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裝配式建筑很多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筑不具備的優勢,也是目前我國大力倡導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藝,但我國對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現有的施工工藝和現場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建筑行業的裝配式已經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目前我國已經有很多的高質量建筑已經使用了預制裝配式結構施工技術來建造施工,并取得了良好的質量和經濟效果。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問題;質量控制
1、裝配式建筑的功能
1.1設計多樣化
目前住宅設計和住房需求脫節,承重墻多,開間小,分隔死,房內空間無法靈活分割。而裝配式房屋,采用大開間靈活分割的方式,根據住戶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廳小居室或小廳大居室。住宅采用靈活大開間,其核心問題之一就是要具備配套的輕質隔墻,而輕鋼龍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輕板恰恰是隔墻和吊頂的最好材料。
1.2功能現代化
(1)節能,外墻有保溫層,最大限度地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的能耗;
(2)隔聲,提高墻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保溫材料具有吸聲功能,使室內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外來噪音的干擾;
(3)抗震,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接;
(4)防火,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防止火災的蔓延或波及;
(5)外觀不求奢華,但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長期使用不開裂、不變形、不褪色;
(6)為廚房、廁所配備各種衛生設施提供有利條件;
(7)為改建、增加新的電氣設備或通訊設備創造可能性。
1.3制造工廠化
傳統建筑物外表面,若依靠現場施工制成多種美觀的圖案,粉刷彩色涂料不僅出現色差而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難的。但裝配式建筑外墻板通過模具,機械化噴涂、烘烤工藝就可以輕易做到這點;木窗,鋼門窗,薄壁鋁門窗日漸淘汰。塑鋼門窗正在興起,其制造工藝也更為先進;散裝保溫材料完全被板、氈狀材料所替代;屋架、輕鋼龍骨、各種金屬吊掛及連接件,尺寸精確,都是機械化生產;樓板屋面板為便于施工亦應工廠預制;室內材料如石膏板、鋪地材料、天花吊板、涂料、壁紙等等都要經過復雜的生產流水線才能制造出來。況且,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性能諸如強調,耐火性,抗凍融性,防火防潮,隔聲保溫等性能指標,都可隨時進行控制。
1.4 施工裝配化
(1)進度快,可在短期內交使用;
(2)勞動力減少,交叉作業方便有序;
(3)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設備安裝那樣檢查精度,保證質量;
(4)施工現場噪音小,散裝物料減少,廢物及廢水排放很少,有利于環境保護;
(5)施工成本降低。
2、裝配式建筑質量問題分析
2.1坐漿質量問題
現階段我國在裝配式建筑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坐漿的方式,由于實際施工中各環節配合或操作不當,為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安全埋下了安全隱患。在機械設施方面,主要缺乏了科學有效的質檢工具,導致質量管理效率降低。因此要開發針對坐漿層厚度不規范和套筒注漿不飽滿問題的檢測工具,提高坐漿的質量。在材料方面,坐漿料的質量和配比也是影響坐漿質量的重要原因,坐漿料的攪拌要堅持“少拌”和“勤拌”的原則。在人員方面,現場產業工人較少,對坐漿料沒有達到精確控制水平,而且工人對施工質量沒有從高度重視,缺少對應的技能培訓。工藝方面,坐漿層在灑水養護環節易產生結合面的裂縫,缺乏有效的坐漿層厚度檢測儀器,如果坐漿層太厚,墊塊容易發生偏移,坐漿層太薄,結合面又會出現空隙。環境方面,氣溫過高會加快預制構件結合層水分蒸發,溫度的過高也會影響工人行為狀態,舒適的溫度環境有利于工人施工。
2.2安裝尺寸偏差問題
安裝尺寸偏差問題主要體現在墻板拼接的接縫處理,裝配式預制墻板之間的接縫不通順、不均勻、標高誤差等方面。在機械設施方面,由于缺乏實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導致拼縫誤差偏大,造成與建筑的理想目標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時吊裝構件時構件晃動不易控制安裝精度。人員方面,裝配式項目較少,工人實戰經驗偏少,預制構件安裝經驗和操作技能有待積累和提高。材料方面,構件尺寸誤差的累加和運入工地時沒有及時剔除出來。工藝方面,施工放線的不準確,導致標高產生誤差。
3、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1裝配式建筑選用先進的技術手段
在我國裝配式建筑全壽命周期中應當采用射頻技術和建筑信息模型,這兩種關鍵技術能夠推動裝配式建筑向綠色建造發展的進程。其中射頻技術能夠將構件的物理信息和幾何信息及時、準確地記錄下來。在組裝和生產裝配式建筑的過程中,需要在驗收、安裝、物流、倉儲、生產等環節準確的辨識出構件的信息,防止出現信息孤島問題,降低出現信息錄入錯誤率,從而便于及時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術,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在構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時候,模型的核心數據主要是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數據,持續管理單個設備數據、裝配體數據等,通過建模計算對構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分析其與整體的耦合度,判斷出裝配的合理性,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發揮積極效用,提高其質量。
3.2 做好臨邊防護
為防止臨邊墜物的問題發生,可以使用腳手管,在臨邊口搭設護欄,并用安全網進行圍擋,同時,使用顏色醒目的油漆進行涂刷,從而使作業人員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基坑工程中,臨邊圍護結構也可采用腳手管進行搭設,該圍護結構最少要達到防1000kN的外沖擊力,搭設好的圍護結構可以使用黃黑雙色的油漆進行涂刷;工具化圍護欄桿的底部可以采用混凝土澆筑擋土墻的方式,并將護欄桿固定在擋土墻上;所有登高通道的兩側邊均必須設置安全護欄,在進行搭設時,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范標準的規定要求,通道可以采用寬度足夠的腳手板,并進行牢靠固定;樓梯的防護應當與安全防護標準的要求相符,可以采用腳手管進行搭設,樓梯的坡度必須與規定要求相符,不得搭設過于陡峭的上下樓梯。
3.3 建立完善的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管機制
很多施工現場出現的問題并不是施工人員造成的,而是裝配式建筑工程設計或者預制構件在生產加工中存在問題,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施工質量問題。通過建立科學完善質量監督機制,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檢查,把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控制在萌芽當中,進而減少在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證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施工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吊裝工序較多,從而增大了施工安全隱患。雖然我們在裝配式建筑施工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的某些重要的關鍵點還需要解決和提高,需要廣大同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徐克強.裝配式建筑在施工過程中的優勢及相關問題[J].中華建設,2017,(03):90-91.
[2]李月霞.試析裝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268.
作者簡介:
張春惠,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