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摘要】我國建筑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但總體的建筑質量仍未滿足最佳理想要求。在建筑市場需求多樣化和復雜化發展趨勢下,結構設計管理人員首先要確保計算精準,然后結合實際工程情況,重點關注結構布置的內容,確保設計出合理的方案,同時要加強材料的質量審查,以此來保證建筑的經濟性和安全可靠性。本文根據筆者工作實踐,對建筑結構設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管理
1、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原則
1.1合理性
在土木工程建設的早期階段,在保證建筑安全性能的基礎上還必須對建筑結構進行基本的了解。結構的設計是否合理,直接關乎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設計初期階段分析建筑工程的結構特點是十分必要的。研究項目在實際施工現場條件、建設的工程地質特征,從而保證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建設工程設計,確保符合實際施工過程中,建筑的最終施工質量符合國家建筑質量標準。在結構方案設計合理的情況下,在第二階段,實際的工程過程中,需要施工人員對整個建筑的大概情況有一定的了解,避免施工中途出現問題,保證工程順利完成。
1.2高效性
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建筑設計圖標進行確定,保證設計方案的詳細數據在實際設計建設的資源設計、全面理解民用公共建設有效整合的整個的結構信息,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效率的核心強調的是圖標設計。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人員需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隨時更改方案,確保施工過程的順暢,當施工中途出現問題能夠及時的調整方案,解決難題,以保證設計的高效,及時預防和控制設計的出錯。
2、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設計誤區
(1)追求美觀,不注重實用性。建筑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實用,只有在滿足實用的基礎上,再去考慮外在的美觀。只有內部結構合理了,才能體現建筑的整體價值,有許多建筑結構設想,只追求外在的結構美感,但是不能很好的應用于建筑工程,要么浪費大量材料,沒有經濟合理性,要么沒有安全性。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一定要綜合考慮。選出最佳的設計方案。
(2)追求經濟性,不注重安全性。建筑設計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滿足安全性,一定要將安全貫穿整個工程中。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不僅關乎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在日后的使用過程中,還威脅著房屋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因此,一定要多加強調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的摘要性。
2.2結構不合理
(1)個性化結構設計不合理。很多建筑商,為了追求與眾不同的結構,經常會建造一些形狀怪異的建筑以博取人們的眼球。在追求個性化的建筑外部性能的同時,也不可能忽視個體結構的一系列問題。個性化結構以不規則形態和過高高度為特征。在結構的合理檢驗方面,由于之前沒有類似建筑作為參考,因此會經常忽視建筑承載帶來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
(2)結構設計的不合規。目前很多建筑都沒有按照國家標準執行,一些高層建筑甚至超過了最高限值。給人一直直入云霄。搖搖欲墜的錯覺,結構設計存在諸多弊端,如建筑抗震性能的缺乏和施工場地的不可通約性等。
(3)結構設計沒有考慮后期的維護。除了在設計方案上要合理外,還需要考慮很多細節問題,例如對伸縮縫的處理,很多建筑在建造的過程中認為無關緊要,會在圖紙設計時直接忽略掉,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建筑在后期極易產生變形,由于溫度的作用,以及外界的影響,建筑發生塑性變形,情況比較輕的只是影響建筑的外觀,嚴重的則是直接影響了建筑的結構功能,導致建筑穩定性發生變化。因此在結構設計時,特別是對一些大型建筑的結構設計時,這些細節一定不能忽略。
3、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解決策略
3.1優化建筑結構設計
在建筑結構的設計中,在考慮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要求的同時。還應該綜合對項目的成本進行控制,其設計成本應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加以控制。投資者需要在構建經濟條件和建設要求的同時,考慮到具體的建筑工程建設質量和投資回報之間的關系,結構優化設計是有效的,有效地促進了建筑結構的設計,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3.2結構設計人員要保證及時溝通
只有有效的溝通才能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因此在進行結構設計前,設計師一定要多與投資方以及工程承包方多加溝通,多了解對方的想法和需求,然后對施工場地也要進行熟悉,減少修改的次數。
3.3 基礎設計的改進
(1)在基礎設計方面,應考慮結構荷載的傳遞性。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合理確定建筑結構強度和剛度,綜合考慮上部結構在基礎面上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分布情況,分析力矩向基礎樁頂的傳遞可靠性,總而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避免在地震作用或強風荷載下遭到破壞。(2)充分考慮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問題,做好結構的變形協調處理。結構基礎是位于地基土和上部結構之間的重要部分,主要應從荷載的平面分布以及結構剛度方面進行考慮,確保建筑結構剛度滿足變形協調要求,從而避免出現不均勻沉降或局部撓曲變形現象。一般在高層建筑建設工程中,條形基礎容易因設計不合理,導致上部結構承載能力不足,不符合變形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筏型基礎。在進行設計時,如果地基土壤結構相對均勻,應使基底形心盡量與上部結構重心重合。通過對基底設計進行調整,盡量提高兩者的重合度,使偏心距e能夠滿足e≤0.1W/A的要求。W代表與偏心距相同方向的基礎底面邊緣的抵抗矩;A代表基礎底面面積[1]。
3.4加強建筑材料質量審查
要想保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保證結構質量達標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的建筑材料選擇過程中,必須全面結合相關指標,不僅要考慮材料承載能力,還要考慮材料的延性等。另外還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材料浪費,避免材料受損問題出現。結構設計工作人員必須在了解建筑項目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挑選出最有優勢的材料進行設計。
結語:
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涉及很多方面,其設計過程較為繁瑣,工作難度相對比較大。因此,建筑結構設計人員需要在設計階段、根據施工的要求不斷調整方案,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的要求,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開發有效的設計方案,解決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有效性、科學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時,更好地促進建筑結構的設計,以保證獲得更好的建筑質量。
參考文獻:
[1]溫啟平,殷欣.基于防震考慮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探析[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3(2).
[2]宋志瑜.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J].城市建筑,2014(4):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