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范圍內空間信息技術均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國際間的空間信息產業競爭也越發的激烈,目前在國內各個城市之間的信息化建造同樣一日千里。在城鄉建造方面由于信息化的作用使得其產業結構也在時刻發生的改變和調整,面對人們日益提升的精神文明建造, 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淺述了規劃信息化在不同區域具體發展。
【關鍵詞】城鄉規劃;規劃信息化;城市規劃管理
1、前言
在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新生產力出現在我國城市管理中的二十年間,對于政府管理現代城市帶來巨大幫助,并且在區域的統籌管理和規劃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不斷給政府對各個城市區域的規劃帶來便利。除此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還能夠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階段確立了城市規劃的引領作用。
2、規劃信息化發展現狀
IT技術已經在我國的發展進程中,推動了多方面的發展,讓區域的治理更科學化,盡量使得城鎮資源分布均勻化。如今,在全國范圍內,已有200多個城市成為相對先進區域,原因在于掌握了能夠準確定位的控制系統。有300個左右的城市為了方便原有事務的管理,創立了規劃審批管理新興模式。這就使得絕大多數的企業中的圖形數據開始能夠更直觀地呈現在網絡上,實現資源共享。互聯網上也會公布規劃設計的科學數據以供學者能夠進行觀察、模擬、計算以得出相對科學的結論。大部分由官方相關管理系統創建的非隨意性網站,能夠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例如,運用信息化來實時將黨的思想傳達給人民,促進上層建筑與人民群眾的交流。
但是,現有的規劃信息化程度還遠沒有達到日常工作的要求。2007年,在哈爾濱舉辦了城市規劃信息年會,在這次會議上還反思了近20年左右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對未來發展做出新的預測。作為中國進行城市規劃與統籌的主要負責人,唐凱首先提出了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下,規劃信息化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是有很多的,例如:區域發展的差異性、對規劃信息化的標準不夠明確等。
也有人提出,這種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會在未來的社會中獲得延伸,類似于以第二產業為主的區域對環境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后,會對山水城市有需求。實際上,這是在重新探究那些以第一第二產業為主的城市,并通過研究發現,這些城市在絕大部分領域,例如:整個區域的資金流、信息流、運輸流等都受到信息化手段的深遠影響。
為發展財政經濟,而重視交通條件的提升,在當今社會也存在現實意義。即使是一個鎮若是想要提升自己方面,那么修路也是首要條件。但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路”也不拘泥原來的那條“路”。
路的意義得到了延伸,不再只是現實的道路,還有虛擬互聯網中的路。
成為一條為人所認同的路是有條件的:要保證海上運輸、陸地運輸、空中運輸的全方位發展,還要網絡高速公路的暢通。
所以說,只有建成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條件下,真正意義上的有關信息技術的能力才得以體現。不僅如此,而整個區域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工具的迅速發展還需要空間數據作為依托。
3、城市規劃信息化的共享與革新
3.1空間信息共享的核心基礎
空間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主要作用是對最為基礎的地理信息進行采集、錄入、存儲以及查詢分析等。因此在城市規劃信息化的建造過程中一個具備準確性、高效性和動態性的基礎空間數據庫是城市空間信息系統建造的基礎,在對基礎的地理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各個行政機構之間的地理信息資源的交換共享等。
3.2城市規劃信息化逐漸向電子化、集成化方面進行轉變
當代的互聯網技術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城市規劃信息化的發展才會逐漸顯現,通過對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從而構建一個具有龐大容量的城市規劃管理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搭建一個具備數據庫管理、規劃編制和審批、會議管理等的綜合性應用系統,并且在建立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最終形成某種規范和標準,直至完全實現城市規劃信息化“一張圖”的建造框架,讓城市的規劃管理效率和水平得到提升。
3.3空間共享技術在革新中逐漸趨于成熟
由于各個區域城市化程度不斷加深,推動了各個區域建筑事業領域的成熟相應的在建造過程中其管理和檢察的工作內容也逐漸增多,作為政府部門其數據量以及業務量也明顯得到增加。城市民眾對于政府的規劃服務水平以及政務公開等的需求也顯著提升,除此之外民眾對于城鄉規劃中的科學化以及信息化要求也不斷提升。
