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虎
摘要: 當前針對陸地的不動產登記有諸多難題,對于海岸帶過渡區的不動產登記,所產生的問題就更加復雜而迫切。海岸帶具有極其重要的自然和社會作用,做好廣西海岸帶陸海資源過渡區域的管理和不動產登記,對保護好海岸帶陸海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快落實廣西海岸帶陸海資源過渡區域的管理和不動產登記,將其提到議事日程,事關廣西沿海人民子孫后代福祉、更是深化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廣西的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Though current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for the land has many problems, for the coastal zone of the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the problem is more complex and urgent. Coastal zone has a very important natural and social role. To protect the coastal zone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rry out the transition area of Guangxi coastal zone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referred to the agenda, it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Guangxi coastal peoples future generations well-being, but also further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關鍵詞: 海岸帶;不動產登記;陸海資源保護
Key words: coastal zone;registration of real estate;land-sea interface resources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D9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9-0078-02
0 引言
海岸帶是海洋與大陸之間的過渡地帶,寬度通常為數公里至數十公里不等,由潮上帶、潮間帶、潮下帶組成。它是自然界水圈、巖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最頻繁、最活躍之處,是一個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生態復合系統,受多因子共同作用,是整個地球系統中最脆弱和敏感的地帶。由于具備豐富的資源、優越的自然條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海陸特性,海岸帶成為人類活動最活躍和集中的地域,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10%的海岸帶區域。在漫長海岸帶變遷過程中,海岸帶的發展變化不僅受海洋、陸地、大氣等自然環境的綜合影響,而且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進入工業文明以后,人類對海岸帶的影響在強度、廣度和速度上已接近或超過了自然變化,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1]。廣西作為我國靠近赤道的省份,應盡快深入研究各種人為因素對海岸帶的不利影響,明確海岸帶具有極其重要的自然和社會作用,做好廣西海岸帶陸海資源過渡區域的管理和不動產登記,對保護好海岸帶陸海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國內外不動產登記相關理論及實踐
1.1 我國不動產登記相關概況
不動產登記是我國《物權法》確立的一項物權制度,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作為物權公示手段,不動產登記本質上為產生司法效果的事實行為而不是行政管理行為。中國在民國時期繼受西方法制就已正式建立不動產登記制度,當時該制度基于土地私有制。建國初期,我國也曾建立不動產登記制度,但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公有制的全面實施,使不動產登記制度失去了存在基礎,該制度在中國一度中斷30多年。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土地管理法》頒布以后才逐漸恢復和發展。雖然不動產登記制度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但真正意義上作為物權公示手段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卻起步較晚,且一開始是服務于行政管理目的,帶有濃厚行政色彩,使該制度未能在維護交易便捷與安全方面發揮作用。
1.2 國外不動產登記實踐總結
相比我國,國外不動產登記制度比較完善,當前國外不動產登記制主要分為契約登記、權利登記和托倫斯登記。契約登記制指不動產變動物權要經當事人訂立契約后才發生效力,如果沒有經過登記不得和第三人對抗,該制度源于法國又稱“法國登記制”,由于法國登記制是以權利人而不是不動產作為登記的主要標準,所以缺乏一定的公信力。權利登記制是一種未經登記不得生效的立法體制,從登記后開始計算生效時間,故又稱“登記生效主義”,主要在德國、瑞士等國采用,權利登記制度是一種要件登記制度,登記部門對不動產物權變動有著審查權限,登記薄中以不動產為標準排序,比契約登記制度更具有公信力。托倫斯登記制指國家不強制對不動產初次登記,但一經登記后的不動產權利變更都必須經過登記,主要有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采用,該登記制度加入記錄物權狀態的證書并將其交給權利所有人保管,可對物權變更進行強有力監控,使得該登記制有更強的公信力。
2 廣西海岸帶陸海過渡區域現狀
2.1 廣西海岸帶陸海過渡區域分布與開發現狀
廣西位于西南、華南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海岸線長1629公里,廣西沿海三市北海、防城港、欽州市海岸帶面積分別為54773.34、22440.40、20319.79公頃,各占比例分別為56%、23%、21%;根據《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對三市的功能不同定位,各市已開發利用資源分別占其陸海資源過渡區域總面積的28.22%、34.05%、45.21%,北海市沿海陸海資源過渡區域面積最大,開發利用程度卻最小,反之,欽州海岸陸海資源過渡區域面積最小,開發利用程度卻最大,防城港市則適中。
2.2 廣西海岸帶陸海過渡區域面臨的威脅
海岸帶除了受自然因素影響外,還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以后,對海岸帶的影響更大,當前廣西海岸帶受人類活動影響破壞較嚴重,主要表現在:
