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林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物的要求不再僅僅局限于居住,特別是一些用于展示用途的建筑,需要較高的凈空和較大的跨度,這些建筑的實現往往需要應用到高支模施工技術。高支模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和較高的專業與技術要求,其支架一旦失穩,將會導致工程嚴重的質量安全安全事故,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本文首先簡單介紹高支模施工技術,然后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框架結構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與管理。
【關鍵詞】高支模;施工技術;應用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不斷追求建筑物的大空間和大跨度,其構件尺寸及和均大;這類建筑結構復雜,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施工,給項目施工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及施工過程安全,需要應用到高支模施工技術。
1、高支模施工技術簡述
高支模即為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的簡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的通知》第1.3條規定:高大模板支撐體系是指水平混凝土構件支撐系統高度超過8m,或搭設跨度超過18m,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5kN/m2,或集中線荷載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撐系統。其施工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施工前的準備
在高支模施工之前,技術人員根據圖紙的要求,比對選擇合理的支架材料(市面上,高支模支架體系有扣件式鋼管模板支撐體系、承插型輪扣式及碗扣式模板支撐體系)。然后,根據支架材料、工程結構特征、工程環境、作業特點等,核算支架受力,明確現場管理體系與管理制度,并編制完善的工程施工方案。方案編制完成后及時邀請3人及以上的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全面的審核。在確保項目方案審查通過以后才能夠正式的進行施工。
另外,技術人員還要做好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控制及試配工作,以及澆筑工具的選擇準備工作。
1.2高支模施工
高支模中的支撐應由專業的架體班組搭設,搭設前按照方案對班組進行技術交底。高支模施工可按照以下程序:基礎處理-放線-墊板、底座鋪設-搭設架體-首步架驗收-上部架體搭設-驗收-鋪設模板-綁扎鋼筋-澆筑砼
在高支模施工的過程中,立柱按照方案的設計間距進行布置,立柱的連接應當采用對接的方式,相鄰的兩桿接頭應當錯開一個步距。
1.3高支模砼澆搗
鋼筋模板工程完成施工后,可以開始混凝土的澆搗。在高支模工程的混凝土澆搗施工時,實驗人員應當根據當日的天氣情況,選擇混凝土的坍落度;現場施工員需按照方案的制定澆澆搗順序,指導作業人員進行作業,同時還需要控制混凝土澆筑的速度,觀測支架變形情況,以及具體的澆筑工藝。
2、框架結構高支模工程的應用與管理
某商住樓的臨街售樓大廳與商住樓的裙樓相連,設計層數為3層;該建筑屋面的結構設計相對標高為13.5米,三層樓面的結構設計相對標高為9.9米,二層樓面的結構設計相當標高為5.4米。售樓大廳的屋面設計為種植屋面,荷載較大;在其中部設計用于展示模型及安裝吊燈,有20*16米的橢圓性區域二、三層無樓面板,該區域實際凈高有13.3米。結構設計柱混凝土標號為C40,梁板混凝土標號為C30,主要構件截面尺寸及高度如下表1:
2.1模板及支撐體系選擇
該工程的梁、板、柱模板均采用1830*915*18mm木膠合模板,扣件式鋼管架支撐,柱抱箍采用C10槽鋼,梁柱采用M14對拉螺桿外側拉固。經計算,柱抱箍間距500,梁底設置三根支撐桿,支撐桿沿梁長方向間距900,板底支撐間距900*900,可滿足要求。
2.2高支模架體搭設與模板安裝
搭設前,將基礎土方夯填密實,現場實測地基承重力大于85kpa,并澆搗10cm厚C15地面墊層砼,并在場內設置排水溝。測量員在墊層混凝土上用黑墨水彈出上部梁的邊線,并根據方案圖中的立桿間距用藍色墨水彈出立桿位置線。
鋪設5cm厚支架墊木,搭設架體。600寬高1600的梁底兩側垂直梁跨度方向的支撐立桿間距1200mm,且與兩側頂板立桿共用,梁底支架橫桿步距1300mm,與周邊板橫桿聯通;梁寬方向中部增設三根承重鋼管(承重鋼管上部采用頂拖支撐梁底),梁的承重立桿與板立桿同步搭設,板支架中橫桿水平間距同梁支架的橫桿間距,梁板架體構成一個受力整體。
在搭設立桿時,采用3米、4.5米、6米桿錯開布置,立桿連接采用直接扣件對接連接。第一步架體搭設后,邀請相關人員對架體進行首步架驗收。在架體搭設的過程中縱橫鋼管必須用十字扣件連接緊固,立桿垂直,橫桿步距一致。架體與周邊樓層同步搭設,在二、三層的梁柱上設連接點,已保證整個架體的穩定性。架體施工完成后,項目經理組織對架體進行驗收,驗收時主要注意立桿間距、垂直度,橫桿步距及水平度,剪刀撐的設置。驗收合格后,可組織梁板模鋪裝。
在進行模板的安裝時,首先鋪通梁底模。由于梁跨度較大,梁底模中部應起拱,具體如下圖1:
梁底模安裝后,將主次梁側模與板模,鋪裝成梅花狀,利于綁扎鋼筋。梁鋼筋在底模上直接綁扎,其直徑大于16mm可采用直螺紋連接。梁鋼筋綁扎過程中扎絲應滿扎,并應確保梁柱節點區內柱箍筋同柱加密區設置。
梁鋼筋綁扎完成后,將梁側模及板模全部安裝完成,綁扎板筋。梁側模加固采用穿梁螺桿,穿梁螺桿采用φ14mm普通螺桿,外套PVC管,水平間距為900mm豎向間距350mm。
2.3混凝土澆筑
該工程采用趕漿法澆筑混凝土,梁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先將主梁混凝土澆筑至板面下500mm的高度,然后同板砼一同澆筑。在澆筑前,架體中部設置了三個架體變形監(下轉136頁)(上接134頁)測點,水平位移監測點采用反射片作標志,在支架上部涂油漆并編號。沉降監測點由梁底主楞垂直引下一根鋼管,鋼管下端不固定不落地,再鋼管下端固定一段1米左右長的大截面鋼尺作為觀測尺。梁混凝土分層澆筑有利于架體預受力,屋面混凝土的自防水,同時便于記錄支架的受力變形情況。
2.4模板的拆除施工
該工程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時,進行模板拆除。模板拆除遵循,先裝后拆、后裝先拆的原則;在拆除的過程中,不得硬砸、硬撬,要保證構件棱角完整。
2.5施工現場管理要點
a.進入現場的鋼管架材料應具備以下證明資料:主要構配件應有產品標識及產品質量合格證;供應商應配套提供管材、零件、鑄件、沖壓件等材質、產品性能檢驗報告。
b.構配件進場質量檢查的重點:鋼管管壁厚度;焊接質量;外觀質量;可調底座和可調托撐絲桿直徑、與螺母配合間隙及材質。
c.架體采用專業架子工搭設,搭設前,做好相關技術交底工作。
d.高支模工程施工的過程中,主梁支撐立桿、水平剪刀撐、豎向剪刀撐隨架體搭設同步完成。
e.提高作業人員認識,分階段對施工過程進行驗收,同時,建立完善的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體系,落實負責人,并加強對工程現場的旁站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F.設置監測點,混凝土澆筑時及時觀測;必要時,在大梁中部設置“保命支撐柱”。
結語:
在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時,相關人員一定要提高認識,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編制并核準施工方案,做好技術交底,并加強過程控制,確保工程的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