乙級防火標準。酒店、寫字樓、公寓樓都設有1臺1000千克載重負荷的消防客梯,做到層層停靠,候梯廳高度都設置為1.7米以上。酒店、寫字樓及公寓設內走道處雙向疏散與袋形走道疏散距離均滿足防火規(guī)范的疏散要求。
3.2.2商業(yè)裙樓每個防火分區(qū)均設有兩個及以上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直通室外或鄰近防火分區(qū),且房間任意點距安全出口的距離不大于37.5m, 商業(yè)街,商業(yè)裙樓的疏散寬度及疏散距離均符合規(guī)定要求。
3.2.3建設單元具體防火區(qū)域、防火隔離墻、防火門窗等設計均符合規(guī)定標準。
3.2.4本項目由于規(guī)模宏大,購物中心采用商業(yè)內街+中庭模式,為了盡可能擴大商業(yè)展示面,采用流暢的曲線內廊造型,傳統(tǒng)的卷簾分隔防火分區(qū)無法滿足要求。該項目采用面向內廊一側的玻璃門窗采用防火玻璃+水幕的防火隔離方式,所有商業(yè)均采用“背走道”疏散方式。中庭和內街獨立成一個防火分區(qū)。
3.2.5由于該項目商業(yè)綜合體體量太大,部分疏散樓梯下到一層距離室外太遠,本項目采用了避難走道疏散方式,并且滿足雙向疏散的原則,有效化解了難題。
4、施工現(xiàn)場消防平面布置
4.1作業(yè)現(xiàn)場劃分。主要分為用火區(qū)、易燃易爆材料堆場、倉庫、殘次品收集站等。根據經驗把危險性較大的設置在下風向,并保持防火絕對安全間距。
4.2消防通道設置。各條道路都設置夜間燈光設備,充分采用施工路作為消防通道,且加強管理,保持暢通。根據情況,及時合理部署消防水源以及消防蓄水池等。
4.3用電用火區(qū)域設置。對于生產、生活用火用電以及焊切割用電管理,按照國家規(guī)定安裝使用。加強工區(qū)管理,嚴禁在作業(yè)區(qū)儲存易燃易爆物,如實在要存儲,必須采用有效防護措施。
5、施工階段重點區(qū)域消防措施
5.1電氣設備及線路的防火重點
5.1.1線路短路防火要求
(1)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程安裝電氣設備以及執(zhí)行安全管理技術,堅持持證上崗,杜絕無電工證人員操作管理電氣線路。
(2)根據配電方式和電線導線使用環(huán)境,選擇合適型號的電線。
(3)具體安裝電線線路時,要切實根據現(xiàn)場環(huán)境,保持線路之間、線路與周圍建筑物以及物體之間的安全間距;特別強調,與地面小于1米線路,必須使用防漏電保護套,以防止絕緣損壞漏電。
(4)嚴格按要求安裝短路切斷器(斷路器或熔斷器),確保電線短路時能有效及時的切斷電源。
5.1.2超荷載防護重點
(1)選擇符合荷載要求的電纜電線。
(2)杜絕使用銅鐵絲替換熔斷器熔絲。
(3)嚴禁不安規(guī)定拉接電纜或私自介入超荷載設備設施。
(4)定期檢查并堅決排除閑置用電設備,根據負荷需要更換導線,或者科學統(tǒng)籌安排用電順序,錯峰用電避免電線超荷載。
5.1.3接觸電阻過大保護要點
(1)確保線路與線路,線路與設備設施之間連接緊密。
(2)銅線與鋁線連接時,必須采用銅線與鋁線相互纏接方式。某些時候還需墊錫箔片確保萬無一失。
(3)電流較大時,必須采用焊接接頭,還需要在交接處加防護片擰緊。
(4)必須按照制度要求,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線路接頭,防止接觸電阻猛然變化造成的影響,對關鍵連接處還需要特別關注。
5.2木方材料堆場防火措施
木方堆場是指施工現(xiàn)場堆放木材模具場地,分露天、半露天和有庫房三種。在建設過程中對木材使用量較大,做好木材的安全儲存非常重要。
5.2.1合理選擇和布置存放點。堆放點選擇應充分統(tǒng)籌考慮,既滿足施工,又滿足安全,一般應選在稍微單一僻靜且在下風向的地方。露天、半露天木材堆場應按照規(guī)定保持防火間距。
5.2.2科學保存。露天木方垛高要不大于8米,垛間至少保持1.6米的距離,以便巡查。木方垛應按木質物理情況分級分區(qū)儲存。原木方、成型材、剩余木方堆放區(qū)要留足防火隔離帶。并做到隨時清理鋸木屑、木方殘渣等廢棄物,保持整潔干凈。
5.2.3電源與火源監(jiān)管。嚴禁堆放點周圍燃放煙花爆竹;使用機具設備時,須將其上易燃物資清理,并時常對設備設施進行維護保養(yǎng);如保護點采取直埋式電纜送電,要按照規(guī)定深度進行埋護,切保證絕緣性能;工作場所用電設備應加裝防護罩,或應用不燃開關且密封型設備;所有用電設備都要接地。
5.2.4必須做好保存點避雷設備適時巡查和檢修。
5.2.5確保保存點消防水池水源充足。
5.3電氣照明設施的防火要點
5.3.1選用合適的照明設施。在易燃易爆環(huán)境或容易產生易燃易爆介質地方,應適當采用防燃防爆設施。在易腐蝕、易受潮的場地,采用氣密性或防潮型照明設施,個別情況還應對部建進行防腐。在炎熱多塵的場地可采取投光照明設施。
5.3.2應正確安裝照明設施。照明設施與易燃易爆炸物間距應大于50厘米 ,照明設施下方不應堆放可燃物品。
5.3.3照明設施防護罩需完好,禁止用紙布等易燃易爆物遮擋。
5.3.4易燃頂上安裝的電氣設備功率要適中,一般采用普通白熾燈或熒光燈為主。
5.4重要倉儲庫存的防火要點
5.4.1桶裝油品倉庫房防火措施
(1)桶裝油品倉庫房建筑時候要禁止封閉式建設,以防止易燃易爆介質聚集。
(2)照明設備設施必須使用防火防爆裝置或使用反射光源。
(3)必須設置安全的間距,防止異常情況時,能有效隔離。
(4)庫房中的油品必須直立擺放。
(5)倉庫內主要通道寬應大于2.0米,物件間距應大于1米。物件與墻間距應大于0.45米,便于疏散和日常巡檢。
(6)耐火級別和需要的最大面積必須符合相關條例要求。
結語:
隨著大型國際新城安全設計將成為今后設計開發(fā)建設的趨勢,各地應出臺詳細防火設計與施工標準,嚴格防火設計與施工,避免火災隱患。同時,大型國際新城的消防設計是建筑消防設計中的重大課題,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總結完善。
作者簡介:
賀小明(1976.1-)男,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