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海波
【摘要】在社會經濟建設不斷發展的時代下,人們對所處生活環境及相關生活質量已提出了更高要求。環境污染問題的嚴峻化加重,促使人們對于改善生活環境以及土地資源問題的需求日趨迫切,令人們對生態問題更加重視與關注。當前,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學的理念已逐漸被廣泛應用。本文主要對生態建筑學在建筑設計中的相關應用進行如下分析。
【關鍵詞】生態建筑學;建筑設計;應用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已日趨嚴重,能源消耗越來越多,土地資源嚴重短缺。在此情況下,生態環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其中在建筑學領域中,生態建筑主要以實現在建筑建設過程中節約資源以及保護環境為目標,最終營造人與自然環境、建筑的和諧與統一。當前,為了有效地節約土地資源,高層建筑已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因此充分發揮生態建筑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則顯得至關重要。
1、生態建筑學的相關概述
1.1生態建筑學的概念
生態建筑學主要建立在生態學的基礎之上,其原則和最終目的為追求生態學與建筑學的平衡與統一。在建筑學相關領域中,生態建筑學以自然生態為技術原則,以此來對建筑物中的人工生態環境的營造進行相應的構建。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生態環境,并以遵循生態學與建筑學的基本原理為法則,應用的過程中提倡采用有效地現代科學技術,最終目的為通過對建筑物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來實現建筑與自然之間的有機結合。對于生態建筑來說,其不僅應具備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生態微環境,并應具備良好的生態氣候調節能力。當前,生活中的生態高層建筑設計即是采用這一原理,其通過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來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圖1為馬來西亞米那亞大廈,該建筑為一幢15層高的辦公樓,其內部和外部采取了雙氣候的處理手法,將建筑成功打造成一座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低耗能建筑。圖2為是米那亞大廈建筑內部結構圖,植物被種植在樓上內凹的平臺上,植物從樓的一側護坡開始螺旋式上升,并最終創造出一個兼具遮陽效果和富含氧氣的環境。
1.2生態建筑設計的目標
在建筑物建設的過程,將持續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資源,同時在后續的運營過程中還會造成大量能源和廢棄物的消耗。因此,在建筑設計中結合建筑節能的設計對環境維護和節約能源,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從建筑節能的角度多加考慮,而這一方面也是生態建筑設計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所在。在生態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其主要是通過一定的生活環境和資源來為生態建筑設計提供相關條件,進而采取適當建筑技術和方法來構建具有生態因素或相應用來營造良好生態功能的一個建筑物形態。由此可知,生態建筑設計的主要目標即盡可能地減少資源與能源的消耗,并在設計的過程中適當多加采用可再生和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和資源,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有害有毒物質和廢棄物的排放,從而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和建筑環境的目標。
貝森大院,該建筑入選2016年第15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主題館展區,為東西長237米、南北長178米的完整街廓。其建筑山墻部位,以斷磚加工方式使再生磚的內部骨料得以暴露,成為獨特的材料表現。同時,將大孔磚孔朝上用于屋面種植、孔朝外用于機房通風和通透圍墻;將小孔磚孔朝側面,利于垂直綠化,如圖4所示,基于基礎性材料進行非常規應用的發掘和表現,從而實現建筑整體生態性的良好表達。
2、生態建筑學在設計中的應用
2.1生態建筑學的設計理念
通過對生態建筑設計的概念和目標進行相應分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人們對此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生態建筑設計的目標,人們則需要對生態建筑學的設計應用進行邏輯梳理。通常情況下,設計者在開展設計工作的時候,其首先需要明確該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就生態建筑學的設計理念而言,其主要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舒適化的設計理念。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人們對其自身的生活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筑而言,舒適性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因此,在進行生態建筑的設計時,掌握建筑舒適化的設計理念極為重要。
其二,在生態建筑設計中,需秉持自然體系的設計理念,如在設計的過程中,其需要充分考慮周邊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以結合土壤、綠化、水、空氣等外部環境,并將其與建筑進行有機地結合,如結合自然光、自然通風和高新技術的作用與功能,從而更好地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2.2生態建筑設計的應用思路
在生態建筑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城市建筑設計不僅要充分考慮建筑的節能效果,還需要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來促進建筑與生態的平衡發展。其中,對于生態建筑設計的應用思路來說,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分析。
其一,對于一些高層建筑的設計而言,應充分考慮生態型高層建筑空間組合設計的要點,如考慮高層建筑空間的組合、庭院空間的應用、公共場所的布局以及建筑空間的經濟性等問題,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筑的生態型特征。此外,對于建筑內部來說,不同的空間對溫度、自然光和景觀的要求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的設計時,其需要綜合考慮不同功能分區的特點,以實現良好的建筑空間價值。
其二,要充分注重建筑物結構體系的生態化營造,對于生態建筑來說,重要之處在于基于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建筑結構體系進行有效的生態化設計,如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采用與其生長環境相適應的建筑結構,如此不僅可以有效地實現建筑的生態化目標,還可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來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從而為自然環境的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建筑形態的設計中,生態與節能的考慮是其中的關鍵所在,也是改善建筑環境的重要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生態建筑的設計中,人們應充分掌握其設計理念與設計應用的方向,以加強此類問題的認識,并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采取有效地設計方法來促進我國生態建筑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根崢.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7(14)
[2]龐穎.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7(08)
[3]房璐.生態建筑學的發展與反思[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3)
[4]呂游.試論未來生態建筑學發展的實現途徑[J].四川水泥.2015(02)
[5]劉存發.關于生態建筑學的若干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1)
[6]劉偉.探討當今生態建筑學的發展新視野[J].建筑知識.2010(S2)
[7]顧孟潮.建筑學是生態的科學和藝術——《生態建筑學》首發式學術座談會上的發言[J].重慶建筑.2009(07)
[8]王燁.試析生態建筑學的現實途徑[J].科技咨詢導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