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翔云
【摘要】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基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數量急劇增加,城市生態環境成為居民聚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對城市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因此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其中的生態景觀規劃更是受到熱議。良好的景觀規劃建設應將生態理念以及城市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基于此,本文主要對生態城市中的景觀規劃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生態城市;景觀規劃
1、前言
人們在對城市規劃和管理提出要求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生態平衡需要良好的保持,而景觀生態學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正是在保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的城市建設。同時,景觀生態學可以使得城市規劃和管理更加科學合理,可以更好地對城市結構進行調整,從而滿足人們對于城市建設的需求。
2、態城城市的景觀規劃內涵和原則
2.1景觀規劃的內涵
景觀規劃主要是對自然、地理以及生態等實體的研究,綜合了人與自然的格局及發展過程。景觀經其的功能以及結構間的相互作用來表現出其的異質性,進而形成多種景觀特色。所以合理科學構建生態城市的景觀生態空間結構,維持各種景觀要素在功能以及結構上的多樣性,規劃建設出富有地區特色以及風情的生態城市景觀,將景觀的美學價值、經濟價值以及生產功效等充分發揮出來,是現階段生態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
2.2生態城市的景觀規劃原則
(1)合理布局城市規劃體系原則。除了要合理建設生態城市之外,我們還要做到城市規劃的體系原則達到合理性的布局。不僅要遵循區域協調科學發展的要求,還要以城市中心為基礎來布局城鎮,從而能確定該區域內的各城鎮的地位、等級以及規模、職能等的分工,促使中心城市走向繁榮發展,促進區域生態的平衡發展,并輻射帶動各城鎮以及農村的繁榮發展。
(2)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要使人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協調發展,就是要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依據各個城市進行宏觀理性的調控以及規劃,使當地城市用地的規模以及城市人口的規模日趨合理,并結合生態學原理對人居環境進行改造,避免盲目修建廣場地鐵以及高樓大廈等。
3、合理實施生態城市的景觀規劃
3.1狹義景觀規劃
生態在建設規劃中不但要綠化城市的環境,更是要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生態環境,并創造出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以及提升城市的品位,以促進經濟和城市向可持續方向發展。生態的構建規劃主要包括:
(1)凸顯自然,尊重生物的多樣性.生態的主要觀念是尊重自然規律,而以人為本是要求人類征服大自然,從而讓自然去為人服務,可是這兩個理念已經自相矛盾,所以,在規劃生態設計時必須找出他們兩者的平衡點,不僅要按照自然生態的規律,尊重生物的多樣性原則,充分顯露自然,同時利用自然,讓其盡可能的為人類服務,并且實施可持續發展。
(2)完善生態的整體規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充分挖掘原有的生態,以及利用城市已有環境資源以及自然生態環境,把完善生態整體規劃建設和保持生物的多樣性充分結合起來。每個地區城市都各自具有其的特色植物和動物,這類要素結合到一起也就構成了一個具有特色自然生態與環境資源的地區。在構建生態與生態城市的過程中,必須先要充分挖掘及充分利用好這些獨特的環境資源以及自然生態。生態城市的構建不是只有一個標準,不能只是為了構建生態而把城市的處地環境置之度外,但是引進外來的植物,會影響到植物的健康生長以及造成生態入侵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3)建造生態的體系。完善我國城市的綠地規劃建設,并利用與保護好城市的各種自然風貌,尤其是要保護好水體以及山體,逐步建造成生態城市的綠化體系。結合系統論來看,系統功能遠遠高于個體,在規劃建設生態的過程中也要把城市生態環境當作整體來構建,突顯并設計出城市獨特的生態體系,并在能維護好城市的水體和山體兩者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生態綠化體系。
3.2城市的大地景觀規劃
構建合理的生態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空間結構,保持景觀要素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多樣性,構筑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生態城市景觀,是生態城市功能生態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1)規劃理念。即“大景觀”理念,突出城市整體景觀功能,尊重城市景觀的個性化、多樣性、和諧性等原則。城市是一個整體,做生態城市的大景觀規劃時,其尺度遠異于狹義的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突出城市的整體景觀,尤其是有老城區和新城區的城市,如果既要保留老城區的歷史文化,又要將其改造成為可適應現代人生活的地方,并與新城區的景觀和功能有機結合,就必須遵循城市景觀個性化、多樣性、和諧性原則。
(2)景觀生態格局的構建。即在已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基礎上,以生態景觀建設和保護為重心,研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與產業、人居、交通、水域等功能相融合的城市“大景觀”生態格局構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共同構成的實際是社會-經濟-自然相互協調的復合生態系統,這個復合生態系統的功能是共同發揮的,因此,缺少或者任何一個子系統不健全都會影響到整個復合生態系統,這個復合生態系統的構建必須以生態景觀的建設和保護為中心,以自然景觀為基礎形成地方特色,通過嚴密的設計后盡可能通過自身來調節。
(3)景觀生態支持網絡的構建。即研究建立功能完善、運行健康,保障各種景觀生態流輸入輸出的連續暢通,維持景觀生態平衡和環境良性循環的景觀生態支撐網絡,尤其是城市組團綠化隔離帶建設規劃。城市的生態系統相對比較脆弱,因此,必須構建起城市的景觀生態支持網絡,以周邊小城鎮的生態支持中心城市的生態,同時,中心城市本身也必須經過嚴密的設計盡可能通過自身的調節。
(4)生態景觀的評價指標和考核標準體系的構建。與生態園林建設一樣,大景觀的建設更應該有完整的考核指標體系,關鍵是看城市的生態景觀有沒有在整個復合生態系統中發揮到最大效應,并與其他系統相適應,一起發揮功用。
結語:
當前景觀生態學在城市景觀質量評價、城市空間格局以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應用,在未來,景觀生態學能夠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為促進城市環境優化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哲,馬俊杰.生態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2):159-164.
[2]劉媛媛,張睿智.生態城市建設實踐——以伯克利為例[J].城市,2014(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