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杰
【摘要】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國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耕地資源在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中的異常重要性和戰略性。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耕地保護面臨著多重壓力。本文就當前耕地保護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及可采取的措施做了一番初步探討,以期實現耕地保護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地開展。
【關鍵詞】新形勢;耕地保護
【中圖分類號】F323.211
通過采用各種措施和手段來保護耕地的質量和數量,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近年來由于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問題十分突出,這導致耕地面積大量減少,對農業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威脅。
1、加強耕地保護的重要性
通過加強對耕地進行保護,可以為保護農田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好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當前耕地保護作為地方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農民耕地保護意識的提升,通過提高耕地保護水平,從而讓農作物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生長,更好的滿足農民的日常需求,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加強耕地保護還有利于實現有限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即通過耕地的合理規劃,針對耕地的實際情況對其利用進行科學安排,在確保滿足耕地保護目標的基礎上,實現耕地的合理利用。
2、城鎮化發展背景下耕地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城鎮發展規模過大,耕地占用比重過高
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鎮化水平仍然較低,而從經濟學理論來看,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低時,城鎮化發展與耕地保護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城鎮化發展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土地作為農業發展的根本,相應的耕地保護機制建立就更為困難。目前,我國政府長期實施“控制大城市規模、積極發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中小城鎮化戰略,土地供給向三、四線城市傾斜。統計資料分析表明,城鎮化水平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153萬畝,耕地減少615萬畝。城市建設用地外延迅速擴展占用大量耕地,耕地占用比重過高,必須完善和創新耕地保護工作方式,保護耕地,實現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用地與耕地的協調統一。
2.2耕地保護思想落后,城鎮化認識錯誤
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都對耕地保護沒有充分認識,很多人認為城鎮化發展就是要減少農村用地。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很多農村居民不重視耕地,加上有些地方當地經濟發展極為落后,農民就很容易地拋荒耕地,或是為了追求短期利益,用禁用農藥或者是殺蟲劑等處理耕地,認為總是要進行城鎮化發展的,耕地也不需要過度維護。在這樣的思想下,我國耕地受污染、被不合理占用的情況屢次發生。
2.3城鎮規劃發展無序,現代化發展滯后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未來統籌“四化”協調發展的重點工程,是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頂層設計。但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更好地為城鎮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產業體系“鬼城”形成就不可避免。而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存在規劃發展無序的情況,諸如工業鄉土化、農業副業化,離農人口“兩棲化”和城鎮發展無序化等“農村病”現象存在,必須盡快轉變。而不能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無法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適應,就使得城鎮化建議變成了空談。
3、城鎮化發展背景下耕地保護工作的有效處理對策
3.1因地制宜,加強保護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城鎮化進程,逐步提升城鎮化規模,需要為之提供必要的土地作為空間載體。在這一基本宗旨下,城鎮化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必不可少的建設內容。為了解決城鎮發展規模過大,耕地占用比過高等問題,必須要因地制宜,加強對耕地的全面保護。首先,在進行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察,主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產業主體、農業發展狀況和人文情況等進展綜合考量,最終確定城鎮化發展面積等,這樣就能夠避免出現過度發展的情況,更好地保護耕地。
3.2重視宣傳,加強監督
為了解決耕地保護思想落后,城鎮化認識錯誤等問題,耕地保護工作必須要重視宣傳工作,加強監督管理。一是要利用一切手段宣傳我國的耕地保護政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以及相關的地方耕地保護政策。具體的宣傳方法可以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利用互聯網現代媒體進行廣泛宣傳,還可以走上街頭進行面對面的宣傳。沖破當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重眼前,輕長遠;重建設用地,輕耕地保護;重圈地擴張,輕節約集約利用等落后思想觀念的束縛;二是要對違法處理耕地的情況進行嚴格監督,可以實現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確定一定區域的耕地保護目標任務,措施到位,責任到人,運用目標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規范各級人民政府、部門以及各級領導的監督責任。
3.3城鄉統籌,農業現代化
為了解決城鎮規劃發展無序,現代化發展滯后的問題,必須加強城鄉統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一是要堅持城鄉發展規劃一體化。統籌規劃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制定城鄉協調共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構建現代城鎮和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傳承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鄉形態;二是要堅持發展農業現代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以集約化、組織化、社會化為目標。要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農業投資集團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就能夠杜絕城鎮規劃發展無序的情況發生,確保我國耕地保護工作能夠落到實處。
結語:
土地是農民生存的根本,同時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耕地保護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決策,因此在當前耕地保護工作中,需要立足于實際,加快對耕地發展方式進行轉變,基于法律、行政和生態等多個層面來做好的耕地保護工作,確保耕地數量和質量的增加,全面提升耕地的生產能力,為農業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