首先海岸帶珊瑚礁和紅樹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主要是燒石灰、制作工藝品、建房和修路等行為導致,以及采收海藻對珊瑚礁生長環境的破壞。其次大規模公共設施建設對海岸帶原生態植被破壞嚴重,導致海岸帶喪失基本防風功能,加劇海水對海岸的侵蝕,造成岸線明顯后退。第三對瀉湖的不良開發造成海岸濕地的不利影響,瀉湖周邊城鎮建設、陸域污染物堆放和排放、盲目圍墾以及開發無度、局部海域養殖密度過高等導致瀉湖生態功能部分或者全部喪失。最后是海岸帶各種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以及養殖活動所排污水污染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海,導致水質出現富營養化,海岸帶濕地污染不僅使水質惡化,也嚴重危害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2.3 對海岸帶區域進行保護刻不容緩
妥善解決海岸帶區域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矛盾,實現海岸帶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沿海各國與地區越來越關注的重要問題,最近幾十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對海岸帶的研究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我國在海岸帶的開發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但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相關研究薄弱、研究系統集成水平不高。對海岸帶過渡區域陸海資源進行不動產登記,可準確對海岸帶各種狀況進行確切把握,實現對相關資源的保護意義重大。
3 海岸帶陸海資源過渡區域不動產登記融合分析
3.1 我國不動產登記工作進展現狀
過去我國不動產登記由多部門分散登記,比如國資部負責土地登記管理,住建部負責房屋登記管理,林業部門負責林地登記管理等;分散登記管理導致了不動產登記工作管理效率低下、登記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問題。盡管2014 年國家和地方國土部門成立了不動產登記局來解決機構分散、職責不明的問題,但是目前許多地方新成立的不動產登記機構并沒有實質建立。由于地方從自身利益考慮,并未積極配合,特別是在市、縣級別各機關的職責整合尚未完成,機關人員配備未完善以及機構職責并未明確。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將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國資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要基本做到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臺“四統一”。中央編辦在《關于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的通知》中對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國資部門負責牽頭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不動產審批、交易和登記信息在有關部門間依法依規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2]。
3.2 不動產登記存在的問題與經驗教訓
從不動產統一登記的現實狀況來看,目前我國不動產統一登記主要問題為地方利益、人員素質、技術方面等,另外法律、制度、觀念等方面也急需同時改進。由于過去采用分散登記,各登記部門均有自己的信息系統、登記程序和登記效力,存在重要的是既得利益,不動產統一登記將影響到相關人員的安置和各個部門背后的利益重新分配,使得阻力重重,比如住建部的住房信息聯網就遭遇阻礙,住房公積金信息聯網受到抵制,因為這些行為觸動了地方政府的利益,不動產統一登記意味著消除地方自由裁量權和暗箱操作的空間,于是地方利益阻礙推進不動產登記統一工作。
4 基于大數據的不動產登記
隨著“互相網+”技術的推進及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不動產統一登記要強化信息安全策略和防范措施,需要從體系架構、產品標準、信息安全管理等角度實現安全防護,為不動產統一登記業務穩步推進服務。不動產登記當前的發展趨勢是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系統可為不動產登記當事人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建設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涉及已有各類登記系統的整合和大數據融合等問題。
首先政府部門成立大數據中心,由大數據中心集中接收和管理各部門數據,在此基礎上同步研究制訂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所有相關部門的數據必須提交數據中心,以法律的方式明確各級政府部門在數據管理和匯總上的權利和義務。其次,要有對應的數據使用管理辦法,制定數據提交、使用、保護、產權、保密等有關規定,在各部門間簽署相關使用協議,打破部門、地區間的信息保護實現真正的數據共享。第三由大數據中心牽頭,在各相關職能部門成立研究小組,按照國家標準研究制定出統一的數據格式與數據規范,統一制定數據交換與接口標準,要求各部門向數據中心匯交的數據必須符合數據標準,使數據共享發揮其為管理層提供科學決策的價值。對各部門匯交后的巨量數據信息,需要專門的技術人才來管理、分析和研究,對現有數據進行清洗、抽取、轉換、提煉和保存處理,使數據成為政府科學分析和決策的依據,使數據發揮其應有作用。
5 結語
海岸帶陸海資源過渡區域是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難點之一,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相關部門的精心組織和領導,去有效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促進海岸帶過渡區域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順利完成,從而實現對海岸帶生態環境的有效監控與保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的繁榮發展和進一步深化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諒慧,李加林,李偉芳.人類活動對海岸帶資源環境的影響研究綜述[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3):124-131.
[2]王履華,孫在宏,彭英.不動產登記信息數據整合及管理基礎平臺建設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4(4):76-82.
[3]馬安勝,姚華軍,袁國華.不動產統一登記的難點與政策建議[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5(01):64-68.
[4]尹鵬程,黃亮,付麗莉.市縣級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建設探討[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5(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