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傳統建筑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建筑學在專業基礎學習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處在不斷的學習、借鑒和探索過程中。結合自身特點,在建筑設計基礎課的各個環節就學習方法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本文以建筑設計基礎課程體系中的大師作品分析這門課程為例,總結了關于建筑設計基礎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經驗。
【關鍵詞】建筑學;專業基礎課;現狀;困惑與反思
以建筑設計基礎課程體系中大師作品分析這門課程為例,總結了在建筑設計基礎學習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經驗,給出了不同階段相應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達到提高學習質量的目的。
1、概述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對于剛剛步入建筑殿堂的大一學生來說,短時間內了解和掌握相當數量建筑基礎知識有助于形成全面而正確的建筑觀和良好的建筑素養。同時,教師也應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根據時代的發展和需求進行改革和調整,授課時不拘泥于形式和模式,真正做到多種知識的融會貫通,因為建筑學本身就是需要不斷創新的一門學科。建筑設計基礎課在建筑設計系列課程中屬于啟蒙階段課程。在國內,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建筑設計啟蒙教育的學習新方法,很多老牌建筑院校已經提出較為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習模式,值得學習和借鑒。下面就建筑設計基礎課中的大師作品分析這門課程來闡述我在這建筑設計基礎學習方面的一點探索和嘗試。
2、建筑學專業基礎課學習現狀
2.1與其他相關課程學習脫節
《建筑構造》課程被安排在二年級上,學習內容承擔了建筑結構、建筑建造技術、建筑物理等課程的專業入門學習,知識點繁多、涉及面廣。但學習課程設置與其他相關課程脫節,特別與建筑學專業最重要的課程——建筑設計課程學習脫節。傳統學習體系中,建筑構造與建筑設計是兩門相對獨立課程,課程內容較少聯系,在建筑設計課程學習中,學習往往偏重于對學生進行建筑功能組織、空間造型、構成的培養,學生只感興趣“抽象”的建筑,僅僅停留在建筑表面的形式關系,不會應用相關構造技術去追求建筑形式和空間造型,更不用說建筑構造技術實現,導致設計的方案常常像空中樓閣一樣,不知如何“建造”出來。
2.2缺乏實踐環節
建筑構造課程的實踐性很強,隨著課程進度的講解,學生需要將書本中所學到的內容與施工現場中看到的實際構配件相對應,加強感性認識,提高對構造做法的理解能力。但許多高校在制定建筑學學習計劃時,都把建筑構造課劃分為理論課程,雖然也會有相關的實習內容,但實習效果很不理想。
2.3教材內容陳舊
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出現,一些老的構造做法已趨于被淘汰。雖然教材不斷新編、補充,但編著、出版教材需要時間,導致教材的修編速度滯后,例如實際過程已經淘汰的實心粘土磚、干粘石、水刷石、濕掛石材幕墻等做法仍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篇幅,而新的構造做法如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卻未能及時補充進來被教材編錄,加上近幾年,建筑行業新的技術規范和規則條例不斷更新出臺,教材的有些內容早已過時,對建筑設計課及今后工作產生阻礙。
3、建筑學專業基礎課學習現狀的解決措施
3.1通過理論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往學生在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抵觸情緒很大,認為造型基礎課與專業設計無關,畫好畫壞對以后的設計影響不大。針對這一問題,老師可以在授課時以建筑的體塊和結構為例,深入分析造型基礎與設計的關系,讓我們懂得形態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聯,結構之間又是怎么樣的插接關系,讓我們意識到造型不僅僅是紙面上的素描和色彩,更多的可以延伸到對于空間與結構的分析與重構。這樣的授課方式既貼近了專業,又讓學生能深入的了解學習之后的用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有了學習的熱情,學生會認真積極地去準備,主動地去動腦思考該怎么把畫畫好,使學習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3.2加強過程學習
1.理論講解學習目的和任務,讓學生了解大師作品分析課程在整個一年級學習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薩伏伊別墅為例進行實例分析。集中講解如何分析作品,如何制作模型。深入淺出,將知識點展開。任務書(1)選題。分析世界著名建筑師的作品,考慮到學時及建筑的復雜及難易程度,主要選擇世界著名建筑師的作品以住宅為主,或者在指導教師推薦的作品中選擇。(2)分組。根據分析作品的規模、制作的工作量,通常為4-5人一組,男生女生在每組中比例均勻。以組長為核心,組織每組成員課上課下工作安排,并將每天的工作內容以日志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也作為一項考核的內容。
2.調研階段調研、收集資料,主要培養學生課下自學能力,利用網絡,圖書,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需要指導教師積極引導,傳授和推薦入門階段的基礎知識和相關書籍。 3.匯報階段每組將所分析方案進行匯報是我們一直重視和倡導的一個環節,形式采用ppt、實物投影等方式集中展示搜集整理的資料。由于每組所選定建筑師及作品都不相同,通過匯報,同學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世界著名建筑師及作品,拓寬了知識面。
結語:
以上每個階段都結合課堂輔導,指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工作進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輔導這個環節是最為重要的,要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進來,遇到共性的問題則需要在全班提出并加以解決。整個課程除了讓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深入了解每一名學生,由于是一年級入門課程,培養興趣,激發學習專業課的熱情,了解每一名學生的特點,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所在。課下指導教師經過溝通,做到真正了解每一位學生,課堂上輔導才有針對性,對于資質差,缺乏興趣和信心的學生要重點輔導,在整個課程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提升,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參考文獻:
[1]楊志疆.當代藝術視野中的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2]金磊等.中外建筑與文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
[3]張延剛.壁畫藝術與環境[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李倩倩,河南省河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