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制度進行分析,總結制度登記中存在的限制性問題,核心目的是在登記方案完善的同時,進行登記制度的創新,提升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的整體價值,促進制度體系的有效創新。
【關鍵詞】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存在問題;優化策略
針對《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內容,對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進行分析,在制度構建中,雖然在不動產登記執行中存在著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不動產登記制度所形成的時間相對較短,導致在登記制度執行中存在著限制性問題,而且,在一些國有土地資源利用的過程中,由于集體土地申請人缺少法律意識,會導致登記制度沒有按照規定內容進行,出現登記制度執行相對落后的問題,為房建工作的手續執行帶來限制。因此,在現階段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制度構建中,應該結合不動產的執行策略,進行不動產設計方案的完善,提升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的整體價值,為現代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制度的執行提供參考。
1、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中存在的限制問題
1.1土地審批手續使用人與規劃審批手續的房建人不一致
通過對集體土地登記狀況的分析發現,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登記機構會遇到土地審批手續記載使用不合理的問題,這種制度與規劃審批手續存在著不一致的現象,因此,在房屋所有權以及土地使用權分析中,存在著用權人主體以及土地使用權人主體一致的現象,這種現象是不能辦理房屋登記的。同時,存在著登記簿中的房屋所有權人與土地使用權人不一致的問題,結合土地登記簿的內容分析發現,當出現已經存在的登記記載表所有權人、土地使用權人不一致的問題,在房屋轉讓的過程中,需要與土地使用權人一并申請不動產登記,為房屋的使用造成限制[1]。
1.2對集體土地不動產等級制度認識匱乏
通過對集體不動產登記執行制度的分析,一些農民對制度以及產權認識不明確,具體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民對集體土地的專業認識存在差異,例如,農民對房屋實際占有的意識相對較強,但是由于缺少對房屋產權的認識,他們存在著搶占、違建的問題,忽視了對土地房產證的認識。第二,農民對房屋登記以及制度相脫節,制度導向內容無法滿足農民所獲得的登記利益,阻礙了房屋登記的實行及開展。
1.3租賃土地不動產登記問題
通過對集體土地登記狀況的分析,集體土地通過租賃方式建造房屋的現象較多,但是,租賃土地的長短存在著差異性,租賃形式也大不相同,一些租賃形式需要先村委會、鎮人民政府申請就可以直接租賃,一些則需要通過轉租的方式取得。因此,在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制度構建的過程中,這些內容也應該得到及時性的解決[2]。
2、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的分析
2.1 房屋超建部分不動產登記處理
在一些農村房屋建造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出現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經過審批就建成的情況;第二,邊批邊建的情況;第三,少批多建的現象;第四,批東建西的現象。這種現象與農村地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農村地區在房屋擴建的過程中,還會考慮到農業生產的問題。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會對土地的審批造成限制,為登記機構的管理造成限制。因此,在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管理中,應該結合土地登記狀況,進行登記審批方案的確定,以保證登記工作構建的安全性、有效性[3]。
2.2對房地權利人不相同的處理
在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制度構建的過程中,房地產權人不同處理方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存在著土地審批手續使用人以及規劃審批手續建房人不同的現象,這種現象也就是主體不一致的問題。通過對我國相關法律內容的分析發現,房屋所有權以及土地所有權的主體需要保持一致的原則,當兩個主體出現不一致的問題,是無法辦理不動產登記的。對于一些已經存在的事實,可以按照和諧處理方法,規劃審批手續的房間人若要獲得房屋所有權,就需要征求土地使用權人的認可,并及時向推動管理部門進行申請,按照取得合法土地的使用手續,進行房屋首次登記。
第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存在著兩種主體不一致的情況,其中一種是登記簿所記載的房屋所有權人,另一種是土地使用權人,這兩個主體存在不一致時,當進行房屋所有權人將自己房屋轉讓的問題,需要與土地使用權人一起進行不動產轉移登記,也就需要在雙方都統一的條件下,進行不動產登記轉移。在雙方都統一將不動產權轉讓給受讓人,建立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
第三,在租賃土地有關的不動產登記問題分析中,應該針對集體土地形式,通過租賃的方法進行房屋的建造,在這種租賃土地期限不同的狀態下,會為土地租賃的使用帶來限制。而且,在租賃形式多種狀況下,應該結合鄉村委的祖倫方法,進行轉租方法的確認。在這種狀況下,當建房人得到了相關審批規劃時,按照規定進行建造,若在這種背景下不給予登記,會使建造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在這種類型的登記背景下,為了防止發生土地權以及房屋所有權不一致的問題,應該取得相關的證明。例如,在土地所有者證明土地出租房證明的過程中,通過對建房人不同登記證明的分析,可以防止矛盾問題的發生。而且,在租賃土地房屋時,經過初始登記之后,需要進行不同的登記,一種是轉移登記,主體為土地所有者;另一種是抵押登記,主體為土地管理部門。在這些登記內容執行的過程中,可以提高登記辦理的有效性[4]。
結語:
總而言之,在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的過程中,應該按照集體土地登記制度內容,進行登記管理方法的完善,充分保障登記制度執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并保障登記執行的有效性。通常狀況下,在集體登記制度完善中,應該結合登記內容,進行登記方案的執行及確定,并保障登記方法的科學性,結合房屋超建部分不動產登記以及房地權利人不相同的處理方案,進行登記制度的完善,充分保證登記方案執行的有效性,促進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工作執行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陳金波.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登記制度的反思與重構——以不動產統一登記為背景[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 32(5):134-134.
[2]黃爾雙,付軍.集體土地不動產登記有關問題探討[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7(24):52-52.
[3]汪波平,趙科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登記制度的反思與重構——以不動產統一登記為背景[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16(3):67-74.
[4]張馨月.集體土地上不動產登記有關問題的思考[J].環球人文地理,2017(7).
作者簡介:
欒桂燕,聊城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山東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