在城市的建造過程中,以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建造作為基礎從而逐漸發展應用系統、業務流程、網絡設施、信息資源整合服務、安全體系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信息載體,從而建造一個集高質量、優質服務和高效能的集成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信息體系,支撐起城市建造的實施管理和規劃編制讓城市人們的生活變成部門分散式、串聯式、并聯式或者封閉式等的轉變,有效的降低城市化規劃信息化的成本以及行政效能。便捷的、高效的智慧型城市規劃系統平臺能夠在社會公共服務平臺的延伸和電子政務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加上互聯網的高滲透率使得新型空間技術的共享以及推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城市規劃信息系統是一種集成了多種信息技術系統,因此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會不斷的完善和成熟。
4、城市規劃、建造與管理信息化的技術現狀與趨勢
城市的規劃與管理通過互聯網技術,例如:大數據、云計算、線上與線下相互融合、B2B等技術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4.1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UGIS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收集、輸入、轉換、檢索,最后運用一體化計算模式計算空間數據和地理有關數據。這種系統是從上個世紀的加拿大和美國傳出,在這之后,便掀起了全世界大范圍國家的深入研究。而到了21世紀,在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后,有關地理信息的技術方面慢慢趨于成熟。GIS技術逐漸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運輸、醫院、媒體、資源、電氣、航空、、旅游業、以及維和行動、軍事演習、財政收入等。
4.1.1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概況:
1.開拓階段(20世紀60年代)
2.鞏固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
3.大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
4.應用普及階段(20世紀90年代)
4.1.2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
1)數據采集及輸入(屬性、測量、柵格、圖形)
2)數據編輯與更新
數據編輯:圖形編輯(包括圖形修改、增加和刪除、圖形整飾、圖形拼接、投影變換、誤差校正和建立拓撲關系等)其中拓撲關系是明確定義空間結構關系的一種數學方法;空間數據的拓撲關系包括拓撲鄰接、拓撲關聯(下轉54頁) (上接52頁)和拓撲包含;意義是:1.精準測算出實體間的相對距離2.方便查找空間數據3.重建地理實體和屬性編輯; 數據更新:作用是對自然現象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預報)
3)數據存儲與管理(空間數據管理是GIS數據管理的核心)
4)空間查詢與分析(是GIS數據管理的核心、是GIS區別于其它信息系統的本質特征)
5)數據顯示與輸出(通常用人機對話方式選擇顯示對話和形式)
4.2城市規劃、建造與管理信息化的階段劃分
由以下階段共同推動了城市的規劃、建造與管理的信息化:
4.2.1 靈活運用現有條件,使得MIS和GIS相互滲透進行融合,便于建造城市的資源管理信息化,對工作有很大的積極影響。例如,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數據庫、天然氣管道數據庫、戶籍管理數據庫和推動了管理在登錄、查詢、檢索和圖形輸出等方面的提升。
4.2.2從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出發,再將智能化與人性化加入其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持續完善業務運行的系統,提高系統在城市中的普及率,,對城市進行動態模擬、24小時檢測并進行統籌與規劃。
4.2.3 為了使得區域實現真正全方位的數字化,研究團隊正在積極尋找適合城市互聯網系統具有可持續性的全信息化的發展模式。而在這一時期,由于城市化程度不斷加深,有些區域的人口過多,許多人民的衣食住行沒有辦法得到有效保障,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于信息系統的掌控和動態監測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動態數據監測系統、政府信息公開系統、輿論監督系統等都因為GPS、遙感系統、互聯網技術、數據自動采集系統的融合而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4.3這種智能化的系統在實際業務的管理與操作中收獲頗豐,隨之就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確立了不可撼動的地位。
結論: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經過幾年的打磨與研究之后,這種具有巨大隱形能量的技術將會真正走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不僅完全改變原有的城市規劃管理模式,還在我國開辟了原有產業結構和模式的優化改革的新道路,給我國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有利于樹立我國的大國形象。除此之外,包括IT技術、CAD、GIS等智能化工具,都使得我國的經濟基礎更堅實,使得政府工作人員更合理更科學的規劃城鄉區域。這種融合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增加了海量的精準的數據,以及重新變革了原本的工作模式,通過全方位的審批制度、監督環節等進行新型的工作模式。
參考文獻:
[1]魏志寰.淺析城市規劃信息化引領智慧城市發展[J].城市建造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4).
作者簡介:
張良超,中山市黃圃鎮發展規劃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