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使得人們對建筑工程質量與功能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而且,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建筑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人們越來越關注的是建筑的質量。而建筑結構作為建筑工程的核心項目,其對與整個工程的質量有著深深的影響,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是建筑結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二者結合實施建筑結構一體化對于整個工程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诖?,本文深入探討分析了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一體化的施工技術,并提出了相應的見解,以期為我國建筑行業的良好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建筑工程;主體結構;圍護結構;一體化;施工技術
在建筑工程中,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結構的整體性,降低因互相作用產生問題的機率,進而從根本上為建筑物的質量提供保障。過去,人們對于建筑的要求只嚴格于建筑的實用性,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在追求建筑質量的同時,還要求了建筑的美觀性以及其他各種功能。因此,將建筑結構中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實施一體化已是迫在眉睫。為滿足人們對建筑的使用需求,建筑的結構也有原來的單一轉變為復雜多元,進而導致建筑的整體質量得不到良好的保障。為了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基礎上保證建筑質量,就需要對建筑結構中的各項結構進行整合。而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作為當今時代建筑結構中的重要內項目,對其進行的一體化施工有著深遠的意義。
1、將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進行一體化的意義
當今時代,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目標就是在保障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促進自身向建筑施工工業化的方向發展。建筑結構中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一體化作為實現建筑施工工業化的內容之一,能夠促進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2、將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進行一體化的施工技術
2.1計劃施工階段
任何建筑工程在施工前都應經歷計劃施工階段,保證施工過程中各細節的施工質量,有效、科學的施工設計能為后續的實際施工提供指導,而且明確的施工流程與施工極易可有效提高建筑的整體質量[1]。
2.1.1構造結構設計
完善的構造結構設計中包涵了許多前期工程計算設計中無法考慮的因素,能夠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驗證前期工程計算中提出的觀點。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的構造結構設計可依發現前期工程構造設計中的大多數結構都是根據設計理念進行設計的。例如:建筑物的抗震結構設計,其是根據抗震原則進行設計構造的。大多情況下,根據理念設計的構造結構會出現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現象,因此,就要求相關人員在施工前根據實際情況驗證前期工程計算設計,而后確定是否改動或執行。
2.1.2裝配式結構設計
裝配式結構設計作為施工設計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其裝配式結構的節點是連接結構垂直、水平結構的重要部位,也是導力與受力的關鍵部位,再加上不同建筑的結構也是不同的,其承受的力也將會更為復雜。因此,對其進行科學、合理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2.1.3一體化設計
要想實現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的一體化,就必須設計出滿足實際需求的設計節點。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建筑行業也不例外。因此,就需要相關人員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開創新的節點建造方式,并在實際施工中不斷累積經驗,并進行改進,實現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一體化的目標。
2.1.4鋼結構設計
鋼結構建筑設計中,節點設計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鋼結構建筑質量高,且受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要想實現建筑結構的一體化,就必須提高施工的機械水平[2]。
2.2實際施工階段
2.2.1建筑的基礎澆筑施工
首先,需要做好樁基工程的施工,在樁基工程中的混凝土澆筑階段,應嚴格按照臺階的分布情況進行一次性澆筑,避免在臺階位置留下縫隙。對已經凝固的混凝土進行脫模時,應保證模板填充的足夠,避免混凝土形狀不規則,導致不良施工的出現。其次,對于大面積的基礎施工,應在每一次澆筑后,對建筑成果進行檢測,對質量不合格的部分進行振搗、抹平,降低澆筑后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產生。在二次振搗時,則應對澆筑層表面出現的裂縫進行抹面修補,提高澆筑質量。最后,對于條形基礎施工,應在澆筑前對澆筑區域設置標高線,使施工人員可以按照標高線進行施工,為澆筑工作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此過程中指的注意的是,施工人員應該保證澆筑的無縫連接,每一段的澆筑應保證在2~3米的距離,以此來完善建筑基礎澆筑的細節施工。
2.2.2建筑中剪力墻結構施工
剪力墻結構設計的是否科學合理關系著建筑的抗震能力。對于此,則可選擇墻地面5cm的位置進行澆筑施工,值得注意的使,此剪力墻的施工應在門窗洞確定位置后進行,選擇合理的位置,為后續的順利施工打下基礎。另外,在對墻面上出現的空洞位置進行澆筑式,將剪力墻置于統一水平面上,然后在墻外或墻內的結構位置實施澆筑。但是,在澆筑過程中應避免鋼筋的挪動,并且還要一邊澆筑一邊進行檢查,最大程度的降低鋼筋的損傷[3]。
2.2.3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一體化的施工
在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將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的施工工序、工作空間、施工器械之間關系作為分析對象,明確其各自的地位與關系,以此來進行統一安排,保障施工后主體結構與維護結構的整體統一性。
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我國建筑行業正在由傳統建筑工程向建筑工程工業化的方向發展,而建筑結構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一體化的實現,能夠很好的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因此,需要相關人員采用科學、先進的施工技術,實現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的一體化。
參考文獻:
[1]詹利聰.探析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一體化的施工技術[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8):64-64,65.
[2]肖景輝.淺談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與圍護結構一體化的施工技術[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6,14(6):83-84.
[3]曹文艷.建筑工程中的主體與圍護結構一體化施工技術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14):2084-2084.
作者簡介:
王粲,山東萊鋼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