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快速發展,經濟體量不斷壯大,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進步,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進步促進了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進而推動了我國經濟的持續騰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的地方,是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載體,可以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與管理模式。
【關鍵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管理模式
高新區的建設在我國經濟發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經濟保持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引擎,甚至可以說高新區的建設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而高新區的建設和發展又是由許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這樣的小單元組成的,這些小單元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建設的重要基地,集中了大量人才,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那么就需要加強研究和探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與管理模式的改進和完善,進而推動我國經濟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
1、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規劃模式
1.1核心導向是產業平臺構建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建立目的就是為了集聚高新企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所以在規劃設計時,要把握好構建產業平臺的關鍵作用,而非為了突出用地性質和規模。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規劃過程中,還需要綜合考慮承載產業的特點,比如互聯網技術方面的產業園區需要的條件和基礎就是信息功能完善,這主要包括了信息基礎設施良好、園區整體環境舒適等。因此,在規劃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之初,就應該把產業特點的研究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上,只有把握好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配套,才能把園區建設的更符合實際需要。
1.2生態產業園的發展和規劃
相比傳統的工業園區,生態產業園區目前來說,應該是產業園區的一個未來發展方向,并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只有按照生態方向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贏得未來發展的機遇并凸顯園區價值。生態產業園主要指的是相互利益管理的一個企業集聚體,在進行這類園區的設計中,可通過健康安全產品的使用來替代傳統有毒材料,盡量減少排放廢棄并綜合處置廢棄物,從而減少產業園區的經濟活動對周邊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例如在產業園區中,為了有效實現水資源的循環使用,可以通過一些科技方法,包括循環技術等,將生產生活廢水通過凈化處理后回收利用在園區綠化澆灌上。再例如可以通過太陽能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利用太陽能發熱技術來對產業園進行供熱供暖,進而減少使用電能,走出一條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
1.3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設計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科學合理建造園區的基礎設施,因為只有完善園區的基礎設施,才能為企業和員工的發展提供較為優良的工作生活環境。比如在園區的道路交通系統規劃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需求,即內部交通、對外交通,內部交通需求主要指的是園區內各企業間的物質交換、傳遞、供應等需求,廢棄物的回收、運送等需求,這些經濟活動就需要一個通暢高效的交通設施來進行保障,進而組成一個完善的園區道路交通系統。外部交通需求主要指的是園區和外部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比如在道路設計上需要秉持經濟、生態的原則,科學合理規劃園區道路交通布局,并對道路兩邊的景觀進行設計,進一步提升園區的整個綠化水平。
2、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管理模式
2.1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
目前,我國的各個國家級高新區是各級地方政府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因此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管理要相對嚴格,不僅需要依照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還需要建立一套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體制,圍繞中國2025的戰略發展目標,建立開放和包容式的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健全更加嚴格規范的管理機制,進一步深化園區的管理職能。比如在園區建設時,就需要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明確劃分事權、財權,通常管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部門不能以贏利為目的,主要任務應該是促進高科技產業的開發。同時需要切斷政府和企業間的利益輸送,以社會治理的管理模式來改變傳統的政府管理職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管委會要重視園區建設的規劃、服務、監督,全過程跟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政策制定及實施等,努力在園區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2.2進一步推進人才創新
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是我國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競爭力,目前從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單單是資源方面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有加劇的趨勢,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新技術方面的人才,因此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需要依靠一套完善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通過實施更多的優惠政策和福利待遇來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進而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創新人才管理機制還需要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例如可以采用年薪制、股份合作等形式,激勵高新技術人才。
2.3進一步推進服務創新
管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時,需要進一步完善各項服務措施,積極引導園區內部的創新要素集聚,例如可以加快建設科技創業的載體,努力形成規模較大、人才集聚、功能完善的國際創新創業園,進一步創新園區服務模式,按照產業的實際發展需要,對平臺進行完善,包括科技、金融等各類服務平臺,提升園區服務能力。
結束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規劃模式,包括核心導向是產業平臺構建、生態產業園的發展和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設計等,探討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管理模式,包括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進一步推進人才創新、進一步推進服務創新等,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和探討,能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黃延祿.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與管理模式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8,25(04):191+193.
[2]佘稚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與管理模式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39):165-166.
[3]武孝軍.推動工業園區建設上新臺階[N].衡陽日報,2016-08-04(001).
[4]袁瑋.基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環境下的大學科技園研究[D].東南大學,2015.
[5]張新明.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要素分析及上海張江高新區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本文作者:身份證號3713251982011035
11,山東省青島市,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